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真的会造成贫血吗 世界献血者日献血后会贫血

献血真的会造成贫血吗 世界献血者日献血后会贫血(1)

图源:视觉中国

6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的主题是“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这个主题明确指出了献血是一种群体性的生命救助行为,世界卫生组织也一直在强调千人口献血率的重要性。一个人献血百次,和一万人献血一次,显然后者更有利于血液库存充足。然而,我国2020年千人口献血率11.1‰,较上年减少0.1个千分点。

无偿献血法制和长效机制的建设,健全血液保障制度,临床合理用血和血液安全水平提升都有助于提高千人口献血率。与此同时,打消公众对献血是否影响健康的疑虑也同样必不可少。本报记者在世界献血者日到来之际,请天津市血液中心宣传科科长曹萌从专业的角度为大家答疑解惑,讲讲献血这些“健康事”。

献血后会贫血吗?

正常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左右。一个50公斤体重的人,约有血液4000毫升,而真正参与循环的血量只占全身血液的70%~80%,其余的则贮存在肝、脾等“人体血库”内。人体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当人体出现少量失血时,贮存在“人体血库”中的血液,便会立即释放出来,随时予以补充。

当人体失血后,先是血浆中的水和无机盐在12小时内由组织液透入血管而得到补充,其次是储存的血液会释放到血管中参加血液循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失去的血浆蛋白通过肝脏的加速合成,在24小时左右可以恢复。红细胞恢复稍慢,约需两至三周可补足失去的红细胞。

献血2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而且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以保证献血者在献血后血液的各项指标仍然在正常范围,只要按规定的间隔时间参加献血,是不会引起贫血的。”曹萌说,献血只是人体内可以再生的血液暂时少量减少,不影响人体血液的正常再生功能,献出的少量血液很快就会恢复。

而贫血本身是一种疾病,对于患有贫血的人,在献血查体时,就会体查出来。这类人群是不能参加献血的。献血绝对不会引起贫血,相反,经常献血会刺激造血器官,增强器官造血功能,有益于人体白细胞的再生。

献血真的会造成贫血吗 世界献血者日献血后会贫血(2)

图源:郑州广播电视台会面客户端

多次献血会“成瘾”吗?

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经常献血的人,一旦到日子没献血,血管就会发胀,浑身憋得难受。

“这些说法毫无科学依据,只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猜测。”曹萌说,血液在人体内要经历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任何一个人的血量都要保持相对恒定,这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动脉血压稳定,保证全身特别是心脏和大脑获得充分的血液供应。

献血200至400毫升,对人体是一个刺激,可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造血功能,促进新鲜血液的生成,保持血量的相对恒定。在未失血情况下,血液的新陈代谢仍会像平时一样,比如血液中的红细胞生命期约120天,白细胞约7~14天,血小板约7~9天。也就是说,即使不献血,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也会经历新生、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以维持总血量的稳定、平衡。

曹萌表示,多次献血不可能出现“定期不献,血管发胀、浑身难受”等成瘾症状。多次无偿献血者们也从未表示过有此不适。

献血真的会造成贫血吗 世界献血者日献血后会贫血(3)

14年来捐献近万毫升“熊猫血”的河北小伙高李真献血所获荣誉。图源:新华社发,受访者供图

机采血小板安全吗?

曹萌介绍,现代输血治疗已经普遍进入成分用血阶段。如今除极少部分捐献的血液会保留为全血外,大部分全血会通过离心、自动化分离等方式将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等有效成分单独分离出来而制成的高浓度、高纯度血液制品,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输给不同症状的患者。

目前也有在献血阶段,就直接采集成分血的成分献血。很多人担心这种方式不够安全,对此曹萌解释,成分献血与献全血基本相同。成分献血是从一只或两只手臂入针,将血液采集到相连接的经过消毒的全封闭,一次性使用的分离管道内,通过血液分离机分离出所需要的某一种血液成分,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还输给献血者。

“以机采血小板为例,就是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健康献血者血液循环中,一次单纯采集血小板,献血者其他成分如红细胞、血浆等同时还输给本人的过程。”曹萌表示,捐献机采血小板同捐献全血一样,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而且恢复得更快。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充裕,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再生一次。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陈曦

编辑:毛梦囡

审核:王飞

终审:陈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