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斩首为什么要午时三刻斩(古代斩犯人有如此多的讲究)

古代犯人问斩通常指得是砍头,从秦朝开始就有了。民间常说“秋后算账”就是从“秋后问斩”来的,为什么选择在秋天呢?因为秋天万物凋零,适合结束性命,春天万物复苏,通常是抓人,审讯,定案。冬天杀生则会影响春天孕育生命,夏天是生命孕育成长的时候也不适宜。

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对一年的死刑犯开始处置了。这里面的流程规矩可是非常多的,行刑当天,早上起来五更天做准备,差人到死囚牢提犯人,差人喊,道喜,送死囚犯上路叫道喜,把犯人身上的铁索绳子都摘了。摘了往外送,监狱里面的差人抓着囚犯送给外面行刑的差人,抓着犯人肩膀往外推,口里喊:交了,行刑的差人喊:收了,这就算交接成功了。如果监狱差人抓着犯人肩膀往外推,喊了:交了。行刑差人没抓住,囚犯一头撞墙上死了,责任归行刑的差人。

古代斩首为什么要午时三刻斩(古代斩犯人有如此多的讲究)(1)

一旦行刑的差人收了死刑犯,就要摁住了,连拉带扯的将犯人拉到大堂去,按倒老爷面前跪着,老爷这有一纸签,上面写着:监斩一犯人一名张三,名字不能用墨写,得用朱砂和茶水调匀了,用一支笔蘸着朱砂,喊犯人的名字,犯人喊:到!这条命就算没了,如果犯人不答应,旁边的差人也会帮他答应。接着老爷用蘸着朱砂的笔在名字上一勾,最后一笔要往外甩,勾完之后,笔往堂前一扔,旁边的人都要躲开,甩到身上晦气,但是只要这笔一落地,旁边的人都要抢着去捡,拿回家给孩子念书写字,将来能考上状元。

古代斩首为什么要午时三刻斩(古代斩犯人有如此多的讲究)(2)

接下来就要撕犯人的衣服,从后面领口开始撕,一撕到底,衣服往前扔。然后拿来绳子给犯人五花大绑,脖子一个花,两个肩膀上两个花,两个胳膊肘两个花。老爷把刚才写名字的纸签叠好,用一根竹竿往犯人脖子后面的绳子扣里一插,把人犯架起来往外走,杀在西,杀头在西面的菜市口,砍下来的头颅一般不能带走,除非有特殊原因。罪大恶极的人,死后不得全尸,一般的犯人不至于。

古代斩首为什么要午时三刻斩(古代斩犯人有如此多的讲究)(3)

犯人拉到到达菜市口,一般的犯人是自己走的,有身份的犯人可以做囚车,这里事先搭好了监斩的斩棚,监斩官坐在里面候着,身穿大红衣服戴着墨镜,为什么这身打扮呢,迷信的说法是可以挡着妖魔邪祟,大红色都是辟邪的。

当时间到了午时三刻,大约是现在时间的12:45,按照历法来说,这个时间阳气最盛,犯人这个时间被斩之后,阴气立刻烟消云散,连做鬼的机会都没有了。还有一个原因,可以压制死者的鬼魂,防止侵袭周围的人,这都是古人封建迷信的说法,也是传下来的规矩。这也是为什么罪大恶极的犯人要选择在午时三刻问斩的原因。

古代斩首为什么要午时三刻斩(古代斩犯人有如此多的讲究)(4)

问斩之前还要给犯人吃最后一顿上路的饭,叫斩酒片肉,其实就是一杯酒一片肉,一片一斤多的猪肉放开水里烫一下,半熟半生,没有任何佐料,往犯人嘴边一抹,其实这时候没人吃的下去,碗里立着一筷子,碗还有个破边,为什么平时吃饭碗里立筷子,家里老人不高兴,因为这是给死刑犯吃的。筷子立碗里就好像三炷香插在香炉里,象征着祭奠死囚的意思。别看这一壶酒一片肉,库里要拨款20两银子,各个朝代不一样。此时,刽子手反手侧身给犯人喂酒,没有正手喂的,所以吃饭的时候给人反手倒酒是大不敬。喝完之后,刽子手要将碗摔碎,越碎越好,碎象征着今天行刑很顺利。

古代斩首为什么要午时三刻斩(古代斩犯人有如此多的讲究)(5)

喝完酒吃完肉就要请鬼头大刀了,平时,鬼头大刀在城门楼子上小屋里供着,请来大刀,犯人跪好,大老爷喊一句,开刀问斩,犯人人头落地。

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