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包含哪些地方(周至武功兴平人)

文/屈毓晓

渭河一水东流,造就了八百里大秦川。以宽广胸怀,滋养着两岸千万人口。

兴平包含哪些地方(周至武功兴平人)(1)

渭河发源于渭源(今甘肃渭源县乌鼠山),流域甚长。河床走向不定,忽北忽南。洪水泛滥,水头向南,北留沙滩,吹毁田园;水头向北,大浪切岸,毁了田地,在南岸留下荒滩。河北村庄只好渡水在南岸扎号务田。久而久之,号舍增多,形成村落。由北岸过来的种田人,以原在村各为号子村起名,以便确认这就是北岸那个村的人和地。一为好认,二为记事,后来,这里就形成了带号子的村社。

兴平包含哪些地方(周至武功兴平人)(2)

周至武功两县,素以周至城北清水河为界。元,明,清以来,武功沿渭河一带村庄,因洪水失地太多,渭河中心线北移,给南岸留出成片土地,北岸各村过河种地。如,武功高王号村迁居南岸种地的人,把自巳种地暂居之地叫--高王号,实际意为我是高王号村的人。

由清代至民国末期,由今天的富仁镇屈桑村以西,至今哑柏镇北的裕盛村西头,约有五十多个带号子的村庄。由于地处河滩,多有水田,生活习惯,风俗,语言和清水河以南人有很大区别。仍保留着老家武功的生活习惯,兴平,武功的地域烙印,随处可见。形成了周至北乡,水茂粮丰,鱼米之乡的,江南风格的独特风景线。

据《武功县志》和史料记载。武功原行政区划有三厂乡,三厂联保,三厂镇,三厂区,行政上归大庄区管辖。民国至解放前,将武功县渭河南三厂区五个乡,划归县上直接管理。一九四九年九月,划归周至县管理,从此周武两县以渭河为界,直至现在。

后又将兴平县渭河南十六个小乡,划入周至,从此,兴平与周至才以渭河为界,加上山区的板房子地区,才形成了今天大周至红旗飘飘的版图。

昔日沿渭河南岸的号子村,由东向西分布于我县的富仁镇(含原辛家寨镇),二曲镇,四屯镇(含原侯家村镇〉,哑柏镇等四个镇的十四个村社区。他们是永安号,三屯号,湖北号,方寨号,尖柏树号,立节号,新梁号,许家号,新立节号,义乐寺号,桥寨号,六倾地号,袁家号,八号,九号,张李号,牛角号,郑村号,高寨号,边墙号,谭寨号,朱家号,普集号,渭源号,孙家号,南寨号,梅家号,朱田号,康家号,黄家号,高王号,崆峒号,瓦子岗号,柳林号,高墙号,韩家号,马坊号,薛固号,赵家号,马圈号,陈家号,李家坎号。

这些带号子的村庄和不带号子的村庄(如屈桑村、乱石窟、和尚棚等),在渭河南岸形成了长达四十华里的鱼米之乡,是一条融合了周至,武功,兴平三县风土人情,传统民俗文化的最美风景线,是多姓,多省,多民族安居乐业的民居大观园。

最为有趣的是这些号子村的村名都与渭河北岸武功,兴平故乡村名相连。如永安号——永安村,义乐寺号——义乐寺村,黄家号——黄家村,梅家号——梅花寺村,陈家号——陈家坎村,高王号——高王村等。

七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壮丽七十年,周至已旧貌换新颜,我怀念号子村的过去,更想一睹她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九七〇年八月至一九七八年十二月的九年间,我利用在城关,哑柏两地工作的机会,从东到西,多次走访号子村所在的生产大队,从东边的乱石窰,到西边的裕盛二十队,基本上都有我留下的脚印,或泥泞小道,沟边水渠,从整队整村,到田间零散农家,都给我留下了深的记忆。号子村已融入了周至的山和水,但与北岸原住村社还是有割不断的亲情和千丝万缕的根脉。他们依然隔河相望,心儿依恋着昔日的故里。

兴平包含哪些地方(周至武功兴平人)(3)

浅浅渭河水,

深深两岸情,

一桥连南北,

周武一家亲。

作者简介:屈毓晓,西安周至终南人,陕西历史文化使者,原新华社陕西分社《聚焦陕西》专题部主任。现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39所退休干部。

来源:周至生活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