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马东对话(许知远对话马东)

文|老阮

腾讯制作的直播访谈节目《十三邀》,以公知许知远的视角对话具有模板作用的个人,2016年5月17日首播面世并以13集的体量结束第一季以呼应其名,第二季于2017年8月29日回归,第一期嘉宾为马东,米未传媒的创始人兼CEO。

在节目组的官方公众号上,第一期的标题命名为《马东:我的本色是悲凉》,与他现下的银幕形象出入较大,与他过于丰富的生活经验匹配无疑。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谈话中,长期担任《奇葩说》导师的合伙人蔡康永,米未的员工肖骁和颜如晶在与许知远的对话中,侧面充盈了马东的形象,最精彩的还是在许知远与马东的二人对话中呈现。

激烈交锋:马东胜在思辨,公知贵在清高

许知远希望通过采访,印证其“马东的内心深处有和我一样思虑”的想法,他犀利发问:是否赞同文化呈现出粗鄙化趋势,技术进步在人文价值层面意味几何,大众娱乐和文化发展倒挂之忧,对时代之顺应和质疑如何自洽?

许知远马东对话(许知远对话马东)(1)

马东胜在思辨,他以奇葩导师的身份多是表现出睿智和独到,而这一次,又表现出几分狡黠,根源却在其强大的思辨力和丰富的生活体验。许公知贵在清高,他对自己生存的时代总是带有一种强烈的不安,疑虑、批判和否定接踵而至,这是一种文人专属的悲天悯人式善良,在知己看来是宝藏,在外人眼中沦为矫情。

二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种状态让他们感到舒适,便是怀疑论者许知远此刻对自己也是肯定大于否定。总的来讲,各执一词,不分高下,但因着分歧、争议、辩论、不妥协和互通有无,铸就了这一场精彩的访谈,也让两位主角光彩毕现。

殊途同归:统一于对大众的不信任和悲观

马东和《奇葩说》注定要绑在一起了,许知远在这儿也下了刀子,他说这些辩题毋庸探讨,甚为多余,马东表示肯定,但他又补充解释道:“大众传媒的作用不是追求最前沿的,那是学者、思想者的事情,大众传媒的作用是让没接触到的人接触到”。换句话说,他在做一个启民智的工作。

许知远想作为但已力不从心,所以他苦苦维系自己的价值体系,一个以脆弱、封闭和幻想为特征的乌托邦。马东自认看破红尘无意对抗众人,他的理由看起来很有说服力:“这世界上只有5%的人愿意思考过去,剩下的95%都是在生活”。马东半是恭维、半是写实地说,许知远是那5%里的人,不应该让这剩下这95%辣了他的眼睛。

字面上看,二人的对话透露出的多是否定和对立,但他们的出发点和逻辑本质却具有内在一致性。殊途同归的契合点在于:精英视角审视下,对大众时代的悲观和不信任。马东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说;“本质上咱俩是一样的,就是你表现成为愤怒,我表现成为悲凉。”

愤怒和悲凉只是情绪,情绪影响下的行为才具有实际影响力,前者先以疏离和逃避躲一份清净,后以笔诛讨伐、声色俱厉质问时代之沉沦;后者以无所畏惧的心态融入时代的怀抱,因势利导、借力打力实现世俗的成功。

大众文化中比较具有影响力的二位,至此将他们对大众的不信任和悲观基本陈述完毕,倒是与勒庞《乌合之众》中对大众时代的鄙弃遥相呼应。

老阮拙见:大众与精英对立,撕裂是时代宿命

人类从未停止对平等的追求与向往,但也从未摆脱不平等的现实。从封建社会的绝对统治演变为现代商业社会中的绝对引领,精英与大众的对立,程度有所变迁,本质从未改变。于是,与追求统一、和谐的口号背道而驰的,是每一个时代都有,我们这个时代尤重的撕裂的宿命。

许知远马东对话(许知远对话马东)(2)

许知远和马东的影响力将他们推进了时代精英人物的圈层。因为家庭的缘故,他们起点较高,自己又异常努力,所以能引领风骚。这又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二人讲道理时总是有一种俯视感。他们都是世俗世界的成功者,以普渡众生的姿态存活,只不过,许知远怎么想怎么说,马东不认其名但行其实。

精神贵族人数必居少而地位必居高,民众人数占上风而地位稍次,冠以民主之名的大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精英与大众的力量悬殊程度,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二者的对立。

许知远马东对话(许知远对话马东)(3)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前现代社会大众释放个性的集体狂欢,现代人搭着技术的春风,在网络的虚拟现实中表达自我,形式发生巨变,精神内核稳如泰山。

一个所有人都是精英的社会不可能出现,一个所有人都是平民的社会也只是空想,错落有致、分层明晰的混合结构才是最优解。时代变迁就是在急行军中唱挽歌,因而,马东不必悲凉,许公知亦无须矫枉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