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脂砚斋在哪里(红楼梦阿)

红楼梦的脂砚斋在哪里(红楼梦阿)(1)

熟悉红楼梦的朋友们不会没听说过“脂砚斋”的名字,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点评者,脂评本也是红学众多著作中最贴合曹雪芹思想的《红楼梦》版本。但是,经过多方学者的考量,脂砚斋其人的真实身份一直没有确切的指向,他是谁?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什么关系?迄今在学术界仍未形成一致看法。

一、为何要研究脂砚斋——脂砚斋对《红楼梦》的重要意义

脂砚斋所批评的红楼梦文本又叫做“脂本”、“脂批”,流传于世的主要有十二种版本。在目前的脂批中,批注人往往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隐喻进行清楚地说明。这种鞭辟入里的批注为红学提供了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为红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原因有二:一,脂批中的字里行间无不洋溢着批注者最真切的情感以及对于《红楼梦》一书的喜爱,批评者深入角色,体会其中种种妙处,为增强文本的可读性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脂砚斋经常不厌其烦地引导读者步步深入地发现线索,甚至还参与了《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了解红楼后事.

红楼梦的脂砚斋在哪里(红楼梦阿)(2)

二,脂砚斋的批注往往会联系作者亲身生活,不仅从文本剧情联想到作者生平经历,也会在批注中渗透作者的为人处事特点,方便读者透过作品认识到更全面的作者形象,进而对当时的时代特征以及文章的主旨给出自己的看法。可以说,脂砚斋的批文在原本的基础上又增强了《红楼梦》的文学内涵和阅读价值。这样看来,脂砚斋对于后代学者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不可谓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脂砚斋身份的种种假说

从脂砚斋批文的内容看来,脂砚斋对曹雪芹应当非常了解,而且与《红楼梦》的作者及其家族应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且近乎等同的社会地位,才能做到对其生平为人都可点评一二。但也有少数研究者认为脂批只是商家炒作的手段,真实性有待商榷。

对于脂砚斋的真实身份,后世人主要有四种观点。

一是认为脂砚斋就是作者本人,脂评本即为自己的作品撰写的书评,这种观点能够较好地解释为什么脂评本对作者的家世经历如此了解,例如脂砚斋曾表明小说中的故事是作者本人所经历,也明确透露他自己也是大观园中的当事人之一,吴世昌等红学家据此认为,"脂砚斋是贾宝玉的模特儿",即现实中的人物原型。

而且在甲戌本《石头记》手抄本全书每一回每一页的中缝,皆署名为脂砚斋。在甲戌年之后曹雪芹尚在世的十几年间,《红楼梦》的书名一直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从"重评"一直到"四评"都保持此书名。不过,红学家公认的观点是,脂砚斋不是曹雪芹的化名,二者是不同的两个人。

红楼梦的脂砚斋在哪里(红楼梦阿)(3)

二是有人认为脂批出自曹雪芹朝夕相对的妻子梅氏,梅氏作为他的表妹,对曹雪芹的家世和生活必定非常了解,而且脂砚斋的评论本创作历程有二十年之久,如此漫长的创作历程也付出了脂砚斋的毕生心血,在时间上,他的妻子的确符合条件,红学家周汝昌先生也认为,脂评本中字里行间很像女子语气,脂砚斋很有可能就是他的妻子。

另外还有堂兄弟和叔父说,这两种假设之所以提出,是因为在脂评本中的几处都有辈分的不同体现。脂砚斋对于作者的称呼,对于书中角色的称呼都在前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变动,并不是从头至尾保持一致,总之,综合以上四种主要的猜想,会发现它们的持有者各执一词,其证据相互矛盾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因此脂砚斋的庐山真面目至今也未被揭开,反而笼罩上了让后人难忍好奇的疑云。

也有人猜测,脂批的作者并非只有一人,而是有一群人进行共同创作。所以基于脂砚斋对于红学发展的重要性,时至今日,仍有诸多研究者对脂砚斋的真实身份葆有探究之心。

三、为何脂砚斋真面目并非以上数类猜测所指?

研究红学的学者诸多,以上支持脂砚斋为各类身份的研究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但是,后来人逐渐从一些蛛丝马迹寻到了脂砚斋与他们有出入的蛛丝马迹。例如以下提到的“阿”字,便是能够掀起脂砚斋面纱一角的证据。

(一)并非作者——正本中作者使用“阿”字频率极低

红楼梦的脂砚斋在哪里(红楼梦阿)(4)

在红楼梦正本之中,曹雪芹不爱用“阿”字,但是脂砚斋的点评本中却在各种情境之下经常出现“阿”字,可见使用“阿”是他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习惯而非曹雪芹的,鉴于语言学习的特殊性,一般人的语言习惯在周遭环境没发生变迁的情况下很难发生改变。

现今的红学界,多认为曹雪芹晚年生活和著书红楼的地方,在北京的黄叶村,但脂砚斋惯用的“阿”字则表明他是在吴方言区出生或长期生活过的人,由此脂砚斋的形象便很难与曹雪芹重合上了。

原本中,寥寥的几处“阿”字并无争议,存在问题的是唯在己卯、庚辰两脂本中, 多出了一个“阿荳”,是书中角色荳官的别名,出现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之中。但是在本章中,宝玉为芳官改名、剃去头发露出碧青头皮一系列情节在红学家看来是突兀且不合理的,此段内容不仅与主旨相悖,更与其中各角色的性格不符。

就以宝玉来说,他“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一言贯穿于全书,这也是宝玉的标志性思想。对两性秉持着如此态度的他又怎会为了开玩笑而将芳官扮作男人又改名作践呢?所以,这一段情节不仅出现得莫名其妙,也错漏百出,所以经后来学者缜密研究认为,这段应是后人的续作,并非曹雪芹亲笔所著。综上分析可知:曹雪芹没有使用“阿”的习惯。

(二)脂评中“阿”字使用频繁

红楼梦的脂砚斋在哪里(红楼梦阿)(5)

与《红楼梦》原本不同,脂砚斋在批语中频频前缀“阿”字, 以示对某人的亲昵。“阿凤”一词出现的次数便尤为突出,综合众多抄本平均出现了七十余次。从脂评本中可以窥见,脂砚斋对于王熙凤的态度是逐渐发生转变的。起初,第七回的批语中提起王熙凤,脂砚斋的评价是“阿凤一生奸处”,说王熙凤持家心思细密,精打细算,其中不免含了蔑视。

但到后来,脂砚斋对阿凤的赞词渐生,“好阿凤”、“真好阿凤”情不自禁地出于笔下,其对阿凤的喜爱溢于言表。想要从文字中确定作者的身份,就要从他能够表明身份的用语进行分析,倘若脂砚斋是作者之叔、之妻, 囿于身份地位与性别的差别,恐怕不能径直呼为“好阿凤”“真好阿凤”吧。所以,从脂砚斋对书中角色的态度大致可以排除掉其他几种对脂砚斋身份的猜想了。

(三)疑雾重重后的灵光一现

在第二十四回中有这样文字:“宝玉见鸳鸯戴着花领子, 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 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脂砚斋批道:“胭脂是这样吃法, 看官阿经过否?”这句话中的“阿”不同于前文所列举的,此句中“阿”作为疑问副词的用法是地地道道的吴地方言,表明脂砚斋乃是个在吴方言区出生或长期生活过的人,那么之前提到的堂兄弟之说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过,红学家陈林先生经过细密考证,指认陶洙为脂本伪造者的论断,与本文所述观点不谋而合。陈林先生指出:藏书家陶洙原籍常州,且是少数接触过庚辰本的人之一,又有曾在脂本上加批的先例,不得不说很疑似脂批的参与者之一。

红楼梦的脂砚斋在哪里(红楼梦阿)(6)

而且,当陶洙在多年之后偶然得见甲戌本的抄录本时,“不言不语, 急翻一过, 首尾不遗”的表现也甚为奇怪,像极了见到阔别已久的旧物既熟悉又陌生、既喜悦又不急切的情态。所以,陈林先生的怀疑是基于得以自洽的事实与逻辑上的,可以说,陶洙也许正是脂砚斋批本上字迹背后制造者中的一员。

结语:

脂砚斋作为《红楼梦》的精解作者,留给后人许多关于原书的解读信息,为后来对《红楼梦》的深入分析发挥了功不可没的巨大作用。但是脂砚斋的真实身份是谁却向来是红学中的一片疑云,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假设却又互相矛盾。

通过小小的一个“阿”字,可以分析知脂砚斋非作者本人,亦非其妻或亲戚,真身面目尚未明了,但至少一位操着吴音、耽于红学的人加入了脂评的撰写。通过种种证据,目标逐渐锁定在藏书家陶洙身上,因此,陶洙仿制脂批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