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写海国图志的客观历史原因 没出过国的魏源

《海国图志》是由我国清代思想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代表魏源撰写的,他在此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从而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魏源一生中并没有出过国,那么他是根据什么来撰写这样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图书呢?这本书有何积极意义?它有缺陷吗?

魏源写海国图志的客观历史原因 没出过国的魏源(1)

魏源先生造像

下面就分别来回答上述三个问题。

一、作者简历

为了更好地回答问题,有必要先简述一下《海国图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魏源出生于湖南邵阳县金潭(今邵阳市隆回县司门前),咸丰七年三月一日(1857年3月26日)逝世于杭州,享年63岁。

魏源21岁时,父亲魏邦鲁由地方调往京师做官,他就随父到了北京。在京城,他和林则徐、龚自珍等爱国志士交往甚密,经常议论时政。由于富有朝气,思想前卫,所以在功名场中魏源是很不得意的。

魏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做幕客和从事写作。他的著作宏富,除《海国图志》外,还著有《圣武记》、《元史新编》、《清夜斋诗稿》、《古微堂诗集》和《默觚》等。

经过自身努力与刻苦著作,魏源成长为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还是晚清思想家、新思想的倡导者之一;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代表。

魏源写海国图志的客观历史原因 没出过国的魏源(2)

魏源画像

二.创作目的与影响

《海国图志》前50卷是魏源在1842年撰写的。当时的创作背景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悲愤填膺,爱国心切,于1841年3月,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的幕府,并且深入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

关于《海国图志》的编写目的,魏源在此书的序中,讲得非常清楚:“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即:是为了了解“夷情”,帮助人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

《海国图志》给那些妄自尊大,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奇技淫巧”,盲目排外的顽固派,击一猛掌。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三.撰写的根据及内容来源

1847-1848年,魏源又将《海国图志》增补为60卷本;到1852年又扩充为百卷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一部由国人自己编写的有关世界各国情况介绍的巨著。

魏源写海国图志的客观历史原因 没出过国的魏源(3)

《海国图志》

回到本文主题:一生中没有出过国的魏源,是根据什么来撰写《海国图志》的呢?原来《海国图志》全书除《筹海篇》和各部分的叙文、按语以及《元代北方疆域考》等文字为魏源精心撰述外,其余大多都是辑录他人著作汇编而成的。

《海国图志》百卷本,除了以林则徐提供的《四洲志》为基础外,还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14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70多种,另外,还有各种奏折十多件和一些亲自了解的材料。

应当注意的是,《海国图志》史料来源还有外国人的著述。其中,如英国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葡萄牙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等20种左右的著作。

四、《海国图志》的积极意义

《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是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它不仅在编纂和内容上弥补了《四洲志》和《康輶纪行》等书的缺憾,而且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结构和理论方法,被誉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

魏源写海国图志的客观历史原因 没出过国的魏源(4)

魏源与《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的划时代意义,还在于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得以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到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不仅重视工商业,并由经济扩展到政治,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至此,魏源的师夷思想发展到了他那个时代的高峰。他从反侵略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目的,表现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

五、《海国图志》的缺陷

如上所述:《海国图志》大多是辑录他人著作汇编而成的。而且在汇编时其中原有的欠缺和错误,魏源并没有下大功夫去纠正。比如,百卷本所辑之世界各国分图,由于原书绘制技术差,致使位置、距离、形状等亦多偏差,并不准确,魏源却没有逐一纠正。

再如,魏源在书中认为,“亚墨利加一土,孤悬宇内,亘古未通声息,英人于前明万历年间探得之”(卷五十二)。其实,美洲是意大利人哥伦布发现的,而不是英国人,时间是在1492年,比明万历年间要早得多。

魏源写海国图志的客观历史原因 没出过国的魏源(5)

魏源名句

魏源虽然了解世界各国的分布,但毕竟他没有踏出过国门,加上在他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地存在着:中国位于中心,其他的国家都在海外的陈旧观念。所以在他的意识里,世界仍然是以中国为中心的。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海国”这一概念,其实他已经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连在一起的,只好又把“海国”分为“海岸之国”与“海岛之国”,将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称为海岸之国,将真正的“海外之国”称之为海岛之国。

也就是说,世界各国,不是“海岸之国”就是“海岛之国”,唯有中国例外,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可见,作为新思想倡导者的魏源,虽然对中国以外的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没有摆脱中国中心观念的影响。因此,《海国图志》并没有反映出当时世界各国的真实全貌。

总之,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开启了中国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并且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由于此书大多是辑录他人著作汇编而成的,所以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但是,这并不排除该书最早冲破了清代“闭关锁国”的思想禁锢,提出了晚清军事改革的早期目标,对洋务运动的出现、晚清军事近代化甚至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兴起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魏源写海国图志的客观历史原因 没出过国的魏源(6)

魏源雕塑

本文由“如日中天54”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