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土习俗(福州习俗上的禁)

作为历代相传的习俗,是指播及于社会和集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常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约定俗成,民众自发遵从一般在每一个地区,都有一种规范的惯常行为方式,成为不成文的关系民间风俗的规约如婚丧喜庆的习俗,便是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女子出嫁要赶在午前到男家,有的地方却要拖到午后或傍晚才许男家接亲,个别山村要俟日落之后迎娶前者,多在城镇,男家婚礼场面隆重而又简朴,而后者多在边远农村或山间,还保留古老的仪式“入洞房”,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福州土习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福州土习俗(福州习俗上的禁)

福州土习俗

作为历代相传的习俗,是指播及于社会和集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经常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约定俗成,民众自发遵从。一般在每一个地区,都有一种规范的惯常行为方式,成为不成文的关系民间风俗的规约。如婚丧喜庆的习俗,便是各地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女子出嫁要赶在午前到男家,有的地方却要拖到午后或傍晚才许男家接亲,个别山村要俟日落之后迎娶。前者,多在城镇,男家婚礼场面隆重而又简朴,而后者多在边远农村或山间,还保留古老的仪式“入洞房”。

习俗上,民间所谓“禁”,指的是一种不成文的“法令”,事实上已成为一种代表社会道德标准的无形约束力,代代相传,遵守不悖。如长乐旒峰村,过年不炊红糖和糯米浆的年糕,要蒸白米浆的白粿;拗九节不制作“拗九丸”(似元宵丸)而煮红糖和糯米粥据说这是祖辈的禁食,自成例俗。至于农业生产方面,蓄水、积水和用水,一些山村多列于禁俗,不轻易放水,也是一例。

所谓“忌”,指的是一地一时的风俗礼仪,历代相传,不自觉地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习惯。人人都这样说,也都这样做,形成“民俗”。如丧家子女要穿孝服,但出门办事或往人家宅院做客,定要脱下孝服,这“忌”在于“吊丧”;又如鲳鱼不请亲家,一些地方食俗上列为“忌菜”。

习俗上的禁与忌,多少都含着教化的意思。由于各地不一,必须入境问俗,尊重当地生活习惯和例俗。

福州习俗喜讲“三”

福州民间习俗,喜讲“三”,因为,三”和“生”谐音,生财有道,生子添丁,生活如意……都是从“生”衍发的。“三”便成为大吉大利的好数字。

结婚的礼金,三百三十三也好,三千三百三十三也好,就要取个“三”的字数;结婚的礼品,肉面也好,喜糖也好,也要取“三”字数;婚礼上“伴房”喝彩,也要取三遍,包括“连中三元”、“连生贵子”、“连年发财”等;闹洞房催新娘表演,也叫二三”。总之,“三”和“生”相谐声,喜日就爱“生”。

贺寿的礼品,匾书“寿比南山”;送物包括寿桃包、太平(鸭蛋)和面三色;回馈亲戚的,包括饼干、喜糖和糊三味。

盖屋竣工庆典,梁上悬挂红彩、竹篓和粽母粽子三种;喝彩要唱词三章,包括“三代同堂,长发其祥”等;赏给工匠红包,都要有尾数如“三块三”、“三十三”等。

总之,福州民间习俗喜讲“三”,用“三”,尤其尾数一定要有个“三”,以期生吉。古人数字的观念以三为最多,三为最神秘。由一阴一阳的一画错综重叠而成三,这与福州民俗喜“三”相连,尤见其实。

福州人喜红忌白

红青白绿黄五种颜色,福州民间崇尚红色。从红帖、红包、红烛,到红花、红肚兜、红寿幛,不论节俗还是喜庆,都崇尚红色。红纸、红布、红箸、红灯等都被列为引人喜好的用品和礼品。红纸写喜联,制封包;红布披悬,还可答礼;红箸可使用,也可谢礼;红灯自挂,也可送贺。

红,充盈着喜气,成为民间吉祥的颜色。即使年节上一些礼仪,也要贴上红纸屑或红纸剪的“喜”、“寿”、“福”字样。送寿的“太平”(鸭蛋),定要染红。如果丧事,处理完毕“回龙”也要披红回门。这是习俗上最为讲究的。

至于白色,民间最为忌讳,除了丧事披麻戴孝,以“白”志哀示孝之外,一般生活上避免使用白色的物品和衣着。尤忌穿白布、戴白花的人踏进人家的屋内。只有春联的联首留一白色,据说是明末朱聿键在福州登位,建号“隆武”,坚守抗清。后来,兵败汀州遇害,噩耗传来,恰遇除夕,福州城内人们不敢举丧,才在红联纸上端留白,以示哀悼。这便是福州春联纸红地而白端的来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