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怿韬(署名除外)

通讯员 赵雪峰

广州是一座“水城”。水环境是否清洁安全,关系到广州整座城市是否美丽。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1)

广州城与水相伴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市水务局获悉,过去五年广州持续在保障水环境清洁和安全上做文章。通过社会各界的持续努力,广州水环境在清洁和安全上已较五年前有所提升。在《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于6月5日实施后,广州各级水务部门将按照条例要求,在职责范围内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羊记巡城看环保,生态“答”人有奖闯关赛第一弹,试试看你了解多少?请点击下方H5↓↓↓(特别感谢怡品茗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2)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近期巡城发现,如今在广州城中,处处可见水环境提升后的成果。结合走访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说法,广州实现“水更清更安全”,主要采取了科学治污、防洪控涝、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等“四招”。

科学治污:建厂驳管,减少河涌黑臭

如今漫步广州街头,市民会发现不少地方建有污水处理设施。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3)

广州沥滘净水厂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4)

广州石井净水厂

一些临街单位门面,则挂有“排水单元达标”牌匾。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5)

广州一排水单元达标单位

在一些道路上,市民亦会看到挂有“水务”的施工工地,这些工地的标识牌,显示它们在进行雨污分流、渠箱清淤、新建改扩建污水管网等施工。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6)

广州一处水务施工工地

这些景象,说明广州正在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记者从广州市水务局获悉,自2010年广州建成第一座地下净水厂京溪净水厂以来,截至2022年5月广州已累计建成14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目前广州的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91.03万吨,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地下净水厂日处理能力达到204万吨,处理规模达到全国第一。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7)

看地面,似公园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8)

入地下,方知净水厂藏身其中

在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提升的同时,“十三五”至今广州新建污水管网达两万多公里,污水管网伴随处理设施的建设延伸到原本没有覆盖的地方,生活污水经收集净化处理后,才被排放回自然水体。

“充足的污水处理能力,使广州具备了治理黑臭水体的保底力量。”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不少河涌曾有“黑臭史”,其主因是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涌。在污水处理能力逐步提升时,广州有针对性地治理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并对曾有“黑臭”现象的河涌进行生态修复。由于排污源头被治理,经修复后的河涌黑臭反弹少,市民渐渐发现河涌黑臭现象减少。有民调显示,2021年广州市民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达75%,较2016年上升32个百分点,认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很大或较大市民占比最高,达到86.2%。

防洪控涝:珠江堤防可防200年一遇洪潮,已形成多部门共同防治内涝机制

“很多广州市民,听着‘落雨大水浸街’儿歌长大。”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黑臭水体治理之余,广州近年来还在洪涝治理上下工夫,尽力消除“水浸街”对民生的影响。

“自从这段新堤建成后,我家门口就没有水浸过了。” 5月28日,长期居住在海珠区新洲珠江边的陈婆婆,赞自家旁边的珠江堤坝“很靠谱”。记者现场所见,该堤坝最高点高于新洲村地平面,江水难以侵入新洲。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9)

高于地平面的珠江新洲堤围

据悉,2017和2018年广州先后受到“天鸽”和“山竹”两个台风关联的风暴潮影响,包括新洲在内的广州不少地方遭遇水浸。陈婆婆介绍,即使没有台风,平日珠江涨潮,江水也很容易漫过原有堤坝浸入其住所后院。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广州启动珠江堤防达标提升工作,陈婆婆家门前的珠江新堤在2020年竣工,截至目前,广州已完成182.83公里珠江堤防达标提升工作,珠江广州城区堤防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10)

市民在珠江新洲堤围休憩

“珠江堤防达标,只是广州治理‘水浸街’的其中一个手段。”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曾在有关广州“水浸街”治理的新闻发布会上,将上游河流洪水、风暴引发潮水、本地降水内涝,列为引致广州“水浸街”的三种水患。受排水管网先天规划不足、部分地方地势较低等因素影响,在突发或持续强降水时,广州仍有不少地方容易出现“水浸街”。根据2022年广州市第1号总河长令下达的任务,广州须在2023年底前完成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任务;在2025年底前完成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建设任务,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历史上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新城区不出现“城市看海”现象。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11)

2022年5月“最强降水”影响期间,抢险人员在广州天府路实施应急排涝

在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未建设完成前,广州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尽量减少“水浸街”对城市运行的影响。在2022年5月“最强降水”影响广州期间,广州已形成多部门共同防御和治理内涝的工作机制。

全民参与:人人皆河长,共筑清水梦

治黑臭防洪涝,相关工作最终均需落实到人去做。近年来广州治水的重要决策,不少以“河长令”的方式下达。广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已在2017年出台《广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由市委书记担任市级第一总河长、市长担任市总河长,四套领导班子纳入河长制责任体系,形成“总河长—流域河长—市级河长—区级河长—镇街级河长—村居级河长—网格长(网格员)”的多级治水体系。广州同时制定了《广州市河长湖长巡查河湖指导意见》,要求担任河长湖长职务者需按要求巡查河湖,通过河长APP记录反馈巡河期间所发现的河湖问题,再依据职责处理问题。通过上述机制,广州治水的政府责任得到落实。

广州治水,不仅仅是政府的事。在广州的不少河湖边,市民游客可找到广泛设置的河长公示牌,上面不仅公示了河长信息,还设置了“共筑清水梦”微信公众号二维码,邀请市民扫码后一起参与巡河工作,并将巡河期间发现的水体问题上报系统。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12)

广州市越秀区河长公示牌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13)

广州市天河区河长公示牌

根据广州市河长办统计,截至2022年初广州在“i志愿”注册的巡河护河志愿者达21.3万人,累计志愿时长约57300小时,11262名民间河长活跃在治水一线。通过河长制,广州已形成“人人皆河长,共筑清水梦”的全民参与治水机制。

成果共享:自来水再生水皆可放心用,沿着碧道打卡最美水景

“在科学治污、防洪控涝、全民参与河长制工作的前提下,广州已基本实现‘水更清更安全’之局面。一些治水成果,如今已可以适度共享。”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何适度共享“水更清更安全”成果?放心饮用是其中一种方式。截至目前,广州已建成西江、东江、北江和流溪河“三江四源共济”饮用水源保障格局;全市37家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841.67万立方米,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多年达到99.98%以上,城乡集中供水普及率100%。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14)

广州北部水厂(图/广州水投自来水公司提供)

当前广州正推进老旧高危供水主干管网改造和社区供水服务到终端管网改造工作,让优质自来水减少输送途中的损耗保质送入千家万户。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15)

东风路供水管道改造工程施工现场(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秋明 摄)

经净水厂处理后的“再生水”,目前已用于环卫和绿化等行业。既节约了自来水,也丰富了广州的水资源。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16)

清澈的广州“再生水”

“除了放心使用,良好的水生态还可以营造出水景供市民游客欣赏。”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按照广东省“万里碧道”的建设目标持续修建碧道,截至2022年初,广州已累计建成碧道821公里,计划在2022年内还将新建碧道200公里以上。现有碧道网络不仅覆盖广州中心城区珠江两岸,还随着河涌深入社区,并伴随着溪流一直延伸到近远郊区。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17)

阅江路碧道上的珠江日落与晚霞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18)

生态修复后,覆盖有碧道的广州猎德涌引来白鹭嬉戏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19)

筑有栈道绿树成茵可眺望广州塔的沙河涌碧道越秀段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20)

覆盖有碧道的海珠湿地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21)

深入珠村社区的天河区深涌碧道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22)

从化区流溪河碧道示范段

不少市政设施通过碧道建设而修建,丰富了碧道的功能。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可以沿着碧道打卡广州最美水景。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23)

建有缓跑径和骑行道的天河区临江大道碧道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24)

市民打卡珠江广州傍晚景色

广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将持续提升水环境。以推进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为契机,奋力推进广州市水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支持广州生态环境保护。

容城环境治理要求(羊记巡城看环保①)(25)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总策划 | 孙爱群 胡泉

总统筹 | 刘云 李艳文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H5、海报文案 | 梁怿韬

H5、H5海报创意策划 | 江映姗 李超

羊城派海报设计 | 肖莎

责编 | 徐炜伦

校对 | 李红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