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是否是社会主义的唯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走向崩塌)

来自:前线客户端

苏联模式是否是社会主义的唯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走向崩塌)(1)

在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1917年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重要历史性事件之一。十月革命的胜利促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从而将世界社会主义由理论的、运动的阶段提升到国家的、制度实践的阶段,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跨越到了一个新时期。然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发展与辉煌,更出现了挫折与失败,并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告终。在苏东剧变30年之后,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度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原因进行剖析,有助于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借鉴。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91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74年,中间经历了若干个重要节点。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其亡也忽焉”的表象后面,显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综合来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节点显然就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放弃了党的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政权遭到当时诸多政党的抵制。在经历了国内战争的残酷斗争之后,苏俄逐渐确立了俄共(布)的一党政治。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立,正式确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共产主义政党领导的多民族联盟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都是19世纪上半期在欧洲勃兴的历史浪潮。自民族主义兴起之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就存在两种趋向,一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支配下,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的运动。二是在传统共同地域或共同文化范畴内,建立包括多个民族在内的统一国家运动。由此,当代世界就存在着单一民族形成的国家和多个民族构成的国家,即单一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在当代国际政治中,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政治最重要的行为体;在人类文明发展的竞赛中,民族国家也是最重要的竞赛主体。但是,现代国家的两种构成使得多民族国家在国际竞争中面临与单一民族国家不同的挑战。其一是来自内部的挑战。多民族国家有些民族中存在着分离和独立的倾向,使得多民族国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或大或小的民族离心力。其二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在国际竞争中,多民族国家总是面临着被他国利用的可能性,他国利用竞争对手的多民族现状,经常故意挑拨民族矛盾,制造民族问题,以便趁对手的混乱获得利益,从而打压多民族国家。这是现代国际竞争中常见的现象。苏联境内有100多个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苏联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社会主义联盟国家。1924年通过的《苏联宪法》中,保证各加盟共和国具有自由退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权利。也就是说,苏联的建立实际上兼顾了现代民族国家的两种趋势:建立统一的由多个民族组成的联盟国家,这是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各加盟共和国有自由退出苏联的权利,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观念和要求。可是,这两种趋势本来就是相互矛盾的,如何克服这种矛盾?苏联共产党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关键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共产党就是统一国家的纽带,具体机制为:苏联宪法第六条规定,苏联共产党在苏联社会中居领导地位。苏联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最高权力属于联盟中央,各加盟共和国虽然也设有党中央,但这个党中央本质上是联盟党中央的支部机构,服从联盟党中央的权威领导。这样,通过苏联共产党的统一领导,遏制和克服联盟国家中,特别是各加盟共和国中的分裂和独立倾向。正是在这种机制下,苏联共产党维系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作为苏共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却进行了轻率的变革。在民主化与公开性的旗帜下,戈尔巴乔夫忽视了党在国家统一中的重大作用,不顾社会环境的迥然不同,重提1917年布尔什维克曾经提出的“一切权利归苏维埃”。1988年6月举行的党的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作出进行政治改革的决定,把权力中心从党的机关向苏维埃机关转移,改革的方向确定为保证人民代表苏维埃的全权。戈尔巴乔夫此举无疑弱化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接下来必然是各种力量对权力的争夺,合乎逻辑的结果就是苏联共产党的联邦化,由集中统一领导的党变为各加盟共和国中央各行其是的党。1989年苏共中央9月全会通过《党在当前条件下的民族政策》的决定,放弃了苏共中央对各加盟共和国党组织的领导权。12月,立陶宛共产党即宣布自己是独立的党,紧接着,各加盟共和国的党组织纷纷宣布独立,他们将加盟共和国自身的权力视为最高权力,不再服从联盟中央的最高领导。到1990年俄联邦共产党成立时,苏联共产党完全联邦化了。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各加盟共和国党的权力与宪法规定的民族分离权利的结合,形成以加盟共和国为主体的独立浪潮。1990年2月至3月,苏共中央全会作出决定,同意修改宪法第六条,在加盟共和国各共产党已经宣布独立的情况下正式取消了苏共在苏联社会中的领导地位。这样,苏联共产党联盟中央不仅丧失了对各加盟共和国党组织的领导权,也丧失了对苏联社会的领导权,苏联共产党一步步成为毫无权力的空架子。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共产党组织在全苏联各地都被弃如敝屣,苏联共产党领导的大一统的联盟国家崩塌。当然,苏联共产党在苏联社会中有着全方位的地位和作用,远不仅是维系统一的工具。但非常明显的是,戈尔巴乔夫无视苏共的这一作用,确实成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最关键节点。来源:《前线》第8期,原标题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当代省思”作者:郭春生,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编辑:袁瑛 梁齐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