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知识分享从千里江山图)

1.中国书画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知识分享从千里江山图)

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

1.中国书画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

(1)中国画与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画与中国园林是平面画与立体画的关系,中国画是用笔墨在宣纸上绘制的二维平面画;中国园林是用山石、水体、植物、建筑营造的三维立体画。二者之间在艺术创作的意境是相通的,只是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材料,中国画与中国园林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点:植物:我们以“花中四君子”的竹为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被赋予了高尚的品质和高洁的情操。不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园林营造者,都非常喜欢它。苏东坡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世俗不可医。”可以看到,苏东坡对竹的喜爱。在【红楼梦】林黛玉的园子里,就只有几丛竹子,也是这个道理。在白墙黛瓦边上,种下几棵竹子,皓月当空,白墙上黑色的竹影,摇曳婆娑,就像一幅中国的墨竹图。因为竹子有节,古人种竹,好像自己也有了节。中国画中的花草树木,也是中国园林布景的素材;中国园林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来营造园林之美,与中国画要表达的意境是相同的。

第二点:画中山水与园中山水:中国的山水画历史悠久,最开始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和陪衬,到了中唐以后出现了金碧山水和水墨画派,山水画从人物画中剥离出来,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到了宋代,山水画有了巨大的发展,如果说【江山秋色图】是宋哲宗时期山水画的艺术成就,那么【千里江山图】就是宋徽宗时期大青绿山水画的艺术成就的代表。

【千里江山图】是在王希孟大约18岁时创作的一幅长卷,10米多长,我们欣赏这幅画时,从右到左,从画的开卷部分开始,这幅画描绘的是水榭亭台、渔村野市,中间穿插捕鱼、驶船、游玩等景致,其中,画中有一座醒目的长桥,横跨江面,是一座巨大的木构梁柱式亭桥,这座桥有33组构架,32孔,桥下可通船;廊阁为二层,下层可做码头,上层有商家做生意,提供桌椅,供人休憩观景。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傅熹年先生考证,“这种巨大规模的长桥在宋代文献中屡见记载------是宋代工程技术上的新成就”,好一幅江南山水图。画中采用北方山水的画法,表达的是江南的风光,一方面体现了宋徽宗崇尚江南文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地不分南北”的国家地理概念。

园林的发展,从一开始就重视筑山理水,我们今天所见的园林,都是围绕着山水展开,园林中所有的构筑物,建筑、山石、小品、花草树木都围绕水池布置,模仿大自然的湖泊、溪涧、瀑布等景观。中国画中各种溪流瀑布湖泊的画法,也是园林中各种水景的处理手法。

山石是中国园林造景的重要素材,用山石才能营造大自然的秀丽河山,而中国画中,山水、江山在中国人心目中就是家国情怀。

第三点:意境:李可染先生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一生的追求,山水画的意境包括“立意”、“诗意”、“情感”等方面;自然中的山水林木,往往被画家赋予某种意义,这就是画家的“立意”。画家笔下的山林不是生活中的自然景象,而是具有了丰富的主观“情感”。

陈丛周【说园】中提到,明清以来,造园先作画图,几乎成为惯例。作图要打草稿,图上画的景物能较直观地显示出园林的风貌,便于造园家修改。

不管是李可染,还是陈丛周,是作画还是造园,二者的关系十分紧密。尤其是中国园林,它虽然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它重视实践,忽视理论的问题,十分严重。自己没有理论,中国园林依据的理论就是画论,特别是中国山水画论。如果大家了解造园,在堆叠假山时,所使用的专业术语折带披、绞丝披等等,都是借用的中国山水画技法,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

(2)中国书法与园林景观设计

【红楼梦】中,大观园竣工时,贾政说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廖落无趣,任是花柳山色,也断不能生色”。园林中的书法类型主要有匾额、中堂、对联、条幅、横批、扇面、嵌壁刻贴、刻石等。园林题刻除了内容有选择要求外,还讲究书写者的声望、水平,书写风格韵味与匾额内容所处环境的协调等问题,能够做到筋骨内含,收放自如,以小见大,让人在咫尺之间遐想无限。

当我们游览园林时,除了观赏周围的山水、花木自然景物外,也会驻足欣赏碑石、楹联,这会加深我们对园林历史和现状的理解,会得到无尽的美的享受。

2.中国建筑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它综合了建筑、山水、绘画、雕塑、书法、诗文等多种艺术形式。园林中的建筑类型多样,包括亭、堂、楼、阁、馆、轩、榭、舫、廊、桥、等建筑,这些园林建筑形式功能相同,都为观赏和点缀风景而设置,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

从园林布局上讲,中国园林讲究曲折多姿、欲扬先抑,比如为了给园林留有一丝神秘感,会在入口设置一座假山,挡住园内的景色,使游人入园后,感觉眼前一亮;又比如将园墙建得很高,在园外的人们只能通过围墙,看到园内的建筑屋顶、高大树木的顶部等,看不到全景,可以在墙上开一个漏窗,可隐隐约约看到园中的景致,这比一览无余要有趣的多;再比如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敞轩、空廊这种类型的过渡建筑,它使空间渐变,衔接两个空间,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在布局上自然和谐。

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私家园林,它的建筑色彩使用都是较为鲜明的。北方皇家园林的色彩使用一般为朱红色、蓝绿相配、黄瓦红墙,富丽堂皇;南方私家园林,多用黑色、白色对比,大片粉墙,配以黑灰色小瓦,栗色梁柱、栏杆、挂落;内部多用木材的本色配以白墙,与水磨砖制成灰色门框形成素净的文人风格。

补充:建筑在一些朝代有统一的规制,依附在建筑上的色彩就成为等级和身份的象征;黄色为皇室特用,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红、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色彩也具有等级。

3.中国自然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自然文化包括山景观文化、水景观文化、生物景观文化、大气景观文化和独特的地质景观文化等类型组成。

山景观文化由于山在地理空间中的地区差异性,不同地区的山有着不同的景观,人们对山的感知认识就不同,这就产生了山文化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中绝大多数的山都是假山,即人造山。假山的堆叠很注重山石的线条,古代造园家就是以山石的线条来增添园林野趣的自然美的。

水景观文化:我们常听到的水景包括湖池、溪涧、泉水、瀑布、河川、滨海、岛屿、堤、矶、池岸、溪、涧、流泉、飞瀑、水帘、深潭等,这些水景在园林营造时,巧妙的结合大自然山水景观,将自上而下的水流,汇聚成不同的水系。水文化的发展也延伸出泉水文化及饮茶文化。

4.中国宗教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

中国的园林,尤其是江南的私家园林,它的主人多为文人士大夫,宗教就是通过影响中国文人的性格和审美,来影响园林的风格和景观的审美观念。对中国园林影响较大的三大教派为儒、道、佛,接下来我们详细介绍这三部分的内容。

儒家礼制思想下的中国园林,作为官方哲学,儒家思想在皇家园林中体现特别充分,我们以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为例,来解析这部分内容。明清建筑装饰的用色按等级,黄色最为尊贵,为皇室专用,二墨、灰、白则为居民的专用色。此外,皇家园林中,有严格的礼制观念,大多数的皇家园林都有一条明显的主轴线,主轴线上有一个明显的中心,这个中心统帅着所有的景点,有种皇权至高无上的味道。

道家思想下的中国园林: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的教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极具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道法自然”这一美学立场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其设计提供了方向。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而在于自然之中融入人体的意识却又不露痕迹。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这是道教的“师法自然”。其实,道教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进行景观设计、景观规划的工作,包括尊重地脉,找寻文脉,究其本源,这些都是“师法自然”这种思想的延续。

佛教思想下的中国园林:禅宗是由佛教文化东渐,形成在中国文化土壤上的一个宗教派别。禅宗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的作用,提到极高的地位,并把禅宗思想融入中国园林创作中,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很多士大夫在城郊修建园林,在自己小小的园林设计中,表达自己内心世界,使小小的园林由“画境”引申到“意境”。士大夫造园的过程,是其哲学观发展变化的过程。

总之:中国园林文化以道教思想为底蕴,融合儒家礼教、佛家禅宗等多种思想流派的精华,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内涵,也铸就了东方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

以上内容观点来源于爱利丝景观设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