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谈如何保持健康(从黄帝内经看健康之道)

“养生”在古代也称“摄生”,就是通过对身体的保养,以达到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许多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邪正斗争的结果。正气是指人体抗御疾病的能力,邪气是指致病的因素。扶助正气,避免邪气,就不易发生疾病。养生的过程也就是扶助正气,避免邪气的过程。

黄帝内经谈如何保持健康(从黄帝内经看健康之道)(1)

顺应自然,因时制宜

中医特别强调自然环境如季节、气候、昼夜变化、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中医认为自然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人体的生理、病理等,养生、治病都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黄帝内经》强调养生要顺应四时。一年四季的变化,对人体有着不同的影响,多发病也不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一年四季会发生不同的情志变化,调养情志也要顺应四时,因时制宜,如春季应“ 以使志生”,夏季应“使志无怒”,秋季应“使志安宁”,冬季应“ 使志若伏若匿”等。一日之内昼夜的变化使人体也有相应的变化。要求人们的生活要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颐养精神,恬淡虚无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七情和五脏的关系是:心主喜、肝主怒、脾为忧思、肺主悲、肾主惊恐。

《黄帝内经》调养精神的方法就是“静”,要求心态平静,遇事不慌不急,宠辱不惊,知足常乐。这样气血调和,五脏平安,不会生病。《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

不妄作劳,劳而不倦

中医养生也要求适当运动,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的锻炼方法。现代的锻炼方法有气功、太极拳、八段锦、走路、广播体操等。锻炼身体要做到因人而异,要依据年龄、身体的强弱、性格爱好、周围的环境条件来确定。

《素问·宣明五气篇》也指出:“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其意义是不运动不可以,运动多了也不好,要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五谷为养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 饮食有节。”有节,就是有节制,包括饮食的时间有规律,饮食的数量有节制,搭配要合理。

《内经》在饮食方面的一个重要理论是“ 五谷为养”。五谷是指五谷杂粮,五果为水果的总称,五畜为肉类的总称,五菜为蔬菜的总称。中医讲五谷为养,是指饮食要以五谷为主食,五果、五畜、五菜为副食。《内经》这个观点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饮食结构金字塔基本是一致的。

五谷为养的另一个含义是,五谷也要合理搭配,就是要粗粮和细粮搭配,这符合医学上蛋白质互补的理论。中医认为食物有五味,即酸、甘、苦、辛、咸。五味入五脏,酸入肝,甘入脾,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适当补充五味能养五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