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绍峰哪个角色最成功(冯绍峰演的西游系列)

前言

最近冯绍峰和赵丽颖结婚的消息呼声奇高,微博都一度瘫痪了。看热闹的同时,也会想那都是别人的幸福,自己的生活该怎么过还是得怎么过啊。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本次小编挑了冯绍峰演的西游系列,用佛学和心理学的语言,谈谈生活和爱情的这场“修行”。

冯绍峰哪个角色最成功(冯绍峰演的西游系列)(1)

西游第一部《三打白骨精》,相信大家都看了吧,小编第一次看完的感受是:尴尬。也不难理解豆瓣评分只有5.6分。

话说,这又能怪谁呢?2016年是猴年,孙悟空又是我们中国仅有的超级大IP,西游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都出了N部了,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想拍出什么新意来,确实不容易。

再加上又是贺岁片,难免就是会拍成靠3D靠特技来吸人眼球的爆米花电影......有一些情节和对白也真是够雷人的......还有,总是强行刷存在感的活宝猪八戒......

可是,再次观看后,小编发现,这部作品有一条暗线,很容易在炫酷的特效和过年时的喜庆气氛所忽略的,就是唐僧与悟空这对师徒的感情线,也是本片的内核——

事理(真相)和情理(心相)的冲突。

也就是这个内核,让本片超脱了一般意味的爆米花大片的层次,看懂了这个,你才真正的看懂了这部电影。

1

“精明”的悟空

与“愚钝”的唐僧

孙悟空一打白骨精之后,师徒二人有了第一次本质上的冲突,此时唐僧已经明白了佛祖的用意,跟悟空说:

“我们只相信我们眼睛所看见的,就是因为这个,佛祖才把我们俩安排在一起结伴同行吧”。

冯绍峰哪个角色最成功(冯绍峰演的西游系列)(2)

“只相信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这个是什么呢?”这里,唐僧并没有点明,悟空也还没有意识到。

随着情节推进,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唐僧一气之下,要赶走悟空。这里,唐僧还是没有点破,但已经透露出,唐僧想要度化的,并不仅仅是白骨精,也是想度化悟空,让他学会放下:“你只相信自己看到的”这个执念。

重要关头,观音菩萨出面了,悟空此时还没有悟到,还以为是师父放弃了自己。观音菩萨最终为悟空点开了。

冯绍峰哪个角色最成功(冯绍峰演的西游系列)(3)

冯绍峰哪个角色最成功(冯绍峰演的西游系列)(4)

“你还是只相信自己,一直以来,你用自己的错与对,去看别人的对与错。你火眼金睛看到的是真相,但你师父看到的是心相。”

悟空的真相和唐僧的心相分别是什么呢?

悟空的真相(事理):这个是妖怪,是要来吃你的,必须要一棍打死。排除障碍,我们才能完成取经的任务。

唐僧的心相(情理):无论是人是妖,但众生平等,我都要度化。突破障碍,我们才能完成取经的任务。

相信不少人在电影院的时候,都会嘲笑唐僧的“愚钝”,死脑筋,动作慢悠悠,看起来憨憨的。而悟空,火眼金睛,神通广大,看起来如此的“精明”。而取经的过程,单靠某一方面都是不足够的。

最终,悟空学会了相信别人,取经路上不能只靠一棍打死。唐僧也学会了度化众生,不仅单靠说教,更要以身涉险,甚至入地狱。师徒二人都完成了个人的成长。

2

我们都是西游里面的谁?

我们还容易忽略一个角色,甚至会看不起,就是白骨精。而白骨精为何会沦落至此,电影也有交代了,也是由于人类的无情背叛,才走上这么一条不归路。

而面对代表恶的白骨精,我们很容易就会变成孙悟空,对其深恶痛绝,就想“一棍打死”。

而抱歉的是,现实生活中,“白骨精”可以是任何人,被伤害过的人,会以你意想不到的,各种扭曲的形式呈现出来,化身为“妖魔鬼怪”。

而这些人,往往就是和你最亲密的人,因为他们最容易被你伤害,却又最容易伤害你。这些人,你都要一棍打死吗?

而事实上,你很容易就采用一棍打死的处理。

一个心情抑郁的人,你可能会说:别想太多了。

一个备受挫折的人,你可能会说:生活就是这样的啦。

一个骗你瞒你的人,你可能会说:你还在那里装。

一个没有按照你意愿发展的孩子,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儿童。

你以为把一切看的透透彻彻,想的理所当然,却不知道你面前的这个人,其实已经遍体鳞伤,用自己的方式去乞求你的理解。

这种方式可能是病态的,但可悲的是,他也只会这样一种方式。

你看的是真相,但不是心相。

冯绍峰哪个角色最成功(冯绍峰演的西游系列)(5)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里举一个真实的案例。

有一个孩子,被学校认定是问题孩子:不听话,爱打架,不听劝。在家里,莫名其妙发脾气,乱打乱摔东西。父母想调教孩子,孩子又不配合,无可奈何,把孩子带到咨询室,让咨询师帮忙。

咨询师听了爸妈的讲述后,仿佛真如他们所说,是一个调皮捣蛋,乱摔东西,动不动就打架的“坏孩子”。

可在咨询师说服爸妈让孩子跟自己沟通后,故事有了一个新的版本:

孩子在家打破东西,是为了保护妈妈。因为爸爸每次和妈妈吵架,爸爸会动手打妈妈,我打破家里的东西,爸爸就不会打妈妈,跑过来打我了。

孩子在学校打架,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同桌“女友”。因为有另外一个男孩子在欺负我的同桌“女友”,所以我跟那个男孩子决斗了。

后面爸妈瞬间就理解了孩子,被孩子感动,互相和解了。

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爸妈就束手无策呢?

代入电影里面的角色,孩子不就是白骨精,父母不就是孙悟空吗?

孩子长期处于父母吵架的家庭环境下,仿佛认识到解决问题是要靠暴力的,于是孩子开始为非作歹,成为父母眼中的“妖魔”。

父母只看到孩子作恶的那一面,就觉得孩子有问题,“想一棍打死”,试问,有谁敢和你说真话呢?你又能理解到谁呢?

你必须进入到“唐僧”模式,无条件的相信孩子,共情孩子,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表达空间,才有可能“度化”孩子。

而这种功夫,也不能等到事发的时候才表现。是要靠平时修行而来的,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才会放心跟爸妈说。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3

真相与心相,一同修炼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妖魔鬼怪”呢?

可能是一个强势,总是跟你作对的同事;

可能是一个从来就不怎么管你的爸爸;

可能是一个动不动就要跟你吵架的伴侣;

咨询室内,来访者的问题更是各式各样。

而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是拥有看清真相的能力。也就是事理方面(理论技巧)的能力。

自大往往是用来掩盖内心的脆弱。上进往往是用来填补内心的自卑。脆弱也可能是用作道德绑架的工具,讨好也可能是为了可以过度依赖......

你身边的人也好,来访者也好,他们会用各种扭曲掉但又不自知的形式,表达着自己的创伤和需求。

你如果没有足够的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很容易自己陷进去,被对方带着走,也就是“被妖怪吃掉”,就别谈什么度化别人了。

可是当你拥有了理论技巧之后,你又很容易沦为“孙悟空”,急着把你认为的对与错,去看对方的错与对。“妖怪”看你高高在上的姿态,打得过就跟你硬碰硬,打不过就逃之夭夭。

所以,只有这个远远不够。

其次,是要培养足够大的看到心相的能力。也就是情理(信任和接纳)的力量。

怎么做呢?电影的最后,唐僧的成长也告诉我们了。但靠教化是不够的,你要以身涉险,甚至要“下地狱”。

这意味着你要无条件的信任和接纳对方。

冯绍峰哪个角色最成功(冯绍峰演的西游系列)(6)

比如说,你有一个对家里人冷漠,话不投机三句多的爸爸。你跟爸爸说,别整天只顾着自己那点破事,家里人怎么怎么样辛苦,你可不可以对家里人好点啊,抽多点时间陪陪家人啊,别人家某某的爸爸会怎么样怎么样,你能不能学一下别人家啊?

不好意思,这样只会起反效果。

当你放下孙悟空的架势,尝试相信爸爸,相信爸爸这样子对家人,是事出有因的,了解并接受这样那样的原因,才有可能与爸爸和解,改善和爸爸的关系。

爸爸不愿意说,也打不开话题,你可以旁听侧敲,从别人的口中获取一二。你可能会发现爸爸小时候的生活条件异常的艰难,受尽了别人的冷漠。文化水平,学习能力也低,他压根就不知道该怎么去疼爱自己的家人,怎么去跟家人沟通,所以表现出来就是一个冷漠的姿态。

当你接受了这一点,你就脱离了“我都这样了,你可不可以那样“「你要对我好一点」的模式,进入到“原来你都这样了,我还要求你那样”「我要对你好一点」的模式。再进入到后续的阶段。

“我都这样了,你可不可以那样“「你要对我好一点」

原来你都这样了,我还要求你那样”「我要对你好一点」

你身边的人,可能打你骂你骗你瞒你,如果你只看到这一些“真相”,难免就会受委屈。

你可能要顶着这些,直到看到对方的“心相”(对方为何会表现成现在这个样子),才能打开局面。

冯绍峰哪个角色最成功(冯绍峰演的西游系列)(7)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有一个「自我之池」,需要外界来灌满;有一个「恻隐之泉」,只要你愿意,它可以源源不断的供给。

去爱你爱的人,你只需要暂时关一下「自我之池」的入口,打开「恻隐之泉」的出口,灌溉你爱的人。

当对方感受到这一切,他的「自我之池」会被你灌满。这样,他也会反过来会用他的「恻隐之泉」填满你的「自我之池」。

你们进入一种前所未有的良性循环。

西游路上,需要唐僧也需要悟空,我们的生活,也是。祝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个更美好的生活。

冯绍峰哪个角色最成功(冯绍峰演的西游系列)(8)

PS:冯绍峰西游第一部分析到这里就结束啦,第二部,敬请期待。另外,没有了解过心理咨询的童鞋们,这篇文章其实也算是一个科普文。心理以理解为,咨询师依靠「扎实的理论技术」(看到真相的能力)和「无条件的信任与接纳来访者」(看到心相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心理咨询师,只是,心理机构做得更加专业,一些咨询设置也保障了以达到最佳的效果。想了解更多的童鞋可以扫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案例来源:李明--《叙事心理治疗》,略有改动-

山青云白,温暖相伴

理解你的感受和痛苦

看见你的力量和坚韧

助你的心,有山的宽厚,云的柔软

文丨山青云白心理 Kim 欢迎关注【山青云白心理】,get更多心理学知识。

注:本文为山青云白心理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