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东山再起典故(典故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指《水浒传》中林冲和众多英雄好汉均因被逼而上梁山造反;比喻被迫起来反抗,也比喻不得已而去干某件事 ;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历史东山再起典故(典故逼上梁山)(1)

梁山,在山东西南部梁山县和郓城县之间,位于古代大野泽偏北地区,四周被水包围,故称梁山泊。约自五代至宋,因黄河多次溃决,河水灌入,而面积时有扩增,最大时周围达八百里。到金、元以后,水泊才逐渐干涸而为平地。北宋末年,以宋江等为首的一支农民起义队伍,曾利用梁山泊天然有利地势,作为根据地,在黄河下游一带,纵横奇袭,出没如神,所向无敌,锐不可当,给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宋朝反动官僚统治以严重的威胁。《宋史•张叔夜传》透露:“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兵莫敢撄其锋。”《东都事略•侯蒙传》也承认:“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宋以来的民间传说中,更流传着许多关于梁山泊英雄的故事。元末明初的杰出作家施酎庵,把这些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而写成了长篇巨著《水浒》。

从《水浒》看,当时的梁山泊英雄,有不少是被地主、恶霸和反动官府逼得无路可走、无处安身,才不得不投奔起义队伍的。《水浒》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就是一例。林冲是禁军教头,只因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内看中了林冲的妻子,于是飞来横祸。终致家破妻亡,身陷绝境,实在被逼得活不下去了,最后才决心上了梁山。

这就叫做“逼上梁山”,作为成语,用来比喻被迫反抗,也可用来比喻其他被迫而干成的事(但不能指干坏亊)。

现代作家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

班门弄斧

历史东山再起典故(典故逼上梁山)(2)

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日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梅之涣写的《题李白墓》诗。李白,字太白, 好饮酒,人称李谪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关于他的死,有种种神话似的传说。例如有的说,李白晚年游览洞庭、岳阳和金陵(现在的南京)等地。一天,泊舟采石江边(采石在今安徽当涂县境,北临长江)。晚上,月明如昼,李白在舟中对月畅饮,喝得大醉,见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堕江而没。有的传说更神,说这时,江中忽然风浪大作,有巨鲸奋鬣〔liè〕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节(jīng-jié),请李白坐于鲸背,音乐前导,腾空而去。这些传说,当然不能信为事实,但是在采石,后来却因此出现不少名胜,不但有李白墓,还有谪仙楼、捉月亭等,并引起了无数游人的兴趣。有些文章不通、却想冒充风雅的游人,更在李白墓上胡诌乱题,十分可笑。梅之涣的这首诗,就是讥讽这类游人的。他认为在大诗人墓上乱题歪诗,简直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太不自量。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为王氏伯仲唱和诗序》中说: “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郢,指另一个古代的操斧能手。“强颜”〔强jiàng〕是“厚着脸皮,不知难为情”的意思。)看来“班门弄斧”这句成语,不仅脱胎于明朝梅之涣的上述诗句,而远在唐代就已有它的雏型了。同 时,这句成语,因此也可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献丑。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给诗人梅尧臣的信中曾写道:“昨在真定(今河北省正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五十二回:“唐闺臣笑道:‘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她乱谈?

比肩接踵

历史东山再起典故(典故逼上梁山)(3)

春秋时,齐国的国相晏子,名婴,字平仲,身材矮小, 而极有口才。《晏子春秋》记载了不少关于他的故事。例如该书《杂下》载:

有一次,晏子出访楚国。楚王仗着楚国国势强大,对齐国使臣,很不礼貌,一见晏子,竟然傲慢地问道:“你们齐国难道没有人了,怎么派你这个矮子来呢?”晏子答道:“我们齐国的人民,比肩接踵而在,张袂〔mèi〕成阴,挥汗如雨,怎说没有人!不过我们齐国的规矩是,体面能干的使臣,出访上国去拜见才髙德重的君王,而象我这样的人,就只好派到这里来见你了!”楚王本想奚落他,不料反被讥讽,自讨没趣。

“比肩接踵,形容人口众多,也叫“比肩继踵” (比,相连;踵,脚跟。人群密集,肩膀连肩膀,脚尖挨脚跟)。“张袂成阴”和“挥汗如雨”,也是形容人多(大家扬起衣袖就能遮蔽太阳而成阴天,一齐挥洒汗水就好象下雨一般)。

“比肩”和“接踵”,除了形容人多而外,都还有其他的含意。例如,形容夫妇感情特别好,叫做“比肩相亲”。南朝梁代人任昉编撰的《述异记》有一则故事道:三国时, 吳国海盐地方(现属江苏省),有个名叫陆东的人,娶妻朱氏,夫妇俩互助互爱,同意同心,人们叫他们“比肩人”;他们的儿子陆弘和儿媳张氏,也是一对好夫妇,人们称之为 “小比肩”。又例如,形容两个人或几个人的地位、威望、名声,彼此相等,也叫“比肩”。《三国志•吴志•吾粲传》说,吾粲与同郡陆逊、卜靜等“比肩齐声”,就是这个意思。至于“接踵”,有时也形容人群跟踪来到,连续不断,例如说“接踵而来”或“接踵而至”;宋朝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髙斋》诗:“魏王兵马接踵出”。

因此,“比肩接踵”这句成语,必须把“比肩”和“接踵” 二词联合一起使用,才能明确表达人口众多的意思。

清·戴名世《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比肩接踵,不可胜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