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恋物是怎么回事(宝宝恋物)

已经上幼儿园的宝宝,却时刻抱着一只脏兮兮的泰迪熊,或对自己那床小旧被子不离不弃,若要强迫他和这些旧物品分开,又会惹来一场无休止的哭闹……这样的情形常常让妈妈们不解又气恼,甚至常常忍不住怀疑:这是不是一种怪癖?

宝宝恋物是怎么回事(宝宝恋物)(1)

经典案例:一床被子的遭遇

人物标签 希希 4岁

希希6个月时,妈妈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所以宝宝白天都是跟着爷爷奶奶。希希有一床小被子,上面印着各种可爱笨拙的小鸭子,希希一直非常喜欢。冬天盖着睡,夏天就抱着睡。

有时候睡觉中翻身,被子会被撩起来蒙在她头上,大人担心妨碍宝宝呼吸,就把被子推到一边,可每次刚移开被子,希希就会醒来。

后来大人明白了:宝贝是要闻着小被子的气味才安心踏实。后来,希希长牙了,她就开始咬被角。没牙的时候用牙床磨,等牙长齐了,她就用牙嚼,完了还咂吧嘴。

四个被角很快 就烂了,妈妈也买了新的被子替换,可每次都惹来希希大哭大闹一场,只有换回旧被子才能让她平静下来。

转眼间,希希3岁了,该上幼儿园了。那床用了 3年的被子已经看不出原来的质地了,而且四个角因为数次缝补,不但破旧还黑乎乎的,所以妈妈就给她买了一床新被子带去幼儿园。

没想到,希希明显不适应,在幼儿园里一个月都没睡午觉,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住那床旧被子,然后才开始玩别的玩具。她如此依恋旧被子,让妈妈百思不得其解,难道宝宝是恋物癖?

专家点评

希希的表现,是典型的亲子依恋行为。人人都存在着身体接触的需要,尤其是在婴幼儿阶段更为强烈,在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孩子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

而宝宝在某些缺乏安全感的时期,例如在白天变成黑夜,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或者同主要抚养人没有建立起亲子依赖时,不安全感就会大大增加,此时某些物品对宝宝来说 就非常重要。

这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行为。宝宝产生依恋行为的时间,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至3岁之间,其恋物表现在2岁时最为强烈。

一般来说,宝宝的恋物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淡化,只要宝宝对物品的迷恋程度没有影响到生活作息,那么家长就无需过度担心。

“恋物”对象穷举,哪些物品易受青睐

那些可以让孩子拥抱、享有绝对操控权的物品,比如他们经常玩的绒毛玩具、经常用的杯子、经常盖的小毛毯等最容易成为宝宝依恋的对象。

奶瓶、奶嘴 可至3~4岁

吃是宝宝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一旦这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那么宝宝就会对与吃有关的物品格外关注,进而寻找一种替代性的满足,比如奶瓶、奶嘴等。常常看到有些孩子不吃奶或者吃完奶的时候,也执着地吸空奶瓶,就是这个原因。

玩具 可至6~8岁

伴随着小宝宝对基本需求的生理满足,玩具会让小宝宝更加愉悦,从而能够尽快地把糟糕的负面情绪排解掉。依恋玩具的孩子多表现为坚持随身携带,否则就拒绝出门或上学,严重的会为此在学校与同学争吵,阻碍人际关系发展。

柔软的毛毯、被子、枕头、衣物等 约至5岁

在 宝宝最容易迷恋的物品中,被子也许是仅次于奶瓶的第二大户,而且必须是那种长期使用的、稍微有些破旧的被子。这不仅因为它上面有宝宝熟悉的味道,还因为被 子能带来温暖的触觉联想。

除了那些能带来熟悉味道的物品之外,宝宝对某些物品的触感也非常在意,因为这种感觉能传达出令人心安的讯息,比如毛巾、枕头、手 套、衣物等。

照顾者的身体 约至4岁

除了具体的单个物品之外,主要照顾者的身体部位也备受宝宝青睐,如乳房、耳朵、手、头发等。比较典型的情况是有些妈妈必须保持固定的头发长度,这样宝宝才能安心地玩着头发入睡,一旦有变化则哭闹不止。

戒除恋物的4个守则

对许多父母来说,要拿掉宝宝的奶嘴、旧毛毯、枕头,可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常常是在宝宝哭闹不休之后,又跌进妥协的深渊。其实,到底要不要戒除?用什么方法戒除都是有讲究的。

戒除守则1:先判断宝宝的恋物行为是否过度

大多数宝宝的恋物行为都不是病态,会随着他的成长慢慢消失。只有过度的依恋才需要纠正。判断是否过度主要看这几项:他喜欢的物品是否不许洗?是不是谁也不能碰?是否不分时间场合都要随身携带?如果拿开是不是反应强烈,大哭大闹或者不吃不睡?如果回答是,那说明孩子过度恋物,需要干预。

戒除守则2:不可采用强制性的方法

1.在宝宝逐渐走向独立的时候,这些物品是提供安全感的拐杖。所以,一旦被将旧棉被剪一块布料,让宝宝带在身上,尤其适合已上幼儿园的宝宝。

2.当发现宝宝有特别依恋的现象时,不妨把一模一样的东西多买一件,方便替换清洗,维持基本的卫生清洁。

3.可以与宝宝一起举行戒除仪式,如戒奶嘴告别仪式,请宝宝用口述或画图的方式,跟奶嘴真正说再见,一起把奶嘴收起来、埋起来等。

4.用宝宝感兴趣的其他东西来转移注意力,多找一些替代品。喜欢的东西多,宝宝的恋物习惯就难以维持。

戒除守则3:选择合适的时机

三四岁的孩子要比两岁前的幼儿较易改善。生活中有重大变化的时候也不是好时机,比如第一次上幼儿园、更换保姆、搬家等等,就不是处理问题的好时机。每个转折点都要有一定的适应期,过渡一下再以温和的方式矫正要更有效些。

戒除守则4:给宝宝充足的关爱,消除其不安全感

恋物的宝宝多出现在那些孩子很小就和父母分开,长期见不到父母,或者平时主要是老人或保姆带,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太少的孩子身上。所以在戒除恋物行为的过程中,父母必须要给孩子足够的身体上的密切接触。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孩子对物品的依恋就会逐渐减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