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的家书(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澎湃新闻记者 吴怡 实习生 蒋雨露

所谓传承,就是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 “英烈子女追寻父辈足迹”的现象受到广泛关注。

澎湃新闻注意到,早前,《解放军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微信公众号“西陆强军号”刊登了几位英烈子女在成为军人后写给离世父亲的信件,感人肺腑。

这些追随父辈脚步的年轻军人,继续延续父辈未尽的、挚爱的事业——保家卫国、守护正义、保护群众安全。对于他们来说,这便是对父辈最好的告慰和怀念。在成长路上,父亲虽然不在了,但父辈的精神从未缺席,一直陪伴着他们成长、成人、成才。

“多希望我是你的兵”

作为英烈子女的陈芮在信件中讲述,2016年,在组织关怀下,她进入了父亲陈进顺曾就读的军校学习。她说,“走在你曾经走过的‘学子路’上,坐在你曾经上课的‘高鸿楼’里,我们父女如同在进行传承和接力。”

毕业后,陈芮来到父亲曾奋斗一生的武警部队。在相似的营区里,她似乎总能看到父亲的影子。“在食堂就餐时,我仿佛看到你带着穿小裙子扎小辫子的我在吃饭。在训练场上,我仿佛看到你灵活自如地在单杠上锻炼。”陈芮将自己对父亲的无尽思念,倾注在相似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

据陈芮描述,陈进顺生前是原武警交通第一总队参谋长,部队驻扎在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雪域高原,同时守护着川藏、新藏两条公路。他和战友们面对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和常态抢通的生死考验,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边疆繁荣发展的“生命线”。

2009年1月27日,陈进顺积劳成疾,倒在挚爱的工作岗位上,那时陈芮刚满10岁。陈芮在信中忆述,父亲去世前一天,母亲一手拉着她,一手抱着还未满月的妹妹,把姐妹俩带到父亲的病床边。当时她有个心愿,希望父亲身体能够好起来,能去学校开一次家长会。“爸爸,你现在不忙了,可以去学校开家长会了吗?”她怯生生地问。父亲枯瘦又深陷的眼窝中滚出两行热泪,喃喃地说:“如果幺儿是我的兵就好了。”

英烈的家书(长大后我就成了你)(1)

1999年10月,陈进顺抱着陈芮。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西陆强军号”

“爸爸,多希望我是你的兵”,这是陈芮一直以来的心愿。

来到武警部队后,陈芮也曾陷入消极与无助。最初的日子里,她抱怨过天气的炎热,抱怨过日常训练的单调重复。后来她才明白,那些都是为自己找的借口。“看着同期毕业的不少战友已经在各自岗位取得成绩,我害怕自己在你的‘注视’下成为一个黯淡无光的人,害怕自己不配穿上这身军装。”

有一次在营区的角落里哭了一场后,陈芮学会用更坚韧的态度去面对困境,她对自己说“你是陈进顺的女儿,你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她开始明白,“军人”这个身份,对自己来说,源于血脉,源于传承。“虽然你无法亲眼看见我穿军装的模样,无法亲手抚摸我的肩章,但请你放心,我会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那样,就会一步步向你靠近,与你并肩。”

英烈的家书(长大后我就成了你)(2)

陈芮参观红色场馆。

“我终于理解了你”

作为英烈子女的刘瑛子在信件中讲述,2021年,她考上国防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和父亲王彪从地方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部队直招入伍的经历颇为相似。她的母亲曾欣慰地说,“你们父女俩也算‘同门’了。”

刘瑛子忆述,父亲王彪曾经在部队带车往返川藏线,一年上去6次,来回12趟,遭受着高原反应、山体滑坡等重重考验。从川藏兵站部下来后,王彪进入原成都军区联勤部工作。他特别珍惜组织对他的照顾和培养,工作总结和汇报材料上全是红笔圈圈点点,也经常改稿到深夜。1999年4月21日,王彪积劳成疾离开人世,当时刘瑛子还不到4个月。

英烈的家书(长大后我就成了你)(3)

1997年刘瑛子的父亲王彪工作留影。

在成长路上,刘瑛子也曾不理解父亲的决定。她曾追问母亲,“爸爸就不怕吗?”母亲并没有直接回答她,只是说“现在都说自驾川藏线景色有多美。当年,解放军官兵和筑路工人是冒着生命危险去修路,一切靠人力去搬、去砸、去挖。你爸曾说过,和那些前辈相比,他们的工作算不上辛苦。”

在学习与实践中,刘瑛子逐渐明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一条根本性经验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这次,她想对父亲说,“爸爸,我想我终于理解了你。你想做一个践行者,穿上军装,走上川藏线,用行动去丈量生命的高度,用使命去拓展生命的厚度,把生命献给最有意义的事。”

听到别人介绍“这孩子是王彪的女儿”时,刘瑛子还是会有些许忐忑,她自认现在的自己还无法与父亲相比。“但我一定会更加努力,追随你坚守理想、践行使命的脚步,用奋斗给生命的图板上色,扛起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英烈的家书(长大后我就成了你)(4)

刘瑛子在国防大学读研时参观留影。

“接过你的枪”

作为英烈子女的梁文昌在信件中讲述,从军校毕业后,他回到了山西省军区,这是他的父亲梁宏国奋斗了二十余载的岗位。梁文昌从排长干起,带队、跟训、谈心,尽心尽责。母亲看到他穿军装的样子,有时候会感觉恍惚,因为父子俩实在太像了。

英烈的家书(长大后我就成了你)(5)

2010年国庆,梁文昌一家合影。

在梁文昌的记忆中,一家人很少一起吃过年夜饭,因为每年春节,父亲都把假期让给别人,自己值班留守。在一个难得阖家团圆的大年三十,梁宏国接到紧急电话,“老梁,马上赶回来,发生山火了!”山西省军区民兵应急分队是梁宏国一手组建的。他急匆匆换上衣服便出了门,给家人留下了一句话:“下次我们再一起吃年夜饭。”

可是这个“下次”,梁文昌再也没有等到。

后来,父亲在天津住院治疗。“日渐下降的生命体征让你的面容没了血色,可你还是笑着和我计划康复后的旅游行程。等我和妈妈出了病房,我透过门上的玻璃偷偷往里看,发现眉头紧锁的你,用牙齿把嘴唇咬得更加苍白。你明明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却还要在我们面前表现坚强。”梁文昌在信件中讲述,父亲的坚强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脑海里。

英烈的家书(长大后我就成了你)(6)

工作中的梁文昌。

在信中,梁文昌对父亲许下承诺,“爸爸,虽然你‘缺席’了我的军旅人生,但我来到你的老部队,接过了你手中的‘枪’,一定会用自己的努力延续你未尽的、挚爱的事业。”

责任编辑:钟煜豪 图片编辑:胡梦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