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十句名言(富兰克林效应)

什么是富兰克林效应?

相比于那些你曾经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富兰克林十句名言(富兰克林效应)(1)

这是从小对富兰克林的第一印象

话说,1736年,富兰克林还只是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名州议员,有一天他在议院发表演讲。

而有另一位议员跟他持完全相反的观点,于是也发表了一篇演讲,十分激烈地批评了富兰克林。

这让富兰克林有点措手不及,但是又想要争取到这位议员为自己所用,这该怎么办呢?

面对这样唱反调的政敌,卑躬屈膝显然不是什么好的办法。

所谓,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变成朋友,富兰克林似乎深谙此道!

他听说这位议员收藏了一本非常罕见的稀有的图书,于是富兰克林恭敬地写了一封信,很客气地向这位议员表示:“我特别希望能拜读一下你的这本书,能不能借给我看几天?”没想到这位议员居然同意了,一个星期后富兰克林还书时郑重地表达了谢意。

几天后当他们再次在议会大厅见面时,富兰克林是这样描写的:

他竟然主动跟我打招呼(这在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的),后来我们谈话,他还表示,任何时候都愿意为我效劳。

从此,他们两人化敌为友,终生保持着友谊。

因此富兰克林说:“相比于那些你曾经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这就是著名的富兰克林效应

这句话也被后世的心理学家们重新翻译了一下就是:

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

现实中富兰克林效应随处都在体现。

01.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党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大批的犹太人被危害。一位犹太人父亲带着两个儿子逃跑,到了精疲力尽时,他实在无法再走了,就对两个儿子说:

我走不了了,你们俩赶紧去找曾经帮助过的我们家的木材商先生,让他帮助你们逃生吧!

兄弟俩含泪告别父亲,但是随后,他们因为应该向谁寻求帮助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哥哥认为应该向父亲曾经资助发家的银行家寻求帮助,因为这名银行家曾多次表示有机会一定要报恩,于是哥哥去了银行家的家里;而弟弟则听从了父亲的话去找了木材商。

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哥哥被那个满口说要报恩的银行家出卖而惨遭杀害,而弟弟则在木材商的的帮助下得以逃生!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能够帮你第一次,那证明他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那再让他帮你一次,他也更愿意;而受过你帮助的那些人,你无法通过你的善行去了解他们的为人,所以你想得到他们的帮助赌输的概率更大,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知恩图报!

就像那个银行家,世间恩将仇报的人却大有人在!

02.

一个人喜欢上另一个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有个同学,大学的时候很高冷,对女生从来不感冒,好像没什么人能让他上心的。直到开始工作以后,每天下班比较晚,公司有个女孩一直也跟着加班到很晚,因为害怕,女孩希望他能送她回家,就这样一次次的送,后来他们果然发展成了情侣,而且后来还结了婚。

有一次我这同学跟我聊起这段往事,还挺有意思:

一开始他对她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送她的过程中,让他产生有很强的保护欲,突然哪天不送她时,反而觉得自己很难受了!在一起以后,他也对她照顾得无微不至,事无巨细地体贴她,呵护她!

他们有时也会吵架,吵得凶的时候,还甚至想要离婚。

但是,他坦诚地对我说:“别看吵架的时候骂得那么狠,如果真的要离婚的话,我可能真的会无法接受,甚至想死的心都有,因为我感觉我把一切都给了她,为她付出了我能付出的一切!

你看,曾经那么高冷的一个人,因为对另一个人的付出,让他们无法离弃!

《小王子》里有一句话给出了这个答案: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和心血,才使你的玫瑰变得美丽

我们爱一个人,根本原因不因为这个人有多好看,而是因为我们在对方身上付出了心血!

写在最后

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你得到某些东西的时候,往往获得的快乐感觉不会太强烈;反而,当你因为付出而帮助到别人的时候,会感觉非常快乐!

这也正是富兰克林效应的体现!

-- THE END --

我是大钟,用文字记录美好生活

公众号《沐浴点阳光》同步上线,欢迎围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