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有部电影很感人很好看(如果不是最后男主开枪扫射同学)

(文:捉风捕影)

格斯范桑特在好莱坞是一个异常特立独行的导演,他在独立制作和主流商业运作之间皆游刃有余,诸如靠《迷幻牛郎》和《不羁的天空》等作品在独立电影圈打出一片天之后,拉上马特达蒙、大本这对好基友合作的《心灵捕手》即刻获得了市场和奥斯卡的关注。他的风格非常鲜明,用自己独特的讲故事的技巧将观众带入,关注边缘人物的生存状态,同性恋、青少年等等社会秩序之外的人。

记得小时候有部电影很感人很好看(如果不是最后男主开枪扫射同学)(1)

电影《不羁的天空》和《心灵捕手》

凭借2003年的《大象》格斯范桑特更是拿下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达到了创作生涯的最顶峰,影片植根于发生在1999年的美国一个中学校园的真实案件的改编,对于这样一个敏感不好处理的题材,过分渲染暴力则会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轻描淡写又不痛不痒,折中那就没有必要拍了!

电影《大象》

比如1995年莱昂纳多主演的《篮球日记》中出现的校园枪击画面,被认为直接影响了现实中美国的校园枪击案。基于此,导演选择了枪击爆发前学校的日常为主要的视角,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比重要远远高于大开杀戒,这一点加上导演视听风格和叙事故事线的处理,不仅不直接呈现残酷的画面,削弱了暴力的负面影响,而且还更加突出人们对暴力的恐惧,完美地达到要求。

记得小时候有部电影很感人很好看(如果不是最后男主开枪扫射同学)(2)

枪击事件中幸存的第二人

导演使用大量跟拍长镜头,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影片的纪实风格。在流畅的镜头内部运动中,我们跟随摄影机像一个旁观者,不断穿梭一个又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学生,在这个普通的校园内。父亲醉酒,逃课不成的男孩,爱摄影的男孩,减肥姑娘三人组,被欺负的女孩,日常的校园生活群像呼之欲出。

记得小时候有部电影很感人很好看(如果不是最后男主开枪扫射同学)(3)

片中不断出现唯美的空境

并且这些演员都是真实的学生,非专业演员,很多表演和对话都是很即兴的,范.桑特要求学生们以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塑造角色,他们在剧中使用的名字都是真名。除了这种客观真实的画面之外,偶尔出现的慢镜头,画面唯美漂亮,强调了青春的美好,在即将到来的大屠杀之前,越是如此,越让人感觉不安,所谓的暗流涌动!

记得小时候有部电影很感人很好看(如果不是最后男主开枪扫射同学)(4)

同一时间,同一事件,通过男孩和女孩视角重复展现

影片的叙事技巧堪称登峰造极,非线性编排,时间被完全击碎,不是正叙,不是倒叙,也不是圆形结构,而是借鉴了欧洲电影大师贝拉塔尔在《撒旦探戈》中的不规则叙事手法,对同一个事件的描述,借助摄影机不同的机位和不同的演员视角反复重现。

记得小时候有部电影很感人很好看(如果不是最后男主开枪扫射同学)(5)

影片《大象》和欧洲电影大师贝拉塔尔《撒旦探戈》在叙事结构上异曲同工

多个角度更容易真实的走入人物的内心。他们有着各种我们看得到看不到的压力,层层铺垫众多的视角不会让人枯燥,反而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展事情发生的长度,不断退回过去,呈现在当下在枪击案爆发前每一个人丰满的生活,辅以纪录片的手段,叙事技巧的精妙运用,亦强迫让观众不得不参与其中,实在是精彩纷呈!

记得小时候有部电影很感人很好看(如果不是最后男主开枪扫射同学)(6)

逃课在家的两位同学,也就是影片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在这种压力下选择了他们认为最刺激的方式去发泄,玩着杀人游戏,看着介绍纳粹的影片,并且他们决然的去施展报复时,已经完全是赴死的状态。于这种方式的处理下,导演很自然地把大家从对暴力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反思青少年的生存环境和精神状态,两个孩子对待这个世界不公的反抗是极端的又游戏化的,其中一个孩子在枪杀累了还不忘在食堂餐桌上喝一口饮料,杀红眼了的他,下一秒就把伙伴给解决掉,完全处于一种虚无的精神状态。

记得小时候有部电影很感人很好看(如果不是最后男主开枪扫射同学)(7)

枪击案主角虚无的精神状态

电影没有任何前因后果的交代,也没有一处心理描写,“空洞”的剧情达到了导演的初衷,即让观众自行感受压力和刺激的诱惑,枪击的真正动因,你不是施暴者就永远无法得到精准的答案,只能恍然觉得暴力如此的突然和无处不在,生命脆弱到不堪一击,这便是影片《大象》的高明之处,戛纳金棕榈实至名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