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有啥讲究(除夕到正月十五的禁忌)

农历春节是我国传统的重大节日,辛苦一年的人们都暂停手头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正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人们把正月里发生的事看作是吉凶预兆,所以年前大人就给孩子讲正月里的各种民俗禁忌,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虽然现代很多家庭不讲究了,但我们还是了解一下为好,尊重传统文明,以免无意中触碰别人的禁忌引起不愉快。

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有啥讲究(除夕到正月十五的禁忌)(1)

除夕

除夕当天上午,祀奉祖先,洒扫庭院,张贴对联、贴“福”字、挂灯笼。在外工作的人必须赶在午餐前回家,因为午餐为合家团圆饭,菜品多种多样,必有道菜是鱼,寓意“年年有余”。晚餐我们称为年夜饭,北方人吃水饺,南方人蒸面食,晚餐后长辈给晚辈发红包,称为压岁钱。古代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侵害,长辈把钱币用红纸或红布包着送给小孩,压在枕头下睡觉,所以叫做压岁(通睡)钱,用以镇恶驱邪保平安

正月初一

初一早上吃汤圆,寓意合家团圆、圆满幸福!不能打扫卫生,所以很多家庭即使除夕之夜守岁到很晚还是会把卫生打扫干净,因为初一不能打扫,如果实在是不得不打扫,得从屋外开始动扫把,从屋外扫到屋里,据说初一的垃圾是“财”,当然不能向外扫,垃圾也不能向外倒,更不能把水向外泼或倒,寓意“走财”。如果家里有小孩不小心打碎碗盘,得用红布或红纸包起来说“岁岁(碎碎)平安”,因为古人认为初一打碎东西是不好的征兆,要用好的口彩化解。

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有啥讲究(除夕到正月十五的禁忌)(2)

正月初二

“初一不出门,初二回娘门”,出嫁的女儿除夕、初一必须在婆家过,初二就同丈夫或带小孩一起回娘家。回娘家时根据家境带礼物,古代的女性以手工女红见长,回娘家时必给父母和兄长及家里众人带自己冬天做的布鞋,给小孩分一些糖果花生之类的。如果离婆家近,当晚就回婆家,如果太远了就另当别论。

正月初三

初三是忌出门拜年的,因为这天是“赤口日”,“赤口”通“赤狗”,据说“赤狗”是指“火焰之神”若外出遇上它会有凶事发生,拜访亲友也可能有口角之争,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这一天大家选择在家过。现代人常年在外,难得春节回家团聚,已经没有这种禁忌了。

没通电之前初三晚上忌“点灯”,据说正月初三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从除夕之夜到初二连续三天的灯火通明寓意人丁兴旺,从这天开始恢复正常照明。

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有啥讲究(除夕到正月十五的禁忌)(3)

正月初四

农历正月初四在老皇历中占“羊”,称“羊日”,“三羊(阳)开泰”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民间迎神、祭神的日子,不宜出门。在初四这天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摆上供品,焚香点烛放鞭炮恭迎财神以示恭敬。据说初四参加天庭会议的灶王爷与家神回民间,灶王爷会查户口,所以不宜出门。

另有一种说法是以前的大户人家都会在初四“祭财神爷”,请家里的帮工和账房先生一同参加,如果东家没有请他参加祭财神的活动就暗示被“炒鱿鱼”了,来年得另谋工作。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破五早上祭神,感谢神灵的庇佑、向神灵祈求吉利幸福。祭神完毕就开始“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从屋里开始放鞭炮,一直放到屋外,边放边说“赶穷”再加一些吉利的话,放完鞭炮后开始打扫卫生,把从除夕起家里的垃圾统统清扫出门,寓意将不吉利的东西用鞭炮轰出门、请走。

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有啥讲究(除夕到正月十五的禁忌)(4)

正月初六

初六是“马日”,旧时农民于初六开始到田间劳作,准备春耕。近代觉得“六”代表顺的意思,很多商铺酒店这天开始正式营业,大放鞭炮表示开张大吉。有的店家会悄悄让一些刚满6岁或12岁的小男孩到店里坐坐,老板会拿糖果招待,还会发一个红包,借此表达“六六大顺”的愿望。

正月初七

初七为“人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女娲创造万物的顺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这天人们登高出游,相互赠送礼物(以鲜花为主,又叫赠花胜),这天忌吵架、骂人、打小孩、忌丧家月子(不能到丧家或有月子的家里拜年),如果不得已要来往时,尽量不要进屋,站在门外说话。如果家里有要参考的孩子,喝“及第粥”,寓意状元及第,考出好成绩。

正月初八

初八是谷日,在古代这一天要保证米缸是满满的,叫作“聚财”,预示一年中丰衣足食。民间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当天天气晴好,老人们会指着星星让孩子们“认星”,制作小灯而祭之,称为“接星”或“祭星”,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现代人以八谐音“发”,很多单位是初八正式上班,上班后很多公司会发“开工红包”,无论钱多钱少都是以红包装好,名曰“利是”,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

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有啥讲究(除夕到正月十五的禁忌)(5)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俗称“玉皇诞”,据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很多地方会有盛大的祭祀活动,向天公祝寿并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福顺安康。

这一天不能将洗脸洗脚水等脏水泼向门外,也不能将女人的内衣裤晾晒于光天化之下,小孩不能在露天场所大小便,农民在这天不能担粪泼地,否则有辱天公,是对天公的大不敬。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为民间传统的“石头节”也有人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这一天凡是石头材质的碾、磨、石臼等都不动用。农村更不能在这一天开山打石、以石盖屋。过去在除夕会都会在这些石器上贴上春联,正月初十前禁止使用,过了初十就可以开封启用了。

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有啥讲究(除夕到正月十五的禁忌)(6)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子”是岳父请女婿的日子。潮汕人有“行彩桥”的民俗。十一傍晚,华灯初上,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向彩桥涌去,行到桥头时摘下榕枝对叶,拿回家插在门楣上,以祈来好运。福州人称为“上采日”,外公外婆给自己的外孙或外孙女送灯,寓意迎春纳福。这一天忌观红白喜事,忌更换、洗涤衣被。

正月十二至十五

正月十二这天有藏剪刀、收旧鞋、捏老鼠嘴、搭灯棚等习俗。有童谣“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正月是一年的开始,从初一起到正月十五基本都禁说不吉利的话,外出与人相遇要互道“恭喜发财”或“新年快乐”等吉祥话,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被称为“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吃汤圆,观灯展、赏烟花等。正月十六“燃灯”古时也称“碰灯”,因为以前灯笼里点的蜡烛,两灯相碰就会点燃。

轰轰烈烈的春节至此慢慢接近尾声,很多人已赶回公司上班,为新的一年打拼。

大年初一正月十五有啥讲究(除夕到正月十五的禁忌)(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