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是哪个神话故事(鲲鹏寓言究竟在讲什么)

鲲鹏是哪个神话故事(鲲鹏寓言究竟在讲什么)(1)

北海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它有多大呢?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鸟,名字叫鹏,它有多大呢?鹏的背不知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鸟,当大海浪涛涌动大风掀起时,就迁往南海。那南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

这个寓言故事情节很简单,但蕴含的哲学思想很丰富。

“北冥”、“南冥”,都是无边无际无穷无限的象征,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北海与南海;鲲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超乎想象,闻所未闻,匪夷所思;鹏怒而飞,扶摇九万里,“然后图南”。

鲲为何要“化而为鸟”,为何要飞往称为天池的南海呢?作为《逍遥游》的开篇故事,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庄子没有直接给我们答案,而是继续通过《齐谐》记载、汤棘问答两次铺陈延伸这个故事,其中有引证,也有论证,有梅花三弄的感觉,似乎要说明一点什么。

庄子前后三次谈鲲鹏之大,其间还有论证,难道庄子的境界就是追求“高大”的境界吗?可以说是,在现实世界中,鲲鹏的境界远远大于蝉鸠的境界,鲲鹏的自由程度好像也比蝉鸠更大一些。

如果局限于此,与庄子的思想本义还相去甚远,否则就没有“无极之外复无极”的问答了。其实,大小之辩,还是沉陷在世俗的常识与经验里面,还是沉溺在“自我”的世界,尽管境界有高低,自由大不同。

即使大鹏高飞九万里,毕竟也是有限的。简言之,鲲鹏寓言只是一个反证,大鹏小鸟之辩并不是通过对比要贬低小而褒扬大,在世俗层面可以这么理解,但站在“无极”的角度看,鲲鹏也是小的可怜,“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鲲鹏的境界还不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鲲鹏是哪个神话故事(鲲鹏寓言究竟在讲什么)(2)

庄子的境界是大道的境界,突破了大小之辩,物我之别,大者易于自矜而轻视乎小,小者易于自限而无知乎大,物之大小,知之浅深,皆有局限,超越一切局限,才是真正的逍遥游,通达无碍,无所不适。

后世诗文中对鲲鹏形象的定义与运用也常局限于其“大而高”的境界上,突出其胸怀之博大,意境之高远,情操之超俗,志向之拔群,但这些仍沦落在世间层面,而庄子的追求却超越于世间, 彰显对世俗社会的超越欲望,对精神自由的无比向往,“无所待以游于无穷”。

诗仙李白常借“鲲鹏”抒发其志,其《上李邕》是典型代表。“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此诗借大鹏自喻,表现出了李白狂傲、自信、独立、壮志凌云、浩气贯日的诗人品格。

词人李清照也有“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明词人想要像大鹏远走高飞,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愿乘小舟飘到仙山去,在理想的国度中求得精神上的慰藉。

伟人毛泽东也有一首著名的词《念奴娇·鸟儿问答》,“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条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此词通过鹏雀之间的对话,塑造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鸟类形象,展示了鲲鹏的博大、高远、无畏。诗词中的鲲鹏形象,都代表着一种人格、品格及精神,寄托诗文作者的理想与情怀,歌咏一种自由与拼搏精神。

鲲鹏是哪个神话故事(鲲鹏寓言究竟在讲什么)(3)

大小之辩,在“物”的层次是可以这样讲的,物之大小都是相对的。庄子提出大小之辩,其意在消除人们的“大小长短”等诸多分别对立的观念。从本质上讲,种种观念只是人们的假设,而不是客观真实,是一种知障,是一种自我困境。

从小到大,大至无穷,从有形到无形,从有条件到无条件,从相对到绝对,从局限的现实世界到超脱的精神世界,从“物”的层次上升到“道”的境界,这才是庄子告诉我们的自由之路。

道是超越大小高下等一切对待区别的,真正大的是道,道就是大。老子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方无隅”等。

老子同时也讲了,“道大,地大,天大,人亦大”。老子充分肯定了人本身具备这种与天地同“大”的潜能,人本来就有这种智慧,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超越一切,这是人本有的天性,具有“神”的禀赋,是道赋予人特有的潜能。

人可以通过修炼,挖掘自己的潜能,回归自己的本性,让自己的神明再现。当在人与神之间架起一条空灵的通道的时候,天与人之间的隔阂就打通了,物与我之间的对立就消融了,我们就能遨游天地之间,无滞无碍,这就是逍遥游的本质内涵。回归于人的天性,就是这种潜能的释放,这就是诞生于道的人的精神,超越的精神境界是人得以逍遥的前提与条件。

通观《庄子》,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庄子为此所作的种种努力,他不断地反复地从多个层面论述这个问题。人具有无限超越的潜能,并且通过“心斋”、“坐忘”等诸多方法手段可以达到这一点。

鲲鹏是哪个神话故事(鲲鹏寓言究竟在讲什么)(4)

《逍遥游》给我们树立了一个追求的梦想,就像修行能够成就佛道一样,看破了,放下了,才能自在。逍遥就是自在。像写文章一样,庄子在这里只不过采用了倒述的手法而已,把最精彩的部分放在了全文的开头。

条条大道通罗马,佛也好,道也好,都是人们获得解脱的灵丹妙药。庄子《逍遥游》也是此理,只有超越自我的局限,才能获得究竟的解脱。执著自我就是解脱的最大障碍,而思维认知、经验常识、价值观念等等主观的一切正是这些障碍的表现形式。

鲲鹏蝉鸠、朝菌冥灵等等,“大小虽殊,其性一也”,以及后面讲的大瓠、大樗树的“无用而大用”,以及《秋水》河伯与北海若的精彩对言,都是同一个意思,只有将世俗意义上的大小长短等一切对待关系都超越了,摒弃了,这才等于把握了“大道”的枢纽,“道通为一”,“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才能达到逍遥游的精神境界。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生于道”。站在大道的角度上,俯视天地万物的存在,消融物我之间的对立,追求一种悠游自在自由自适的精神境界,达到一种自然和谐圆融统一的完美状态。逍遥代表着得道者的境界,代表着自由王国,无碍无滞,自然自在。

逍遥,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的精神境界,也是得道者的一种精神状态,其真谛集中体现在“无己”上。就是跳出自我中心的陷阱,破除一切分别对待,摆脱外物的依赖与奴役,超越物与我,达到“无所待”,“游于无穷”,即逍遥于天地之间。

鲲鹏是哪个神话故事(鲲鹏寓言究竟在讲什么)(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