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宣州区周王镇规划(在绿富同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向前)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宣城宣州区周王镇规划?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宣城宣州区周王镇规划(在绿富同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向前)

宣城宣州区周王镇规划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

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一个依托生态文明实现产业兴旺的江南水乡。近日,笔者走进这个因水而兴的地方,寻访绿富同兴的圆梦之路。

开启生态养殖新模式

近年来,水阳镇坚定不移推行绿色生态养殖,为水产养殖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7月中旬里的一天上午,烈日炎炎,位于金宝圩圩心的水阳镇新珠村显得有些安静,为了避开高温劳作,村民们赶早忙完各自的活后便纷纷回到家中。此时,宣城市金新河蟹苗种专业合作社社长葛其寿沿着碧波潋滟的养殖池塘一路赶回家。

56岁的葛其寿是当地水产养殖界响当当的人物,初中毕业后便投身于水产养殖行当,多年来,养殖技术首屈一指。

“今天真热,一圈下来衣服都湿透了。”葛其寿一边摘下湿淋淋的帽子,一边和家人聊起天来。短暂休息后,葛其寿再次戴上帽子,骑着电动车来到不远处的“试验田”——占地500亩的生态养殖塘口。

靠近塘口,一阵微风迎面吹来,瞬间增添了几分凉意。波光粼粼下,水草和螺丝随处可见。葛其寿划着小船开始了每天的巡查工作,水质情况、水草长势、鱼虾生长速度等都是查看重点。

“由于养殖不规范,这里的水质被严重破坏,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葛其寿告诉我们,今年年初自己承包了这片塘,尝试通过“种草投螺”模式改善水质,“今年一整年的时间我都专注在改善水质上,目前看来情况很好,继续保持的话明年就可以全面实行绿色生态养殖了。”说话间,葛其寿从水里拎出地笼网,透过光,可以清楚看到里面的鱼虾活蹦乱跳,“精神”倍棒。

管志寿的6亩蟹苗养殖基地紧挨着葛其寿的生态养殖塘口,水源也取自于该塘口。“推行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后,我成了这片水质改善的亲历者和受益者,光看这蟹苗长势,就知道有多好了!”说这句话时,68岁的管志寿乐呵呵地向我们展示长势喜人的蟹苗。

葛其寿和管志寿的话道出了一批养殖户的心声。据悉,自2019年起,水阳镇对全镇新发包水面,积极推行“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截至目前,全镇三个年度共有发包水面约2.8万亩,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水面水质检测指标都已达到了年度标准要求,部分塘口水草覆盖率和水体能见度已达生态养殖标准,持续多年的金宝圩内水质富营养化现状得到明显改善。

刷新园区壮大进度条

在水阳镇北部光明村,有一个特别的园区,它地处两省(安徽、江苏)四市(宣城、芜湖、马鞍山、南京)交汇处,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有着一个好听的名字——宣州区绿色建材产业园。

自宣州区绿色建材产业园成立以来,水阳镇共投入近2亿元,征用土地3000余亩,并不断完善园区主干道路、电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园区已形成“三纵两横”的路网格局,具备“七通一平”的条件。

当天下午1点30分,在宣州区绿色建材产业园内,安徽砼筑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人们稍作休息后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并快速赶制准备发往重庆、武汉、嘉兴的一批订单。

放眼望去,崭新的厂房内机器轰鸣,一旁的工人们统统戴着口罩忙活着,好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该企业于2020年6月审批,在多部门的协调和帮扶下,于当年10月提前竣工投产。

“回乡创业一直是我的梦想,这里除了有便捷的交通,还有上级政府‘保姆式’的全程帮扶,企业发展得一直很顺利。”46岁的童延安是宣城人,也是该企业的董事长,谈及将企业落户水阳镇,他感触颇深。早早出来谋生的他曾在国内和国外多个地方待过,虽然地名在变,但从事的工作性质一直没变。

正如童延安所言,水阳镇建立了全镇党政领导班子联系走访企业制度,由镇领导包保辖区企业,定期到企业走访提供服务,并收集企业困难,协调帮助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签约入园企业24家,其中规上企业7家。2021年拟入园重点项目有年吞吐量300万吨大件物流码头项目、年产60万米新型装配式环保通风管道项目、年产40万米外墙装饰材料项目、年产25万吨沥青混凝土生产线项目、年产200万立方米PHC高强度管桩项目。

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水阳镇的绿富同兴路离不开葛其寿、管志寿、童延安等人的坚守和创新。眼下,全镇上下不断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坚持以生态优先实现绿色发展。

水阳镇党委书记卢明介绍,下一步继续擦亮“中国幼蟹第一镇”这块金字招牌,以《水阳镇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资金为抓手,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推广,实现产量、利润双翻倍的目标。支持水产品综合市场建设,建设一座1500吨冷库项目;在发展幼蟹养殖时,稳步推进成蟹和胖头鱼养殖;深入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协调好环境与产量、镇村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利共赢的目标。

与此同时,抓住工业发展这一重点,依托园区平台,积极主动承接沪苏浙地区产业转移,完善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以绿色建材产业为首位,以船舶修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子产品制造为支柱的产业新格局。“十四五”末,力争园区总面积达1.5平方公里,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主导产业产值达1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以上,技改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

“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全国重点镇”“中国幼蟹第一镇”等国字号殊荣,让水阳知名度、美誉度唱响全国各地。未来已来,关于水阳镇绿富同兴的靓丽名片还会越来越多……(王香 李玮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