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

《恰同学少年》系列,我已经写了很多篇人物分析。杨昌济、孔昭绶、袁仲谦、张干、黎锦熙、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等人都是我大书特书的人物,而对于纪墨鸿这个角色,我一直很难界定。我不知道该如何给他定位,因为放在民国那个年代,他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而以今天的角度来看,他又似乎又没有什么大错。模棱两可,让我拎不清。

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1)

纪墨鸿是《恰同学少年》中的一个虚构人物,在历史上查无此人。他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衬托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袁仲谦这样的民国大师。以他的言论,他的德行,他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来衬托民国大师的不同凡响。

纪墨鸿,以湖南省教育司督学的身份出场。及至汤芗铭主政湖南,纪墨鸿成了湖南省教育司司长。由督学而至司长,升迁之快,可见其头脑之灵光,官场之纵横。

纪墨鸿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是他的衣着装扮,梳着油光的大背头,留着修剪均匀的胡须,穿着笔挺的中山装,踩着蹭亮的大皮鞋,拿着装有香茗的水杯。给人的感觉是,看起来斯文体面,儒雅光鲜。完全符合一个教育者该有的形象,但是呢,他一开口说话,就会让人觉得很俗,满口的精英教育,满嘴的阶级之分,充斥着势力、欲望、利益。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最后为了保住官位,卖国求荣。

电视剧的开头,他骑着高头大马,志得意满地前往杨昌济家,去请杨昌济任省教育司司长。他本以为杨昌济会像他一样欣喜若狂,屁颠屁颠地走马上任,感恩戴德。结果,他吃了个闭门羹。面对高官厚禄,杨昌济冷眼旁观,不为所动。作为三湘名宿,长沙大师,学而优则仕,本无可厚非。但杨昌济却以君子兰言志,直言,“你想让兰花变得像牡丹一样富贵,那兰花还像兰花吗?”杨、纪二人之志向、性趣、品格,高下立判。

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2)

当然了,人各有志。杨昌济喜欢私塾育人,没有错。纪墨鸿致力于官办教育,也没有错。都是为教育出力,为国家育才,分工不同,却殊途同归。区别就在于,二人的出发点、着眼点不同。杨昌济是“欲栽大木柱长天”,为国家培养经世致用的大才。而纪墨鸿是“学而优则仕”,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这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也是日后两人在一师分歧的关键所在。

杨昌济虽未接受谭延闿的聘任,成为省教育司司长。却接受了第一师范校长孔昭绶的聘书,成了第一师范的一位伦理修身课的教员。之所以弃大位而就小职,正是因为发现了像毛泽东、蔡和森这样的参天大木,圆了他“欲栽大木柱长天”的夙愿。而纪墨鸿呢,以督学的身份,进驻一师,成了一师的帮办。他的出发点是为官家办事,自然是官气十足,志得意满。刚进一师校门,便吟咏了王维的《山居秋暝》,附庸风雅了一番。及至校长孔昭绶将自己办公的办公室让给他,他也毫不谦让推辞,欣然接受,可见其官位思想之重。

他虽是民国的教育督学,思想却保守如前清的学政。老封建老顽固那一套,在他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视察一师期间,刚巧徐特立带着学生游览校园。纪墨鸿觉得很奇怪,问身旁的学监方维夏怎么回事。方维夏回答说学生们在上教育课,纪墨鸿一听,便甚为不满地说到,“上课应该在教室里嘛。”方维夏解释说“学生们是去参观小学教学,回来讨论。”纪墨鸿很吃惊,“参观,小学谁没上过,还用得着参观吗?课不上,讲不听,还讨论,孔校长,对学生可不能放任自流。”纪墨鸿一番惊人之语,让校长孔昭绶等人苦笑无言。遇到如此顽固守旧的督学,孔校长还能说什么?

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3)

知识固然是从书本中学到的,但照本宣科,不能经世致用,不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那就是教死书。死书如何读活?就在于能够活学活用,触类旁通,有迹可循。真理是实践出来的,学术是讨论出来的。徐特立深知这些学生将来都是要从事小学教育的,是要教书育人的。所以第一课,他没有讲课本,而是带着学生参观教学,让学生们从老师的角度去体验去体会去讨论教学,很具前瞻性、实用性。作为师范生,将来是要教书育人的。如果连学生自己都没有弄明白如何教书育人,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又岂能做好一个合格的老师呢?想想我们现在的师范,有多少老师教了学生四年如何做老师,而学生却从未真正体验过何为参观教学?从未明白过教育的目的意义何在?读死书,死读书。教死书,死教书,呆板固化,架空虚无,经世致用,成为空谈。放眼旁观,还有多少徐特立?不多不多哉,多的恐怕是纪墨鸿之流吧?

老师不好好上课,带着学生在校园乱逛,这让纪墨鸿很不满。但是当得知这位带着学生乱逛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徐特立时,纪墨鸿立马换了一副嘴脸。弯腰连呼,“徐议长啊,久仰久仰。”注意纪墨鸿对徐特立的称呼是徐议长而不是徐老师,可见纪墨鸿敬畏的是徐特立的议长身份,而不是他的老师身份。议长,官职。老师,教书匠。身份悬殊之大,纪墨鸿焉有不知。以议长称呼徐特立,以卑职称呼自己,可见纪墨鸿官僚主义思想之严重,逢迎拍马之投机。作为省督学,本该以老师这一职业为自豪,可他自己呢,却看不起老师的身份,骨子里还是想做官。以教育为跳板,达升官之目的。

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4)

纪墨鸿对学生的一番训话,更可见其思想:各位青年才俊们,在下纪墨鸿。墨者翰墨飘香之墨,鸿者鸿飞九天之鸿。墨鸿今日能与诸位才俊共聚一堂,深感荣幸。所谓训话二字,愧不敢当。不过借此机会与诸位,做个读书人之间的交流而已。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了书,人自然就会有大好的前程。否则还读什么书呢?所以孔子曰,学而优则仕。书读好了,政府才会请你去做官。你也才能出人头地,做个人上人。当然了,我不是说只有当官才有前途的。打个比方而已,可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总之,一句话,学生就应当以学为本,不要去关心那些你不该关心的事。也不要去浪费时间,空口扯白话。多抽些时间多读写书,那才是正经。到时候你们就会知道,那就是你们的前途,那就是你们的饭碗。

从这段训话措辞来看,纪墨鸿表面上很谦逊实际上很骄傲。他曾坦言自己是个经历过十几年寒窗苦读的人,如今才有了今时今日之成绩。言外之意,自己曾经也是落魄不堪,是读书改变了自己的穷苦命运。正因为知道读书的好处,他才极力劝勉学生们好好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做个人上人。乍一看,纪墨鸿的这段训话没毛病,很励志很有教育意义。教育学生,好好读书,没错。学生要好好读书,没错。错就错在他向学生灌入了扭曲的价值观,读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做个人上人。这样的阶级之分,这样的精致利己,从一个督学口中说出来,不大合适,也不应该吧。教育的目的何在?大的目的是为国家民族未来计,小的目的是为个人修身立志。这本是一件很严肃很高洁的事情,结果被掺杂进了私欲物流,若人人都是为了当官做上等人而读书,那么教育的意义何在?国家的希望何在?细思极恐,不寒而栗。要知道纪墨鸿所处的可是国民一律平等的民国,而不是阶级对立的封建王朝。他当的是民国的督学,而不是清朝的学政,如此世俗之语,实在是令人失望。当然了,他本人就是既得利益者,尝到读书甜头的人,说出这样一番肺腑之言,也在情理之中。

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5)

纪墨鸿的这番豪言壮语,让在座的师生无言以对,摇头叹息。唯独一个刘俊卿拍手叫好,可谓是冷场至极。为何师生们不敢苟同他这番话?那是因为他们有大志有大气,他们有正确的三观,知道读书的终极目的不是计较个人得失,而是有比个人荣辱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幸好只有一个刘俊卿,若是人人都是刘俊卿,那才让人痛心啊。刘俊卿是他的忠实粉丝,紧随他的脚步,到头来换来的又是什么?卖国求荣,忘恩负义。为了一个科员的位子,刘俊卿就能昧着良心,写吹捧帝制的文章,写歌颂中日友好的文章。这样一个连国家主权、民族存亡都不在乎的学生,你还能指望他将来能为国为民做出什么好事?当叛徒?当卖国贼?这就是精英教育出来的精英?没有正确的三观,书读得越多,官做得越大,对国家对人民的危害越大。为何我国最高两座学府培养出来的顶尖人才,大都留在了国外?有一流人才在国外,二流人才在外企,三流人才在国内,为他国作嫁衣这样的说法。为什么疫情一严重,这些国内走出去的精英,又挤破头跑回国内,难道中国的月亮比外国圆了?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精致的利己主义教育,教育出来的只能是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培养不出来大爱无疆的真正人才。利的是己,损的是国。看到这里,你还觉得纪墨鸿的读书论正确吗?

纪墨鸿整天将读书人的面子,读书人的尊严,挂在嘴边。可读书人的面子读书人的尊严,恰恰就是他这样的人丢的。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赞成袁世凯恢复帝制的。而纪墨鸿呢,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教育者,却昧着良心,恬不知耻吹捧帝制。为了什么?忠心袁世凯?还不是为了头上的红顶子。为了保住乌纱帽,连礼义廉耻都不要了,这样的投机分子,这样的祸国文人,活得的确是精致、利己。这样的读书人,你能指望他爱国?看看杨昌济、孔昭绶、徐特立等老师,他们在面对五七国耻时,是如何义愤填膺,慷慨激昂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孔昭绶不顾性命,发表反复辟反二十一条的演讲。杨昌济不顾性命,敢于怒怼督军汤芗铭,说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样的豪言壮语。纪墨鸿之流能说得出来做得出来?己身不正,又能教育出来什么样的好学生?被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刘俊卿,走上与人民为敌的不归路,纪墨鸿负有很大责任。

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6)

纪墨鸿曾与杨昌济有一场争辩,关于“学校到底是培养何等学生”的辩论,至今仍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杨昌济:纪先生的意思是学校是培养上等人的地方是吗?

纪墨鸿:本来就是嘛,难道还培养下等人。这俗话说得好,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学生家长辛辛苦苦地把孩子们送到学校来,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他们有个好出息,他日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吗?咱们做先生的,也当时时想着自己身上担着的那份责任,总须培养学生谋个好前程。让那农家的孩子不必再扛锄头,让工人家的孩子不必再卖苦力。走出去一个个有头有脸,斯斯文文的。做个人上人,这才对得起学子们一番求学之意,家长们这番含辛茹苦啊。这下倒好,吃剩饭,学生吃了不纠正,老师还要带头吃。一个老师糊涂不算,校长还要当着全校学生的面吃。这是要干什么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岂不是连高低贵贱都分不清。斯文扫地,真是斯文扫地啊。

杨昌济:扛锄头卖苦力的,都是下等人,贱民,只有读书人才是人上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纪先生就是这个意思,是吗?

纪墨鸿:话不能这么讲,这一讲都是封建等级,糟粕之论,可这世道就是这么个世道嘛,这道理也就是这么个道理啊。

杨昌济:是吗?纪先生,如果事先不知道,我会以为今天当着我的面讲这番话的是哪位前清的学政大人。可你不是封建王朝的学政,你是民国的公务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国民一律平等。哪来的高低贵贱之分,不错,今日之中国,的确还没有真正的做到人人平等,还有诸多的不合理现象,可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人要做的,不正是要抹掉这种不合理的等级,让学生去除旧观念,做一个民国的新人。为人人平等之大同世界,而努力才对吗?先生倒好,满口的高低贵贱,恨不得把学生都教成蝇营狗苟,但求一己富贵之前程。而不思国家民族未来的自私自利之徒,我倒要请问纪先生,您这是要干什么?

纪墨鸿:大道理谁不会讲,可大道理不能当饭吃。

杨昌济:连大道理都不要了,你还想要什么道理?

纪墨鸿:道不同

杨昌济:不相为谋

纪墨鸿:我倒要看看你板仓先生用这番大道理能教出什么样的好学生?

杨昌济:我倒不想看到有哪位学生学纪先生这番道理。

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他曾多次刁难毛泽东等学生)(7)

这段对话,堪称彰显教育之理念的经典论战。学校到底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人上人的学生,还是于国于民有用的学生?发人深思。以今天的角度来看,很多人双手赞成纪墨鸿的观点,认为纪墨鸿说得太对了。学生读书,不就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前途,改变悲催的命运吗?让自己过得好点,有错吗?教育学生好好读书,做个人上人有错吗?赞同纪墨鸿观点的人越多,越觉得现实教育出现了问题。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刘俊卿这样的人才,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充满功利思想的人,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你能指望这些上等人救国?正是因为有杨昌济、孔昭绶这样三观超正的老师,才有了毛泽东、蔡和森、罗学赞、何叔衡这样以天下为己任的学生,才有了中国人改天换日的那一天。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能救国吗?这样的思想不但要不得,而且很危险。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惟愿我少年人,如梁公希冀的这样,做一个心忧天下,胸怀国家之人。为国家之富强,中华之梦想,奋斗不息。这才是少年人最好的前程,最光明的前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