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茅盾小说创作的理性精神(茅盾的创作特征)

1、 茅盾的文学创作,从题材上,分为以“农村三部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以及以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都市文学,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简析茅盾小说创作的理性精神?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简析茅盾小说创作的理性精神(茅盾的创作特征)

简析茅盾小说创作的理性精神

知识点概论

1、 茅盾的文学创作,从题材上,分为以“农村三部曲”为代表的农村题材以及以上海作为中心城市的都市文学。

2、 茅盾的小说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意识,小说具有史诗性,从时间以及空间方面都具有较大的跨度。

3、 纵观茅盾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其对于“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主要分为对于民族资本家形象的创造以及女性形象的创造。

4、 结构上追求宏达而严谨的格局。

5、 细节性,注重心理刻画。

结合作品分析

1、 题材上,茅盾创作了以农村生活作为题材的小说,“农村三部曲”,即《春蚕》《秋收》《残冬》讲述了在特殊时代“谷贱伤民,丰收成灾”的尴尬境地,同时也不乏以都市生活作为中心的小说,如《子夜》。大规模全景式地反应社会现象,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

2、 茅盾小说的史诗性,在时间上具有较大的纵深感,如《子夜》中描述了上海民族资本主义近三十年的发展,在内容上,包括政治斗争,家庭生活,资本家之间的斗争以及劳资矛盾等;在空间上具有广阔性,横跨城乡两地,并建立联系。

3、 茅盾小说中,民族资本家系列如对吴荪甫外强中干的复杂性格的刻画,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女性形象如静女士、方太太一类,和谐而匀称,与中国传统的女性具有着更多的精神联系,同时也刻画了章秋柳、慧女士一类热烈而狂欢,受西方文化影响而形成的西方型女性。

4、 结构上,茅盾的小说往往具有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在《蚀》中采取了三部曲的形式,其中,《幻灭》采取的是线性结构,以静的经历作为主线,人物和事件随之发展,《动摇》中以胡国光和方罗兰为中心形成两条平行线索,《追求》以王仲昭、张曼青和章秋柳对生活的两种不同追求作为主体,形成虽然有联系却又独立的三条平行发展线索。

5、 茅盾的小说在艺术上,注重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挖掘并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将人物置身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展现人物心理发展的历史,调动一切心理描写手段,加以综合运用,以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提高了心理刻画在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中的地位。

加深印象

1、 关于作家的创作特征:为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可以按照如下格式进行答案的编写:关于作家的总概述(包括作家的年代、流派以及相关名词解释)——创作题材、人物刻画特征、结构、语言、以及作家个人独特的创作特征——创作意义

2、 关注作家作品举例的多样性,如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子夜》、《蚀》等作品以及其中的人物特征,都可作为论证作家创作特征的例子进行依次列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