导弹快艇31大队在哪(鱼雷快艇仅正连编制)

导弹快艇31大队在哪(鱼雷快艇仅正连编制)(1)

海战英雄张逸民回忆录18

导弹快艇31大队在哪(鱼雷快艇仅正连编制)(2)

1951年,我从43军129师385团选拔到海军后,被送到青岛的快艇学校。学校里有三处对我诱惑力最大:快艇码头、鱼雷试验室和学校图书馆。

图书馆那可是我最好的去处,推开门走进去看看。这一看可真爱上了这里。面对这么多书,我的求知欲一下子涌上心头。是啊,进了快艇学校,除了正课要学好,我该钻进图书馆拼命读书。这里有多少战斗经验教训需要我们接受啊,这些经验教训全在书里呢。这书就是前人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要吸收、要接受、还要自强不息。读书就是为了脱胎换骨。

青岛市莱阳路8号,这在青岛是个很响亮的门牌号码,说人人皆知亦无不可。另一方面,全军的快艇部队中,说到莱阳路8号都知道这是快艇兵的母校。

导弹快艇31大队在哪(鱼雷快艇仅正连编制)(3)

一年前的1950年8月24日海军快艇学校第一批学员开学。我们这是第二期了。据说第一期学员是和苏联教员一起学习快艇,学员全由苏联专家手把手地教,这既是培训学员,又是培训教员。第二期的老师们,就是第一期边学边教的优秀毕业生。我想说,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再实际不过了。我们学习时,这批教员真的很好、很谦虚、很中肯、很出力、也很深入。这些好老师的师质都很好,都是解放军里挑选出的大学生,文化素质很高,又都年轻,所以他们又容易与新学员打成一片。临毕业了,才发现我们与老师已经是心连心的好朋友了。许多人都是挥泪告别。直到今天我仍然爱着当年这些与我们同龄的年轻好老师们!

快艇学校第二期于1951年9月3日正式开学。开学典礼既很隆重又很简朴,校首长讲讲话,学员走走分列式就算是开学典礼了。

但凡走进学校或被组织送学深造的人,都会有相同的心情与经历,对学校总会留下深刻而又难以忘怀的印象。我这次入校学习,也同样留下了许多深刻而又终生难忘的人和事,让我对每个人和事的回忆都充满激情和快乐。

导弹快艇31大队在哪(鱼雷快艇仅正连编制)(4)

我最感兴趣,其实也是社会上许多关心海军建设的人士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些从陆军选调进海军的初级军官,快艇学校究竟是经过怎样的培养教育,快速把我们训练成合格的快艇艇长并且能成为一线打头阵的指挥员的呢?也就是说,快艇学校究竟用什么办法,让我们这批旱鸭子在最短的时间里变成了合格的水鸭子的。其实这问题不难理解,也是不难解决的。我们这些学员都是各野战军中挑选出来的经过战争考验政治觉悟高、学历高的战斗人员,大家学习的热情、求战的决心是今天的人们想象不到的。经过学校的一段中国特色的实战式教育,也就都自然解决了。这里我详述一下我们学员生活的片段大家便可深刻理解了。

首先一艘军舰,就是一个战斗整体。与陆军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舰上专业多、分工细、部门多、战位更多。专业不同,职务不同,又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而陆军就只是有扛枪的,有扛炮的,有吹号的,有指挥的,虽说有七大技术,但那毕竟简单多了。而在快艇上,艇长的专业有鱼雷、鱼雷战术、航海、舰艇操纵,又要管全艇的全部行动指挥。而下边的兵也都各有各的专业。如:枪炮兵,要学枪炮。鱼雷兵要学鱼雷,要学鱼雷发射管,要学射击鱼雷指挥仪。还有通讯兵、轮机兵等。全艇5个部门9个战位,都有自己的战斗任务,又都分担着一份有伤亡时替代战位使命,都得学,都得能实战。

导弹快艇31大队在哪(鱼雷快艇仅正连编制)(5)

除了这些本职专业外,还得解决全艇性共同所担负的职能。比如艇下水后栓系码头上,既要拴得牢固、拴得美观、还要拴得整齐,那会在船艺课里解决。首先要知道怎么去拴,要打什么结,这个结既要美观不乱,又能快速解开。在课堂上学绳结的样式就有一百多个,都得学会,并能操作。

快艇只有前后缆绳,离靠码头前缆由前枪手和水手长负责。前缆由水手长抛出传递索,前枪手负责敷缆绳。这种分工由部署表明确责任的,不可更改但可有人替代。快艇有各式各样不同的集体战斗行动。不同的集体行动,全由船艺课解决了:装雷有装雷布置表;装燃油有加燃料部署表;离靠码头有离靠码头部署表。二十多个部署表,包括了快艇所有行动。只要艇长在驾驶台上发号施令或拉响战斗警报或吹哨变化就行了。不同部署有不同人员参加。有号令,下级有回应,立即执行命令。

艇长只有在战斗警报时才拉警报器表达,其余全是以吹哨音表达。因为艇小,哨音传达协助艇长完成警报任务。登艇备战备航时,艇长的哨子先要挂在脖子上,你不要小看这普普通通的哨子,那可是艇长履行战斗的武器。艇长的哨音一响,全艇立即执行命令,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后立即有了回声,或是报告:“2-1-1-2,备航备战完毕(后枪手)”;或是“4-1-1-5,完成堵漏任务(无线电兵)”。艇员在艇不说姓名,只报告战斗部位番号。朋友,你可别小看这战斗部署表,全艇无论平素或打仗,能保证行动一致像一个人一样,关键就在这战斗部署表上。刚入三海校我还不明白,全艇步调一致是怎么出来的,临毕业时,学了战斗部署表以后,才晃然晓得这战斗部署表的重要性。

这正规化训练成果全部都集聚在这战斗部署表上。艇长的哨音就是命令、警报器响声就是命令、甚至艇长扳动俥钟前进、倒退也是命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一切行动听指挥就体现在执行部署表的命令之中。人民军队强大能打胜仗,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执行命令坚决上。

导弹快艇31大队在哪(鱼雷快艇仅正连编制)(6)

由此可知,这个战斗集体的集体主义精神或称作是团队精神有多重要了。由此及彼,便派生出一系列的规则、规定和训练内容。比如吃饭时,规定集体走进饭堂,饭菜摆好后,由值班员下令“开动!”才可就餐。刚从陆军过来时,就不理解,觉得管理过分,出格了。其实,那正是为军舰战斗集体养成的需要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讲正规化,其实就是一种养成,一种习惯,一种规矩。对正规化而言,军人既是受约束者,又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常想,如果没快艇学校的严格要求,没有时时处处强调养成的规矩,我们这些人又如何能脱胎换骨成为模范军人?又如何能适应现代战场胜利的需要?

这还不是真正的脱胎换骨,真正的脱胎换骨是掌握杀敌的本领,掌握许多的专业知识,掌握正确使用武器技术的操作和保养条例。而战斗部署表,只是将全艇9个人捏合到一块形成整体战斗力的方式方法之一,并非是战斗全部甚至说还不到整体战斗力三分之一。

导弹快艇31大队在哪(鱼雷快艇仅正连编制)(7)

我在陆军时部队主力就是步兵。能走善打不怕牺牲,就算是一支过硬的部队。而在海上,一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大不同,这不同就在于战场变化了。由陆地变为海洋,说得再细些,就是陆地变为海洋的液体了。这就是大不同的所在。陆上打仗,步兵原先是靠两条腿,进而靠各式车辆。而海上则完全靠军舰。陆军行军或开进有指北针、有地图便可走路,错了也就多走点弯路。而海上错了,就会人仰马翻,这就是触礁、搁浅、碰撞。轻则有破损,重则舰毁人亡。看上去一片汪洋,但不可随意跑,必须按航线走。海上航行有专门的航海课,除了航海课,还有辅助课,比如学习舰艇操纵课、气象课等。你学好了,就能海上走路了,这才算脱胎换骨了。当然,当个艇长,主课还有鱼雷、鱼雷战术等。在我的经历中,经过艇长班学习的绝大多数是算内行或是基本内行了。然而当时许多营以上干部,就因为没经过海军学院的系统性学习,又没有经过正式考试,即便在海军干了数年,最终还是被淘汰了。那时营团干部中淘汰比例之高,可以用“惊人”二字来形容,这绝不过分。海上战斗,敌我双方均无山头可守,无地形地物可以利用。海上打仗,你不仅得懂鱼雷攻击战术,甚至要能在各种情况下充分使用,达到融会贯通了,方可称做脱胎换骨。这需要时间,需要经验积累,而经验是靠长时间的磨炼。因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达到脱胎换骨,绝非易事。

脱胎换骨那是要多方面都得去脱胎换骨。以鱼雷艇的管理使用为例,就是个大学问,全艇9个人,艇长就是一条艇的管理使用核心。艇长要学会全艇的每个部位的战斗使用和管理。艇长本身又具有很特殊的身份:既是全艇的指挥员,又是名副其实的独立的战斗员。在快艇航行中,他是负责航海的。既是舵工,又是船长。快艇是由艇长来操纵的,而航行计划又是由他事先制定的。就是航行计划是他做,执行计划又是他自己,到最后发现了敌人,鱼雷攻击这一套行动,全由艇长一人承担。

当需要烟幕掩护时,施放烟幕的开关,由艇长来扳动。艇上发现敌情的重任,虽说舱面人员有分工,但主力观察还是靠艇长。一个好艇长,必须是个好的多面手。按苏联海军条例规定,鱼雷艇长属于四级舰长,在战斗舰艇中,纯属小不点了,正连编制而已。但他的技术上要求之高,是陆军营团干部所不及的。鱼雷艇长这双重身份说明一个事实,干鱼雷艇这一行,当艇长最难,因此,要想取得海战的胜利,艇长的脱胎换骨也最为关键。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