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修之人的心态(安静的人到底是有多可怕)

1.

《甄嬛传》里出场的后妃们,大家都说,端妃绝对是最大的赢家!在小说里,对端妃有一段描述:“端妃眼睛里是一片了然的云淡风清,一头乌黑的长发高髻挽起,步摇在鬓角上亦是生冷的翡翠颜色。”端妃是皇帝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比纯元、宜修都早遇到皇帝,甚至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但是随着一个个新人的出现,时间的流逝,感情渐渐被消磨,但是端妃是一个相当有实力的女人,她拥有极强的观察能力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口才,而且极擅隐藏和忍耐,最后成了最大的赢家端妃的实力实在太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封喉见血。

滴血验亲,甄嬛打乱了霏雯阵脚后,她马上说,谁家偷情不避讳着旁人?

潜台词:霏雯又不是甄嬛心腹,只是个小宫女都能天天看到甄嬛和温实初手搭手,可见这纯粹是捕风捉影。

当皇后在水中加白矾被发现后,她那句话是熹端敬三人中最有杀伤力的。

“是啊!您都是皇后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潜台词:母后皇太后还不够,要唯我独尊一个皇太后才舒服。

甄嬛小产嫁祸皇后,皇帝问端敬两人听见什么?

她的回话很有心理暗示作用,我只听见熹贵妃说什么害怕啊之类的话!

潜台词:是皇后言语威胁了甄嬛!

我估计皇后凉凉后悔死了,早知如此,当年害端妃被灌红花后,直接下药害死她算了。留端妃至今,竟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端妃说话不开口则,一开口必杀。

清修之人的心态(安静的人到底是有多可怕)(1)

2.

多看多听少开口

喜欢表达自己的见解是世人的一种偏好,无论是有水平的、没水平的,有知识的、没知识的,见过世面的、没见过世面的人,都如此。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偏好并不是一种好习惯,因为祸患就隐藏在其中。《讼卦》指出,“君子以作事谋始”就是告诫我们应该慎言畏出,缄默守声,不随便表达自己的心声及对外事、外物的看法,才不会惹祸上身。

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处世经验是:多看多听少开口。

这条经验不仅对年轻人有用,对任何一个指望混得好一点、过得开心一点的人都同样适用。

那么,多看,看什么呢?看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

假如你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就得把自己的精气神全部融入其中,弄清各种人和事的现存状态与变化规律,久之,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就变得跟局外人大不一样了,达到“神知神觉”的境界,这样你就有了一双慧眼,能随时发现有利于事业成长的机会。

当然,一开始你很难看懂周围的人和事,也看不见有什么很好的机会。但是,没有关系,多看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意识,使大脑进入激活状态,这样感觉会敏锐得多,对机会的嗅觉一定远胜常人,迟早必成为人群中的领跑者。

多听,听什么呢?听别人的经验之谈。

清修之人的心态(安静的人到底是有多可怕)(2)

3.

老于世故的人说:“一天学一个乖。”向谁学习?当然要向那些过来人学习。一个人的经历有限,即使时刻留意,见识也有限。如果有一双谦逊的耳朵,愿意听听别人的见解,那么,你就能将别人的见识变成自己的见识。

其实,不论他人地位高下、知识深浅,他的专业经验总有一部分足供你去学习。向甲学一点,向乙学一点,把片段零星的,渐渐组织起来,连贯起来,就能形成一套独特的“武功秘笈”,并助你打下一片属于你自己的天地。古今智者,莫不以此成大器。所以孔子感慨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为什么要少开口?它基于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当你急于开口时,没有心情去多看多听了。

第二个理由是,一个人说得越多,他的浅薄无知就暴露得越多,他就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重视了。一个说话随便的人,一定没有责任心。

俗话说“爱叫的麻雀不长肉”,在人群中,一个特别爱说话的人,最不可能受到重用,很难有什么出息。

清修之人的心态(安静的人到底是有多可怕)(3)

4.

特别爱说话的人为什么最不可能受重用呢?

其一,一个人特别爱说话,说明他自控能力不强,易冲动,经常因情绪伤害理智。试想,连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又能管好什么事?

其二,一个人整天叽叽喳喳的,总得有内容。他的生活经历有限,不知道那么多趣闻逸事,也没工夫读书,不可能天天给你讲世界名著。说来说去,无非东家长西家短,拿别人的隐私、缺点当作料,煲成一锅大杂烩。对这样的人,谁敢跟他交心交底呢?

其三,无论是谁,若想被人冠上“可爱”“可敬”“可信”“可亲”之类的字眼,一定要善于伪装,或者说“包装”——将缺点隐去,将优点突显出来。漂亮时装能包装外部形象,真知灼见能包装内在思想。可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有什么说什么,久之必然将自己的优点、缺点全部暴露于人前,赤条条无遮无掩。除非他“天生丽质”,毫无瑕疵,否则很难被欣赏。

其四,一个特别爱说话的人,总是不假思索地对任何事发表见解,好的意见与错误观点混杂,泥沙俱下,让人难取难舍,只好当废话听。久之,人们必然认为这个人没有见识,只会乱说一通。平时是没人重视他的,想散布流言蜚语时,才会借用一下他那张管不住的嘴巴。这种人很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社会上的小道消息,主要是靠他们传播开来的。

总之,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深刻。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行动一定吝啬。凡有道德者,不可多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我们绝对要少说话,尤其是有经验丰富的陌生人在座时。因为如果说多了,便是同时透露了自己的弱点及愚蠢并失去了一个获得智慧及经验的机会。

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本身不是金,只是一个炼金的过程。将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后,才谨慎发言,这样,他给人捧出来的总是金子,自然会被人认为是一个极有价值的人,因而受到重视和信任。

清修之人的心态(安静的人到底是有多可怕)(4)

谨言慎行

世界上的麻烦有一半是因为说话不当造成的,另一半是愚蠢所致。所以,说话不当的危害跟愚蠢是一样的。说话不当者未必都是愚蠢的人,但的确做了一件愚蠢的事。

几乎所有谈话中的失误或错误都是由于没有认真考虑后果造成的。所以,有家教的父母总要告诉自己的孩子两句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话,一句是“紧急言语慢开口”,一句是“话到嘴边留半句”。

清修之人的心态(安静的人到底是有多可怕)(5)

哪些话属于“紧急言语”,话到嘴边,应该留下哪“半句”呢?

(1)隐私或秘密不可轻易泄露。这两样东西,将暴露自己的意图和弱点。对方也许是朋友不是敌人,不过就怕他竟然是敌人或受敌人利用。

(2)留住自以为是的见解。人们都是根据有限信息进行思考并形成想法的,在信息残缺不全时,会形成偏见。加上感情倾向与情绪作用,会使自己的见解偏得更厉害。正如索罗斯说:“我们对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有缺陷,因为我们无法透过没有折射作用的棱镜看待这个世界。”

虽然每个人的想法都带有偏见,但掌握信息较多、比较理智、能有效克服情绪的人往往意见更正确,至少更令人信服。因为在一些人中,大家的见解都超不过他的见解。你看那些经验丰富的领导人,当别人进行热烈的讨论时,他却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等别人把想说的话都说完了,他再发表意见,一开口就语惊四座,让大家都觉得自愧不如。其实,他在保持沉默时,并非没有想法,只不过能隐忍不言而已。当他听完所有人的讨论后,掌握的信息已经比别人多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想法,自然胜过所有人。

(3).避免对别人发表不恰当的批评和指责。所谓不恰当,有多种含义:如果你看错了现象,误会了人家,批评和指责无疑是不恰当的。假如对方确有挨批的理由,是否批他,还得看风向。

比如,你这样做,是否对他确有帮助?是否会加深误会、激化矛盾?另外,如果对方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有改正的倾向,就没有必要对他说三道四了。

当你确定批评他是必需而且有用的,点到为止即可,把多余的废话咽回去。

(4).不发毫无价值的牢骚。生活本来就是不如意的事要占很大比例,你到哪里去找一个圆满的世界?已经吃到肚子里的东西,无论米谷糟糠,总是要自行消化的,岂能吐出来让别人心情难受?

(5).抛弃不着边际的废话。为说话而说话,把东家的长西家的短都搬出来当谈资,讲完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说了什么,这无疑是废话。那又何必要说?那又何必说太多?

清修之人的心态(安静的人到底是有多可怕)(6)

古语云:君子三缄其口。又云:不得其而言,谓之失言。如果你不能确定自己说的话对人对事有益无害,或者利多害少,那么不如不说。

说话是门艺术,不说话更是艺术

日本人际关系专家麻生贤太郎就曾经说过,“雄辩是银,沉默是金”。

聊天也一样,要学会留白。

借用徐嗖的一句话:懂得闭嘴是教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