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最终下场(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人,他少年时期就喜欢读书,记忆力惊人王安石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还没有引起别人注意,但写成之后,文章精妙得让别人一看就佩服得五体投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王安石的最终下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王安石的最终下场(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的最终下场

王安石是抚州临川人,他少年时期就喜欢读书,记忆力惊人。王安石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还没有引起别人注意,但写成之后,文章精妙得让别人一看就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安石考中进士后担任了知县。他上任后兴修水利,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借贷粮食给农民,只收取很低的利息,等庄稼收获后再偿还。当地老百姓因此获得了很多便利,官府也增加了不少收入。

当时宋朝制度上的弊端已经暴露无遗,王安石决心要改变这种局面,曾经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要求改革,这份万言书也成为他日后改革的蓝本。但是宋仁宗刚刚经历了庆历新政的失败,听到改革两字就头疼,没有理会王安石。

王安石和韩维关系非常好,宋神宗当时还是颖王,韩维是王府的官员。韩维每次和宋神宗讨论问题,受到称赞时总是说“:这些不是我的见解,而是王安石告诉我的。”使王安石这个名字在宋神宗心里扎了根。宋神宗刚即位不久,就把王安石调入朝廷。

一天退朝后,宋神宗把王安石留了下来,宋神宗说:“唐太宗有魏徵辅佐他,刘备有诸葛亮来辅佐,所以他们才有所作为。我觉得魏徵和诸葛亮真是天下少有的奇才。”

王安石回答道“:陛下要成为贤君,一定要有人才来辅佐才行。现在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人才并不是没有,但陛下却担心没有人才来辅佐。我觉得主要原因是陛下选择治国之道还不明确,没有让天下人看到陛下的诚意。所以即使有人才,也让小人蒙蔽了。”

宋神宗叹了一口气说:“哪个朝代没有小人呢?即使是尧舜时期,也有三苗、共工、四凶这样的坏蛋啊。”

王安石不慌不忙地说“:正因为尧、舜能够识别这些坏人,所以世人才称颂他们是贤王啊。如果让那些坏人得志的话,当时的贤人怎么能为国家出力呢?”

宋神宗觉得王安石说得很有道理,不久后把王安石提拔为宰相,然后问他:“如果让你把书本知识用在政事上面,你会先用在哪儿呢?”

王安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改变风俗、确立法度,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宋神宗觉得他的话很对自己胃口,下令让王安石主持变法。王安石任命吕惠卿为自己的助手,先后制定出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法令,统称新法。又任命40多人为提举官,把他们分派到各地推行新法。

讨论变法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行不通,但王安石排除众议,把他们说得哑口无言。其中有句话最有名“: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反映了他的改革思想。

王安石的新法本质上来说对国家是有利的,但是坏就坏在去执行这些法令的人身上。比如青苗法就是当年他当知县的时候借粮食给农民的措施,本来对农民是有好处的。但是那些贪官强迫农民借粮,即使不需要借粮食的人也必须借,后来更发展到不借出粮食,但收获的时候还要农民出利息,实际上成了盘剥百姓的手段。保甲法也是个例子,保甲法就是把十家归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一家人如果有两个儿子,就派一个儿子出来,在农闲的时候接受官府的训练,作为民兵。这样既能节省开支,又增加了朝廷的军事后备力量。但后来发展到不管农忙农闲,都要从每家当中抽走一个壮丁训练,而且一训练就不准回家,直到家人送上贿赂才让走人。这样下去人民怎么忍受得了?所以反对王安石新法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宋神宗的母亲和祖母都天天哭着要他废除新法,宋神宗很快就动摇了。几年后,有人以天旱来攻击新法,宋神宗迫于无奈,只好暂时将王安石免职。虽然后来重新任用了他,但一年后又罢免了他,新法也逐渐被废除掉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