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获得的奖(寄生虫获金棕榈奖实至名归)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摘自罗曼·罗兰的《米开朗琪罗》。

外面偌大的世界扑朔迷离,仅属于我们的生活不过画地为牢;我们竭尽所能经历的一切也不过是无数生活境遇里的万中之一,往往一不小心就泥足深陷在讳莫如深的假象里--这时候,好的现实主义电影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看到生活真相的窗口,拓宽我们眼界的同时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多面……悲悯里生发出良善,良善引导我们热爱生活的本真。

2018年戛纳电影节上,韩国电影《燃烧》大放异彩,犹记得电影中关于“饥饿”的舞蹈和熊熊燃烧的“塑料大棚”。电影由村上春树的小说《烧仓房》改编而成,还结合了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烧马棚》,全程象征主义的表达,透视着不同阶层里年轻人的孤独和困惑;一幕幕日常现实情境里揉杂的悬疑色彩使人不得不主动思考“生命救赎”这一命题。可惜该电影仅仅荣获金棕榈奖提名。

2019年同样是戛纳电影节上映的《寄生虫》再次聚焦不同阶层里命定的残酷,不负众望,一举拿下第7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

寄生虫获得的奖(寄生虫获金棕榈奖实至名归)(1)

《寄生虫》主要讲述了处在金字塔低端的寄生阶层向金字塔顶端的宿主阶层攀爬直至跌落的过程!

导演奉俊昊借着现实主义的社会题材,融合吊诡的冷幽默,挖掘出深层次的黑色讽刺:原来由社会发展自然衍生出的畸形道德观会在物质主义面前如此横行霸道。电影节奏精巧走心,用完成度较高的故事刻画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几处反转有种可怖的压迫感,但都狠狠地抓住人心;结局通过对未来生活的幻想实现男主人公对人生的自我救赎。

寄生虫获得的奖(寄生虫获金棕榈奖实至名归)(2)

面对无法左右的固化阶层压力,唯有掌握必备的生存法则才能在阶层中游刃有余地穿梭,电影里男主人公破译出了上帝那扇窗--出于对圆满家庭的爱足以成为摆脱游手好闲的原动力。如尼采所言:“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男主为了买下爸爸躲藏的别墅开始了不懈地奋斗,后半生将为设定好的人生计划而活......

你处在什么样的阶层,又为什么而活?

人们处于什么样的阶层可以用占有资源多少的不同来区分,通俗一点讲无非是社会地位,权力和金钱;而维系这个社会所有阶层和谐的又是金钱和法律,掺杂着权力和道德。无可厚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毕竟最容易获取金钱的方法都写在了刑法里;抛开一切的违法获利,那剩下的社会规则都该是讲求道德的,所谓维护社会意识形态的善恶准则就是约束我们社会行为的标杆。对照电影来说,电影前半段堪称“诈骗家族”,后半段才是“寄生家族”,前半段脱离了法律的管控来获取进军顶部社会阶层的通行证,必然不利社会和谐,是黑色的恶;后半段则是在个人道德观念的引导下产生了进军顶部社会阶层的原动力,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元素,是光明的善。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正应了电影里寄生家族讨论的金钱因果论:“不是虽然有钱但却善良,而是因为有钱所以善良,要是这些钱是我的,我也善良,金钱就像熨斗一般,可以熨平所有底层社会的畸形道德观!”

生命之光不在金钱之上,芸芸众生各色人等生来皆灿烂!

人生的信仰是相信真善美的力量,而并非金钱至上。

电影里富人阶层一直讨厌底层社会人身上的味道,说是“如同馊了的萝卜干”忍不住闭息掩鼻;底层人则借着骨子里的自卑因此更加仇视富人,直到最后动了杀心,犯下自己都难以理解的滔天罪行。

“如果没有帮佣们在,换掉的衣服很快臭掉,家里很快变成垃圾场。”--所有引以为傲的高高在上和周身散发的体香,不过是穿着“人形”高靴趟过了“汗水”长河。恐怕能做到一尘不染的只有高洁的灵魂。

《寄生虫》是社会阶层两极分化的镜子-警示着我们

社会是个大熔炉,强势群体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弱势群体的歧视,很有可能会暗涌出一桩成形的犯罪。多少弱势群体的犯罪案例摆在我们面前:最初弱势群体为获得生存权而诚实勤奋地劳动,而不管多么勤恳依然无法获得充足的物质,这时初心不稳的他们恰恰又面临着歧视,思想的纯粹因此破落糜烂,那就选择犯罪去致富进而亲手惩戒歧视着他们的人。

摩尔说:“不公正才是社会动乱的社会基础。”引发暴力反抗甚至犯罪的因则源于此。

电影将上层社会的充裕和底层社会的贫穷表现地淋漓尽致,一边是被粪水淹掉的地下室居所,一边是歌舞升平的上流大趴,生存权倍受威胁如何得以快乐生活?电影的一种价值在于引发我们思考,电影的一种使命应该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可以反作用于社会。

寄生虫获得的奖(寄生虫获金棕榈奖实至名归)(3)

虽说《寄生虫》是韩国本土电影,但其中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在中国也随处可见。因此,社会要构建良好的保障机制,强势关注弱势群体,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居所,这些根本不是大话空话,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会目标;消除不公正是这个时代追求进步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基。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需要做的便是从个人做起消除歧视,从小事做起关怀社会,不忘初心地为促进社会和谐做一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