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众所周知,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目的是旨在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并在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中得到切实有效地贯彻和实施,从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达到安全标准,真正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标准化)(1)

只有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才能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和创新企业安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才能强化政府安全监管,提高执法效能;才能规范企业和安全生产从业人员安全行为,有效防范事故发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安全生产管理硬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只是标准化工作的开始,只是初步框架的建立。但安全工作是动态变化的,达标企业不等于进了“保险箱”,也不意味着企业绝对不会出安全生产事故。达标企业要进一步自觉自主持续保持和巩固标准化建设达标成果,常态化运行标准化要素,定期审核体系的符合性,保持要素内容的时效性,改善安全绩效,保持体系持续性有效,最终实现安全无事故这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

不少达标企业实际上只是“纸上达标”

从2011年国家安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来,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达标企业累计达到150万家,企业安全生产基础不断得到夯实。2017年和2018年,在政府引导或强制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达标工作如火如荼,达标企业数量剧增。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标准化)(2)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的基本原则(安全生产标准化)(3)

为何达标企业心安理得,止步于“纸上达标”?

达标企业心安理得,仅止步于“纸上达标”的原因有下面三个:第一,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分细则,静态的安全管理指标分值多,制度、机构设置、投入、设备的安全状态比重高,动态安全管理的分值少,隐患排查整改比重少。第二,不少达标企业对创标认知不足,重视不够,理解程度低,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性、长远性、关键性作用;不少达标企业认为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政府强加的一项工作,是任务,是负担,勉强、被动、抵触、消极应付、突击、造假,因而标准化建设流于形式、走过场,就一点也不奇怪;不少达标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时紧时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自然达不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应有的深度、层次、水平和应该取得的实际效果。

不止步于“纸上达标”,巩固提升,持续改善,实现本质达标、动态达标、长效达标和全面达标

1、本质达标

达标企业应强专业、强基层、强基础,切实推进安全生产基础建设,解决安全历史欠账,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步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实现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全面提高安全素质和安全防御能力,促进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本质安全水平。2、动态达标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只是一个过程,并不能一劳永逸,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管理模式。随着环境改变、科技发展、法律法规的完善、员工安全意识的提高已经企业管理系统发生调整、变更,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形式、方式和具体活动内容,就应当适时动态调整,保证系统优化、系统协调和创新发展。安全生产标准化需要按照“计划、执行、检查、行动”PDCA动态循环和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建立闭环管理、螺旋上升、持续改进的工作改进机制,以实现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态循环管理,持续改进,从而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有序提高,实现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

每经过一个循环过程,就需要制定新的安全标准化目标和实施方案,调整相关要素的功能,使原有的安全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始终应保持高标准、严要求,达到一个新的运行状态。

达标企业应认真开展自评、隐患自查自纠工作,消除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消除重大事故隐患,严格开展期满复评工作;达标企业应认真对待每一起未遂事件和事故,分析事故原因,举一反三,采取纠正措施,贯彻、学习标准化的考评要求。

3、长效达标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允许存在不足,只有开始没有结束。一时的达标也不是目的,安全生产零事故才是终极目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运行、达标和保持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持续、稳步推进,动态发展,过程控制,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达标企业应重点关注安全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安全监督管理,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安全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强化安全风险控制,借安全标准化之路,实现安全管理无为而治,方是最高境界。4、全面达标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往往从控制硬件达标开始,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远不至于此,而很多达标企业却满足于此,止步于此,放弃了最多变、却又最不易变的人的因素这一环节的达标建设。机、物、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静态要因,人的正确行为可以强化和巩固这一静态达标成果;同时不良的行为却可以使得标准化成果变得无序和失效。达标企业要在在新的台阶上,使安全生产标准化更加合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有效,上台阶、上水平、上层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达标企业必须实现员工思想达标、观念达标、理念达标、认识达标、安全意识达标、安全素质达标、安全能力达标、作业行为达标,养成学安全、讲安全、做安全的良好习惯,提升安全生产素质和能力,由“要我创建”向“我要创建、我会创建”转变,才能称得上安全生产标准化全面达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