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百年校庆的日子(这群漳州人不得不提)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4月6日讯 据闽南日报微信报道 2021年4月6日,就在今天,厦门大学迎来了建校10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性时刻!

厦大百年校庆的日子(这群漳州人不得不提)(1)

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

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6日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在贺信中指出,厦门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持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调,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希望厦门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00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为己任,先后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优秀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百年厦大,生日快乐!”

厦大百年校庆的日子(这群漳州人不得不提)(2)

九龙江,江宽水稳,经漳州平原注入厦门湾,滋养着漳厦近千万人民。厦门湾,海阔通达,北起厦门白石延至漳州龙海,守护着厦漳万顷沃土。同饮一江水,共拥一片湾。漳州市,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田园都市、生态之城,与百年厦门大学凝结了深厚的地缘、人缘与情缘。

厦大百年校庆的日子(这群漳州人不得不提)(3)

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主楼群

红色情重

红色金融家舍身报国的革命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厦大学子

“救国才能顾家,国亡家安在?”高捷成的叔父收到了一封迟来六年的书信。

在国内大革命时代,漳州走出了一位红色金融家——厦大1927级经济学系校友高捷成。

1932年春天,红军攻克漳州后,高捷成毫不犹豫地放弃家中钱庄的工作,加入红军队伍。他协助红军打理财务工作及募集款项等,共筹措到100多万银元巨款和40多万元物资。

1937年4月,高捷成从延安给他的开宗叔叔写来了一封家书:“我不是弃家不顾,这是救国抗战,为国牺牲的立志,救国才能顾家,国亡家安在?”“在这六年中东西奔波,南北追逐,历尽一切千辛万苦,雪山草地,万里长征,在所不辞!无非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

“七七”事变爆发,高捷成跟随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太行,奔赴晋冀鲁豫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高捷成率领众人在太行山深处开始了冀南票的印制工作,并积极开展对敌伪币的货币斗争,建立以冀南票为本位币的统一市场。1943年5月14日,高捷成一行人行至河北省内邱县白鹿角村,与长途奔袭之敌遭遇,突围中为掩护战友携重要文件撤退而壮烈殉国,年仅34岁。

若干年后,当高捷成的后人来到厦门大学,与厦大学子一起重新回忆起这位“红军会计制度的创始人”的红色家书以及背后的故事,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

作为厦门大学的杰出校友,高捷成烈士的革命精神是厦门大学“四种精神”的生动注解。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书写了革命者的大爱,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

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长汀。是时,福建交通极为不便,从厦门到长汀有关山阻隔,要渡过鹭江、九龙江,越过崇山峻岭。西迁长汀过程中,漳州是人员物资的中转站。成立于1936年的厦大龙溪同学会便在其中承担起了母校西迁师生的中转接待和物资转运工作。转运站地址就设在校友工作的崇正中学(今芗城实验小学所在地)。

图书、仪器、标本等物资陆续从鼓浪屿水运到漳州,再搬上岸运到漳州崇正中学校舍暂放,过后再运到漳州旧桥,装上平底船,沿着九龙江西溪运到水潮(今南靖金山),再用卡车运到长汀。厦大师生也是到漳州崇正中学中转,再前往长汀。

抗战的烽火里,繁重的中转任务,却牵起和见证了厦漳深深的情谊。

厦大百年校庆的日子(这群漳州人不得不提)(4)

高捷成家书

群贤情笃

漳州籍的厦大人,共同参与和推动了这所百年学府的成长

1926年那个夏天,漳州籍文学大师林语堂在时任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邀请下,到厦大筹办国学研究院。

这位“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学者作家,花了大量精力在创办厦大国学院的大小事项当中,并倡导以“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等等作为参考”的国学研究新理念。这种研究理念,后来成为厦门大学文史哲等领域传承至今的学术传统。他在厦时间虽短,影响却长远。那句“整个世界就是大学堂”依然振聋发聩,鼓励着厦大学子不断向未知领域出发、探索。

而邀请他来厦大的校长林文庆,原籍漳州海澄鳌冠村(今厦门海沧区),在长达16年的厦大校长生涯中,不惜重金礼聘知名教授学者来校执鞭任教。文学家鲁迅、语言学家沈兼士、罗常培,古史专家顾颉刚,中西交通史家张星烺,编辑家孙伏园,考古学家陈万里……一时间厦大群贤毕至,大师云集,百川交汇,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学术风气浓郁。苦心经营16载,在他的努力下,偏居一隅的厦大演武场演变成为学科体系齐全的多科性大学。

漳州籍的厦大首届学生叶国庆,师从顾颉刚、许地山等教授。1932年获硕士学位,返厦大任历史系教职,在厦大执教60年,先后任教授、历史系代主任及人类博物馆馆长等职,对先秦史和福建地方史等研究造诣犹深。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漳州籍的黄典诚,1937年毕业于厦大文学院,留校执教57年,培养出诸多语言学者。黄典诚提出“强声必弱韵、强韵必弱声”的定律,为汉语语音的演变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也为理解切韵音系的性质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对汉语音韵学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现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漳州东山人,1982年厦大经济系会计专业毕业留校工作,1993年担任学校副校长。离开厦大在省教育厅和宁德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2006年中央安排他重回母校担任了五年厦大党委书记。他坚持“顶天立地”发展理念,鼓励支持厦大师生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展现了厦大作为国家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使命担当。

……

许许多多漳州籍的厦大人在厦大百年历史发展中留下了自己或深或浅的脚印,共同参与和推动了这所百年学府的成长。

厦大百年校庆的日子(这群漳州人不得不提)(5)

厦门大学漳州校友会交响乐团

合作情浓

漳州与厦门大学,在新的起点上,携手实现新突破,再创新辉煌

自强不息、造福桑梓的厦门大学与底蕴深厚、包容开放的漳州市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坚实的合作基础。双方积极探索产城学融合发展,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教育提升、文化建设、发展研究等方面不断扩展合作领域,走出了一条校地合作共赢发展之路。

漳州市在厦门大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共建漳州校区为契机,给予了厦门大学强有力的支持。2001年4月6日,厦大漳州校区奠基典礼隆重举行;2003年秋季,厦大漳州校区投入使用,迎来首批厦大师生入驻。2003年10月21日,厦大嘉庚学院正式揭牌,开启了向优质高等学府奋进的征程。创办以来,嘉庚学院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学科实力稳步提升,培养了一批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2010年获评“全国先进独立学院”,2011至2019年连续9年入选腾讯网教育产业价值榜,位列独立学院榜榜首。

围绕漳州校区建设的厦大嘉庚学院、附属实验小学、附属实验中学和嘉庚学院幼儿园,形成了涵盖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链条,进一步提升了漳州开发区的整体教育发展水平。

漳州市年均吸引50多名厦大毕业生就业,成为福建省内受厦门大学毕业生青睐的就业地区之一。漳州校友会,在厦大校友会中以历史悠久、工作活跃著称,多次荣获厦门大学全球校友会先进工作单位。许多厦大人在漳州耕耘奉献取得突出业绩,如以“鲍鱼人工育苗和养成”项目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和“福建省科技成果奖”的陈达昌,创办三宝钢铁公司的王光文,驻守重石化建设基地古雷半岛、荣获全国政法系统特殊战线一等功荣誉的吴两同等等。

厦大百年校庆的日子(这群漳州人不得不提)(6)

2019年8月,厦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诏安县进行电商培训交流。

厦大百年校庆的日子(这群漳州人不得不提)(7)

《闽南日报》2020年4月29日8版

看嘉庚扬帆探生物奥秘

望海丝升空助海洋研究

听建南钟声,踏白城海浪

观翔安云涌,倚漳郡叠翠

望马来潮起,点嘉庚星火

百年不败凤凰木,花开又一度

厦门大学生日快乐!祝福百年厦大共沐百年荣光!

【作者:郑来发 欧阳桂莲 魏昊

来源:闽南日报综合:厦门大学、厦门广电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