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封建制度特点(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说起“封建”两个字,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属性,但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是两回事情。所谓封建社会,是指以地主阶级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剥削农奴为特点的社会结构属性。

封建制度,则指的是中世纪欧洲或者中国春秋之前的商周时代,君主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由诸侯各自统治领地中百姓的政治制度。

从这个角度上讲,封建制度下的社会一定是封建社会,但封建社会之中的政治制度,不一定是封建制度,比如中国封建社会中所建立的中央集权,以郡县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

中世纪的欧洲也处于封建社会,但因为不同于中国的文明特点,所以并未直接发展出郡县制等大一统王朝的制度,而是继承延续了独具特色的古代欧洲封建制度。

一、欧洲的封建制度,建立在以贵族庄园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其特点是经济模式相对分散,各行其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世纪以后,古代欧洲封建制度的继承与发展,与当时欧洲的经济基础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与中国古代自耕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同,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是以贵族农庄为主的贵族庄园制经济。贵族庄园制经济的两个突出特点,其一就是内部相对独立,其二是庄园主对庄园中的农奴具有非常强大的约束力。

欧洲封建制度特点(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1)

中世纪贵族庄园

第一个特点不难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大地上生产力低下,战乱不断,只有相对稳固的,拥有一定军事实力的贵族领主,才能在这样的乱世中自保,很多农奴为了能够得到贵族领主的庇护,从而成为贵族庄园之中的雇农或者干脆就是奴隶。

法国学者马克·布洛赫曾在《封建社会》中说:

“封建制度起源于蛮族习俗和罗马法的结合。”

而所谓的“蛮族习俗”,可以理解为在不稳定的社会中,人们自发的向强力者靠拢的现象。

这种处于防御性质的社会经济结构,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各种“堡”,为了应对外来威胁,其必须具备的两个特点就是有一定的军事防护能力,同时在被围困的时候,能够相对的自给自足,这就决定了封建庄园制经济的相对独立。

另一方面,因为贵族庄园制经济中,贵族领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因此在与农奴的关系之中处于完全优势的地位,这就促使在贵族庄园制经济体系下生存的农奴,对其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换句话说,就是贵族领主掌握着农奴的一切,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庄园制经济下的税收,或者说农奴应该付给贵族领主的“租子”,是要远超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大该每周4天要为领主无偿工作,才能换来三天给自己赚取衣食的机会。

欧洲封建制度特点(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2)

中世纪欧洲王室和贵族阶层

因为贵族领主们对农奴这种强大的支配权,导致农奴必须依附在贵族领主身边,成为其绝对意义上的附庸。

二、中世纪欧洲农奴们对领主的依赖性,贵族庄园制经济的独立性,促使封建领主和农奴之间的关系是单向依附,无法纵向延伸的关系

再回到主题,所谓“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附庸”,就可以看做是贵族领主庄园制内的那些农奴,是独属于领主的私人财产,国家或者是君主是无权指挥他们的。

中世纪欧洲领主权利的来源,是君主或者教会。但不管是君主还是教廷,想要成为其所分封的领主,除了世袭罔替的继承之外,则必须要为之付出忠诚,也即是要在君主或者教会征召时,提供军事及经济上的支持。

这有点类似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君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同时诸侯对君王具有听从其军事调遣,以及朝贡的义务。不同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不足以让中央王朝统治几千里之外的国土。

欧洲封建制度特点(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3)

欧洲古代君主

而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则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之下,在贵族庄园制经济的基础上,君主无法从军事上或者是制度上真正的打破民间的贵族农奴体系,只能在维持国家明面上的统一的基础上,相对放权给领主们。

“(封建领主制度是)建立在土地租赁制上的一个成熟体系,每个领主统领其下层附庸,对其征税,并对其享有司法权。”

这就形成了两个结果,其一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和每个经济主体,也就是每一个贵族庄园内部,贵族们对于农奴的绝对支配权,实际上在国家内部形成类似诸侯林立的局面。促使中世界的欧洲不管是从大的视角去看,还是从基础的社会组织结构去看,都是分裂要大于统一,这也正是中世纪欧洲诸国林立的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贵族本身往往也是君主册封的官员,同时由于这套贵族体系的强大,促使中央王权无法实现制度上和经济上的统一,而贵族领主则在自己的领地内,成为实际上的“君主”,有自己的法律,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土地人口。中央王朝只是对其拥有名义上的统辖权,这种社会制度之下,农奴们头顶只有一片天,即是贵族领主。

欧洲封建制度特点(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4)

中世纪农奴

至于君主,既不能为农奴们提供赖以生存的土地,又不能提供军事上庇护,也不能压制贵族,促使贵族和农奴之间形成类似中国古代普通百姓与士绅之间的那种形式上的公平。如此,百姓自然不会将忠诚赋予王室。

即“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附庸”,作为附庸者的农奴们,生死命运全操控在直接领主身上,因此其忠诚也只针对于直接领主。

三、欧洲封建制度造成其小而精的社会组织结构,有助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主义崛起和改革,但也留下诸多隐患

同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相比,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出现的时间较晚,匹配的社会形势是封建社会而不是奴隶社会。

正如前文所说,所谓封建社会与封建制度之间,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或者说从世界范围内,因为文明的多样性,促使这种联系在减弱。马克思提出“封建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提,是以欧洲的历史为基础的。

而在欧洲的封建社会下,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统治制度就是贵族庄园制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这种相对独立的贵族农奴制制度,所以被称之为封建制度。

欧洲封建制度特点(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5)

中世纪宗教

而将这种制度形式放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去考量的话,则更像是奴隶社会的分封制,而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郡县制。双方既有区别,也有共同点。

共同点主要是在少数人占据社会生产资源,剥削底层劳苦大众的封建社会属性上。而区别则体现在中国封建社会之下的郡县制,相对来说,比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更加扁平,其效率也自然更高。这也正是秦始皇建立郡县制以后,中国历史迅速前进,而中世纪欧洲却一直在原地打转的原因所在。

而从其后来的结果来看,则这种小而精的各自为政的封建制度,比大一统王朝的郡县制体系更加灵活,在面临时代变迁和历史进步时所能做出的反应也更为迅速。

近代历史上欧洲率先展开工业革命,率先开启大航海时代,率先开始资本主义革命并建立资本主义政权,最终成功的赶超世界其他各地,各自成为资本主义强国,而作为老大帝国的中国,却在关键的时刻,被庞大的官僚体系和文化束缚限制了脚步,并最终落得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命运,” 与双方之间各自不同的政治制度,是有直接关系的。

欧洲封建制度特点(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6)

但同样的,有利就有弊,迅速从封建制度中解脱出来,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欧洲,并未解决很多封建制度留下的问题。

“从封建制度和黑暗时代中醒来的人们,旧时代仍然缠绕着人类社会中所固有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距离被解决仍然差的很远。”

迅速变革的结果,就是留下隐患。

四、结语

公元九世纪前后,随着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欧洲历史上又一次社会变革也开始越演越烈,古老的奴隶社会已经不能满足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新生的封建社会制度尚没有完善。

在这种前提之下,很多原本罗马帝国的贵族,迅速的转变了自己立场,从奴隶主变成了领主,从而加速了欧洲社会变革的步伐。但与古代中国的农民起义不同,这种变革方式的加速,是自上而下的,而纵观历史,大多数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具备两个特点。其一,因为既得利益者的支持阻碍较少,推行迅速。其二,因为旧的社会制度没能彻底被去除,所以往往留下很多上个时代的影子。

很明显,欧洲历史上从奴隶主到贵族领主的改革,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进步,是由这些贵族或者说曾经的奴隶主们自身发动的,从上而下的改革。因为改革的不彻底,才促使奴隶制度等形式的余毒流传了下来,为以后欧洲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但同时,也因为这种改革的不彻底,促使下一次改革更快的到来,欧洲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开启工业革命,就与此有关。

参考文献:

《封建社会》

《资本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