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暖心的植树故事(你不知道的植树佳话)

古往今来有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个暖心的植树故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一个暖心的植树故事(你不知道的植树佳话)

一个暖心的植树故事

古往今来

有许多崇尚植树造林的趣闻佳话

渊源流传

2021年植树节即将到来

今天我们分享关于植树的

趣闻佳话&中国植树史

· 朱 棣 植 槐 ·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迁都北京,随后便提出在坛庙、道路、长城等处广植树木。他还到太庙亲手种下第一棵槐树,且令人"周以为护,时为灌之"。由于看管周到,该树枝叶繁茂,独领太庙群柏之首,被尊为"神树"。明代后期在京城内广植行道树,紫禁城四周夹道皆槐树,十步一株。从东华门至景山,夹道也都植有槐树,今景山西街仍留有当时栽植的古槐数株,至今已300多年。

· 庆 功 栽 杨 ·

西周有位名将沙其俊,他骁勇善战,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每打一次胜仗,都下令全军在获胜的战地上栽好一株杨树。后来就连抓到的俘虏也令其栽树,作为"同庆"活动。随着沙其俊率兵打仗的不断胜利,这种"庆功栽杨"发展到栽柳、植槐,后来许多诸侯国把这种植树活动,作为一种庆典形式延续了很久。

· 治 病 种 杏 ·

三国东吴名医董奉,医术精湛,济贫善施,为人治病不收财礼。他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五株杏树。天长地久,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万余株杏树,人称"董林杏仙"。后来,每当杏子成熟,董奉就把它换成粮食,赈济穷人,这就是历代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

· 思 乡 植 柳·

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植于拉萨大朝寺周围,以表达对柳树成荫的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中国植树史

远古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又是一个文明古国,植树造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有春天植树的风俗。古代地理名著《山海经》里有"夸父追日"的传说,说夸父临死前扔掉手中柱杖,化为森林,造福于人类,反映我们祖先植树造林的美好愿望。《礼记》说:"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意思说春天植树造林,是最大的道德行为。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虞舜时代,就设立了执掌山林的官员"虞官"。夏禹时出现了保护林木的行政法规,《周书·大聚篇》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殷商时期,甲骨文上已记载人们在房前屋后栽花植树的情景;公元前1000多年的西周,国家就成立了"林衡"、"山虞"管理机构,负责掌管种植、护林等事务,为动员群众植树,甚至作出"不种者,无椁"(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材)的规定。

封建社会

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大力提倡在城镇街巷和大道两旁种绿化树,这是我国古代城市绿化的先声,贾山《至言》载:"秦为驰道于天下,道广五十步,树于青松",便是证明。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取消山泽之禁,给百姓分田植树,而且对种树作了具体规定:"男夫一人给田二十亩,课莳余,种桑五十株,枣五株,榆三株,限三年种毕",可见当时已经给农民规定植树指标。据《开河记》载,隋炀帝虽然是个穷奢极欲的皇帝,但他亲自种柳,赐柳为杨,下令在开挖大运河的同时,要在河旁植柳,并给予奖励:"柳一株,赏一缣",后来出现了千里运河岸绿柳成荫的景观。

唐代曾下令所有的驿站之间全种上行道树,城乡植树之风也是年盛一年。孟浩然诗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到了宋代,宋太祖为鼓励植树,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于规劝百姓植树成绩卓著的官吏,晋升一级,因而植树的范围更广泛,当时从福建古田直至海南,除种上苍翠松桧之外,还杂种荔枝,远远望去恰似一片连绵不绝的茂林。《元史·食货志》载,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诏书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以农桑为本"。并颁布了《农桑之制》,规定每丁每岁种桑枣20株,如土性不宜,可改种榆、柳,均以种活长成为数;他还要求各级官吏督促实施,如失职或申报不实,须按法律论罪。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著名的游记中称赞元代的植树。明清时代,植树造林规模更大,明太祖布衣出身称帝后,以农桑为国之本业,令天下广植桑、枣、柿、栗、桃,仅京都金陵的钟山,就种了50余万棵。

近代时期

我国正式规定的植树节是在近代。1915年,当时政府颁令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928年4月,民国政府把孙中山逝世之日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以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植树造林,将绿化中华列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新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79年2月经五届全国人大通过,又正式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一方面,是纪念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另一方面,3月12日是在惊蛰之后,春分之前,气温明显回升,树木根系开始活动旺盛,这时植树容易成活,农谚云:伏天栽树株株死,春来栽树棵棵生。所以,这时候植树,就全国而言,最为适宜。1989年《睢县志·新城》:"1982年睢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对袁家山(袁可立别业)进行了修葺,辟设了图书馆,植树栽花,美化周围环境,风景宜人。"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植树的

有趣故事

记得@小赛哦

编辑:刘可孞

初审:张姝宁

复审:胡海波

终审:王 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