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冉有语录 论语有料冉有迟到

论语冉有语录 论语有料冉有迟到(1)

“半部论语会说话”。今天,冉有迟到了。却没有被老师批评,但却得到了很多教诲。为什么呢?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论语·子路第十三·14》

冉求退朝回来,孔子说:“为什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冉求说:“有政事。”孔子说:“只是一般的事务吧?如果有政事,虽然国君不用我了,我也会知道的。”

晏(yàn):迟、晚。冉求是季康子的家臣,所以早上要先到季氏那里处理事务,然后再到老师这里来求学问道。

事: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有时也指政治事务。这里孔子用把“政”和“事”分开的方式,提醒冉有要注意分寸。一方面要把季氏的家事与鲁国的政事分开,不能假公济私;另一方面要严以律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以:用。如:“以毒攻毒”。孔子虽然经季康子得以荣归故里,但终究因为“道不同”而与季康子貌合神离,不为季康子所用。

与:参与。如“与会。”钱穆说“有所更改匡正为政,所行常事为事。—《论语新解》”:只有国家发布的法律文书才能叫做“政”,而这些是需要广泛地征求意见的。孔子虽然回归故里,不参与国家大事的议定。但季康子还是在表面上很尊重孔子,例如《左传》哀公十一年曾有记载,季氏以用田赋的事征求孔子意见,并且说:“子为国老,待子而行。”所以,孔子说如果是国家大事,我也会知道的。

这本来就是一段公案,闵子骞和老夫子先后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先后与季氏分道扬镳:

闵子骞因为季桓子之邀,又因为老师的劝导,违心地捏着鼻子做了三个月的季氏属地费地的宰邑,就辞官归故里了。临走时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大家妥善地替我说点好话,如果再问我的话,就说我到汶上(齐国)去了。

老夫子虽然是因为季康子“币迎孔子”而衣锦还乡,但老夫子是个“不将就”的硬骨头,同样是因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季氏专权、名不正言不顺的问题而再三拒绝替季康子出谋划策。就这样在家呆着,专门修订古籍、给弟子们解惑答疑。日子虽然清闲但也终究不是老夫子“再使风俗淳”的远大志向所能寄身之所。于是老夫子在时常感慨“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不能明言鲁国的弊端,只好说“鲁卫之政,兄弟也”。借以提醒哀公要正名正身、富国强兵。

至于冉有这样一个“只知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技术型官员来说,位列孔门十哲中“政事科”二贤之一,聪明勤奋、善于理财治政,却不能明辨是非。但又是因为冉有,才使得老夫子得以老有所安。所以老夫子对冉有,是“爱恨交加”的,虽然没有像心疼子路那样说怕他“勇而无礼”不得善终,史书也没有确切地记载冉有是不是能够善终,但从没有任何记载上来说应该是得以善终了,因为没有消息本身至少可以说不是坏消息。大概是得益于冉有比较勤勉而谨慎的性格,不做逆臣、只是做一个善于具体事务的“具臣”的原因。

但这位冉有先生确实是让老师提心吊胆的:不能阻止季氏祭拜泰山,老夫子说:算了吧,难道泰山还不如林放知礼么;季氏要讨伐颛臾,他又不能阻止,反而替季氏开脱说是怕有后患,老夫子归罪于季氏说:季氏之患,应在萧墙之内。今天,迟到了的冉有居然拿大帽子压人,说“有政”,说明冉有心里是有点“理直气壮”了。如果不及时提醒他,恐怕他真的会跟着季氏做出一些僭越的坏事来的。于是老夫子因人设教,温和而不无讽刺地说:“什么是有政?只不过是季氏的家事而已。虽然我已经归隐田园,但如果有国家大事的话,我还是会知道一些的(又不是你一个人在做官,你又不是最大的官!),还轮不到你来教训我!”

老夫子对弟子的拳拳爱心,殷殷深情,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刚开始上课,一位老师匆匆进入校门。看到我在,微微一愣,显然出乎意外。慌乱一秒钟后笑着说:“你好校长,我刚才在门外碰到一个家长,我们多说了几句话,结果就来晚了。她孩子这阵子一直完不成作业,我跟她打了好几次电话,她都没来……”

微笑着等他暂告一段落,我说:“没事儿,都会遇到这样的家长,不着急,慢慢来。你忙吧……”于是,老师笑意盈盈地快步而去。

想来我们也都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某学生又一次迟到了:“你为什么又迟到?”学生怯生生地回答:“早上我妈叫我起床晚了。”“你经常迟到,难道都是你妈叫你起床晚了?这个理由你已经说过不止一次了,我现在就给你妈打电话,看你是不是在说谎!”……

一般情况下,会是两个结果:

妈妈没有叫他起床晚,是他自己上学路上贪玩。于是怒不可遏地将孩子训斥一顿,让他在铁的证据面前低头,然后再行使惩罚的权力,以儆效尤。而这孩子,回家面对妈妈,一顿同样的惩罚恐怕也是免不的了。

妈妈叫他起床晚了,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总之不能完全怪孩子。这时候,我们又会语重心长甚至还有点盛气凌人地教育家长要对孩子负责,要负起做家长的责任之类的大道理。

总之,虽然好像没有自己的一点过错,但会好一阵子平复不了心情。

冉有一定是每天都需要先到季氏那里听取工作安排,并且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完成季氏的家事,然后再赶到老师那里听课学习。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甚至是匆忙之中经常迟到。本来想找个“正当”的理由替自己开脱一下,却不想还是被老师“瞧出破绽”,语重心长地教训了一番。不知道冉有是什么样的心情,但想来一定会和迟到的老师和迟到的学生一样的尴尬。并且都会力争为自己找一个“见家长”、“家长的原因”这样“正当”的理由,除此之外应该并无其他“欺骗”之类的恶意。所以,不妨像老夫子一样先“糊涂一下”——信了它的理由,然后再就事论事,——“循循善诱”地让危机有一个相对平静的解决办法。

其实,很多时候,可以像老夫子一样,留下一点“糊涂”,就是留下一个自我革新的机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