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江结婚习俗(苏州吴江地区的岁时习俗)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是新年的开始凌晨子时,家家户户抢先开门鸣放爆竹,俗语“开门六响,人财兴旺”、“开门八响,田稻丰收”早餐有吃汤团、小圆子、糖年糕、面条等食品的习惯,取团圆、甜蜜、长寿之意此日有不动刀、不扫地、不会客等习俗大人小孩上街都穿着一新初二起,亲戚互相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用红纸包好钱给晚辈,称“拜年钱”邻里见面互道恭喜,亲友间互访作客春节期间,主人泡甜茶待客有的地方甜茶用爆米或糯米饭糍干加糖冲就,甜茶后换冲清茶县西南部盛行用熏青豆、胡萝卜干、炙桔皮、炒芝麻等泡茶待客至亲好友来访要设家宴拜年活动一般延续到正月十五日结束解放后,春节定为国假日,各行各业放假3天服务行业及工厂节日加班加发工资各地在节前节后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组织对对联、猜谜语、套泥人、下棋、打球等各种文娱活动,以欢度春节值此农闲,亲友均在家中团圆,农村盛行初二至初五间举办婚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苏州吴江结婚习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苏州吴江结婚习俗(苏州吴江地区的岁时习俗)

苏州吴江结婚习俗

一、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是新年的开始。凌晨子时,家家户户抢先开门鸣放爆竹,俗语“开门六响,人财兴旺”、“开门八响,田稻丰收”。早餐有吃汤团、小圆子、糖年糕、面条等食品的习惯,取团圆、甜蜜、长寿之意。此日有不动刀、不扫地、不会客等习俗。大人小孩上街都穿着一新。初二起,亲戚互相拜年,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用红纸包好钱给晚辈,称“拜年钱”。邻里见面互道恭喜,亲友间互访作客。春节期间,主人泡甜茶待客。有的地方甜茶用爆米或糯米饭糍干加糖冲就,甜茶后换冲清茶。县西南部盛行用熏青豆、胡萝卜干、炙桔皮、炒芝麻等泡茶待客。至亲好友来访要设家宴。拜年活动一般延续到正月十五日结束。解放后,春节定为国假日,各行各业放假3天。服务行业及工厂节日加班加发工资。各地在节前节后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组织对对联、猜谜语、套泥人、下棋、打球等各种文娱活动,以欢度春节。值此农闲,亲友均在家中团圆,农村盛行初二至初五间举办婚事。

二、接路头 

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五日是五路神(东、西、南、北、中“五路”)诞辰。这天,农村到处敲锣打鼓,鸣放爆竹,焚香点烛,迎祭路神,以求五路神保佑财运亨通。此俗商界尤为隆重,解放后不兴。

三、猛将会 

相传农历正月十三日是猛将王-刘府上天王诞辰。解放前,吴江县内有猛将庙多处,较有名的是芦墟镇城司村猛将庙、草里村猛将庙、屯村集镇猛将庙。十三日前,农村普遍举行猛将会,有日会和夜会之分。解放后此俗废。

四、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这天,有吃元宵(俗称汤圆)的习俗。元宵夜,富有人家门首挂灯笼,大的镇上提灯游乐,俗称灯会。民国4年(1915年)元宵节,因灯会发生火灾,政府禁止灯会。35年元宵节,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吴江县各地举行灯会,盛况空前。1984年,各镇举办元宵灯会。之后,各地名灯云集县城松陵镇,景象壮观。

五、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日,农民将年糕油煎加红糖而食,相传吃了可以健身强骨,干农活不腰酸,故谓之撑腰糕。民间有歌谣:“二月二,撑腰糕,夹糖糯米加胡桃,小囡吃之增智慧,大人吃之铁腰板。”

六、春台戏

解放前,每年农历三四月间,由地方筹资乡绅出面,请京戏班到农村搭台演戏。剧团往往挂名某某大舞台。搭台的地方地势要比较高,经常搭台且台搭得好,请的戏班子又是有名气的地方便有了名气。吴江县内有名气的戏台如芦墟的高升台、大胜台,八坼的次之。解放后,50年代中期,县工艺京剧团(原名龙凤大舞台)不仅春节期间到农村演出,农闲期间也搭台公演。50年代后期,春台戏习俗渐废。

七、清明 

公历4月5日左右是清明节。节前后数日,家家到亡人坟前焚烧纸钱,培土修坟。吴江县有做青团子、煮藕、粽子作为祭祀先人的食品之习俗。清明时节,孩子们盛行放风筝(俗称鹞子)。解放后,机关、学校、团体都组织到烈士陵墓扫墓,敬献花圈。

八、立夏 

立夏日一般要称称体重,有吃麦芽塌饼、青蚕豆、苋菜、蒜苗等以示尝新,还有吃咸鸭蛋、黄鱼、海蛳、芽菱、油氽臭豆腐干等食俗。此日,新媳妇要给娘家送夏衣,娘家还送凉席等。解放后,立夏尝新的习俗仍存。

九、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旧时,家家悬挂钟馗像,门前挂艾叶、菖蒲以驱邪,吃黄鱼、喝雄黄酒,用雄黄在小儿头额上写“王”字,幼儿穿用仿虎皮布制作的老虎衣、戴老虎帽。此日,户户裹粽子,各行各业休业,市商相互结帐。现在,门前挂艾叶、菖蒲及裹粽子习俗仍沿袭。

十、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此日要晾晒衣物、书画,洗头,吃馄饨、面条。俗语“六月六,包点馄饨落一落”,“六月六,买点面来落一落”。为猫狗洗浴,以驱虱虫,民间谓此日是猫狗生日。

十一、雷斋 

相传农历六月廿四日为雷祖诞辰,松陵镇有雷祖殿(一作雷尊殿)。旧时,少数妇女自初一至廿四日吃素,谓之雷斋素。解放后,此俗已废。

十二、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日,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期,为乞巧节。妇女们置清水一盆,轻轻将绣花针投入盆中,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此俗现已不兴。七月七,西瓜即将落市,居民“买只西瓜切一切”,此俗至今流传。

十三、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家家焚烧纸锭或锡箔锭,供奉菜肴糕团,祭祀祖先。自此日起至晦日(月末一日)止,民间有用锡箔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放水灯(用纸做成荷花形,内置油灯,放人河港中随波漂流),称盂兰盆会。相传晦日为地藏王生日。这天,善男信女都到地藏王庙进香。夜晚在路旁、台阶下点棒香、蜡烛,俗称烧地香。解放初,仍有烧地香习俗。现在,中元节仅有一些老年人为亡人供奉菜肴,烧纸钱等,谓之过节,其他皆废。

十四、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这天,全家团聚进晚餐。晚餐后,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菱角、芋艿、藕、柿子等食品。此日,小辈要给长辈送月饼,出嫁的女儿要给父母送月饼,以表示思念娘家,亲友间亦互赠月饼。中秋吃月饼取团圆之意,此习俗至今沿袭。

十五、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是日,各家以新糯米粉制糕,谓重阳糕。吴江县民间有结伴登高观田园景色和赏菊的风俗。

十六、冬至 

公历12月22日左右为冬至节。冬至前一天,亲友间以食品相馈送。旧时,馈送食品均用筐、盒盛纳,称冬至盘。冬至日晚饭称冬夜饭,吃得早,睡得早。民间认为冬至夜最长,要睡个好觉。出嫁女子在娘家吃好晚饭后,必须赶回夫家。此日拜祭祖宗,仪式较为隆重,故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解放后,此俗淡化。

十七、腊月初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该俗起始于寺庙庵堂,此日僧、尼以蔬菜、花生、白果、红枣、米等一起煮粥,供香客食用,谓腊八粥,相传食之能消灾祛病。以后,民间也仿效。解放后,部分人家仍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十八、腊月廿四 

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民间称之小年夜。是日,家家户户打扫卫生,俗称掸檐尘,有除晦气、干干净净敬神迎新春之意。此日,家家户户做团子、作年糕。已出嫁的女儿要做2个或4个特大的团子,送到娘家孝敬父母。晚上,送灶神。相传灶神掌管各家祸福,每年此日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呈奏各家善恶。所以,每家备小纸轿一顶,将灶上的灶君神像请下来,置纸轿中焚化,或备纸马焚化送灶君上天,以团子祭送。除夕夜或年初四接灶神,各家在灶头上新贴灶神像,神像两旁贴联“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并祭以酒、菜、糕果。解放后,送灶神的习俗渐废,唯做团子的习俗在农村至今盛行。

十九、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无三十日的以二十九日代之)为除夕。除夕夜饭,家家聚宴,常年在外的已婚子女都赶回家吃年夜饭(称团圆饭)。晚饭菜肴丰富。尤其解放后,各家晚饭鸡鸭鱼肉齐全,并用其谐音及有吉兆特征者,如蹄子(提之),肉圆、鱼圆、蛋圆、虾圆(团团圆圆),豆芽菜(形似如意),青菜(有彩头),笋干(节节高)等等。民间习俗年夜饭不能吃完,必须有剩饭、剩鱼,取年年有余之意。夜饭后,全家聚坐,吃果点,通宵不眠,称守岁。长辈用红纸包钱赠给晚辈,称压岁钱(或称百岁钱)。子时一到,家家户户鸣放爆竹,辞去旧岁迎来新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