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历史上怎么样(王安石之作河北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临川人。因被封为荆国公,故世人称他为王荆公。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又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作家和诗人。

王安石历史上怎么样(王安石之作河北民)(1)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②。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③。今年大早千里赤④,州县仍催给河役⑤。老小相依来就南⑥,南人丰年自无食⑦。悲愁天地白日昏⑧,路旁过者无颜色。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河北:这里指黄河以北地区。②二边:北宋与辽和西夏接壤的两处边境地区。③夷狄:古代对东方和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④今年:公元1046年。千里赤:广大地面寸草不生。⑤“州县”句:州县官府仍然催逼百姓去担负治河的劳役。⑥就南:逃到黄河南岸谋生。⑦“南人”句:黄河以南地区虽是丰收年景,但也一样没有饭吃。⑧“悲愁”句:由于悲哀忧愁,就是在大白天里,也感到天昏地暗。

王安石历史上怎么样(王安石之作河北民)(2)

当时的北宋王朝,对辽和西夏一味采取忍辱求和的退让政策,每年输给辽和西夏大量的银、绢,而银、绢都是榨取人民血汗所得。最苦的是边境地区的人民,赋税、劳役压得透不过气来,再碰上天灾,更是无法生活下去。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惨状,写下了这首诗,表示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并寄托了自己革新政治的愿望。

王安石历史上怎么样(王安石之作河北民)(3)

诗以概括的语句开头,交代“生近二边”的河北民是长受苦辛的。接下去,便是具体的描述。三、四两句,写河北民的赋税之重。耕织所获要作为赋税缴给朝廷,而朝廷又把榨取人民血汗所得输给辽和西夏。

王安石历史上怎么样(王安石之作河北民)(4)

这两句既表现了人民的疾苦,又影射了北宋王朝的忍辱求和的退让政策。五、六两句,写河北民的天灾之祸和劳役之苦。又从另一个生活面显示河北民的痛苦境遇,并批评了北宋王朝的对内政策。七、八两句,写河北民的流离之惨。

王安石历史上怎么样(王安石之作河北民)(5)

家乡无法生活下去,只好扶老携幼到黄河之南求生,想不到黄河之南也无饭吃。这两句更广泛地表现了人民的疾苦,对北宋王朝的积贫、积弱有着更全面的暴霉。九、十两句,换了角度,在身受疾苦者的心理和外表上着笔,形象地渲染了民不聊生的惨状。最后两句,通过对河北民生不逢时的慨叹,赞扬了唐王朝贞观年间的国泰民安,反衬出北宋王朝的国弱民困,说明了革新政治的必要性。

王安石历史上怎么样(王安石之作河北民)(6)

这首诗真实地描述了民不聊生的惨状,是现实主义的成功之作。在具体描述过程中.有层次,并能层层深入。将河北民的苦上加苦逐步地写出来,虽不多夸饰,但给人的印象却很强烈。诗人对北宋王朝的内、外政策有看法,并有革新政治的愿望。这一切都被巧妙地安排进诗中,较之明说直写,更为深刻有力。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