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

1982年9月,中共中央首次将“计划生育”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但是,鲜少有人知道,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已经有人先一步提出“计划生育”的设想,他就是中国“计生教父”——马寅初。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1)

马寅初

尽管从现在看来,计划生育的观念无疑是超前的,但在当时,马寅初却因为提出这一观点而被人诟病。

不过,他被诟病的原因不仅仅是提出了计划生育的观点,更是因为他纳了一个比自己小二十二岁的小妾,并和妻妾两人共同养育了七个子女。

作为接受过西方先进思想,前瞻性地提出了“计划生育”理念的知识分子,马寅初为何没能作出表率?

他的“少生优生”观是否符合当时的国情?他究竟是真正的实干家还是空谈家?

本期将带大家深入了解“计生教父”——马寅初背后的故事。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2)

马寅初

一、坎坷的求学之路

1882年,马寅初出生在浙江省嵊州市的“马树记”酒坊,该酒坊由马寅初之父马棣生所建。

马寅初从小便聪慧伶俐,也是马棣生心目中合格的酒坊继承人之选,但是,年幼的马寅初根本不想继承家业,他胸怀强国富民的抱负,自然不愿意被困在小小的一方土地。

为了外出求学,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马寅初多次反抗父亲的意愿,并在和父亲抗争无果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跳入江潭自尽,以死明志。

马寅初的执着并未打动他的父亲,但是幸运的是,他却因此遇上了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张江声。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3)

马寅初

张江声是马寅初父亲的朋友,当他听说马寅初为了外出求学不惜跳潭自尽时,立刻被这个执着的少年所感动。

在他的劝说下,马寅初的父亲终于松口,同意马寅初外出求学。

马父把儿子托付给至交好友,张江声看中这个年轻人身上不服输的劲头,也愿意扶持对方一把。

求学期间,张江声包揽了马寅初的所有食宿费,可惜的是,由于外商排挤,张江声的生意大不如前。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4)

北洋大学

为了不给张江声增添额外的负担,马寅初能省则省,就连平时读书用的油灯,都不舍得多加一根灯草。

皇天不负有心人,马寅初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1901年,19岁的马寅初考入了天津北洋大学冶金学专业。

毕业后,马寅初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之后,他的人生一路开挂,不仅获得经济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还进入了纽约大学研究商业。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5)

马寅初

1915年,马寅初拒绝了美国高薪诱惑,应邀成为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至此,马寅初正式开启辉煌的学者生涯。

二、才子的婚姻生活

作为当时中国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马寅初的婚姻生活和他的求学生涯一样精彩。

19岁那年,马寅初在家中长辈的安排下,与一位温柔和顺的女性结婚了。

在当时,延续香火是人生头等大事。

马寅初父亲放下狠话:“不结婚,不允许外出求学。”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6)

马寅初

为了顺利求学,也为了满足父母亲的期许,马寅初只好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这场包办婚姻。

妻子张氏是个没有多少学识的普通女人,而马寅初却是一位有着满腔抱负的有志青年。

一开始,马寅初对妻子张氏没有多少感情,张氏体谅丈夫学习辛苦,从不抱怨,默默做好为人妻的本分,对马寅初一直都是无微不至的照顾。

长久相处下来,马寅初也渐渐体会到妻子的好,两人的感情这才慢慢稳定下来。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7)

马寅初

婚后没多久,张氏便怀有身孕,并为马寅初生下了个大胖小子,这可把马家上上下下都给乐坏了,但是天公不作美,马寅初还没有体会到初为人父的快乐,儿子就因为染病不幸夭折。

儿子的意外去世成为笼罩在马家每个人心头上的一层阴霾,特别是马寅初的妻子。

张氏是个从小接受旧社会封建思想的女人,她认为只有为夫家传宗接代,生一个儿子,才是作为一个女人的使命。

为了尽快从儿子夭折的痛苦中走出来,张氏很快又怀孕了,不过这一胎却是个女儿,不甘心没能生个儿子,张氏又接连生下了两个女儿。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8)

马寅初

尽管马寅初一再表示自己并不介意孩子的性别 ,但张氏内心还是无比愧疚。

起先,马寅初还能安慰妻子,但是时间长了,家里的氛围越来越压抑。

马寅初也开始受不了,为了脱离家中压抑的氛围,马寅初把所有精力都倾注在学业上。

可他没有想到,无法产子的妻子竟然会动起了让他纳妾的想法。

三、纳妾

年少时期的海外留学经历塑造了马寅初的人生观、价值观,其中就包括他对婚姻的态度。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9)

马寅初

马寅初是一夫一妻制的坚定拥护者,他认为纳妾是旧社会的陋俗,因此对家里人为了延续香火,提出给他纳妾的建议无比恼火。

此时的张氏心里想的是为马家绵延子嗣,并不理会马寅初的真实想法。

马寅初本就与妻子聚少离多,再加上妻子与自己的心意不通,两人的感情慢慢变淡。

最后,马寅初还是没能抵过母亲的“一哭二闹三上吊”和妻子整日的以泪洗面,顺从家里人的意愿,纳了一房小妾。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10)

马寅初(左)

值得一提的是,这房小妾还是马寅初女儿的同学,年仅十三,比马寅初小了整整二十二岁。

如果从现代人的视角看,此举无疑是极不妥当的,但是,我们在评判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旧思想交替之际,虽然国家已经慢慢废除“缠足”、“留长辫”等陋习,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还是残留在每个国民的心中。

马家的家底还算殷实,马寅初本人又十分争气,哪怕是做妾,还是有不少女子愿意嫁入马家。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11)

马寅初和家人

由于对方尚且年幼,马寅初十分疼爱她,婚后,两人在家中长辈的催促下,生下了两男两女。

香火得以延续,马寅初的家里人终于不再对他施加压力。

可随后,更大的问题却接踵而至。

四、提出计划生育,成为众矢之的

1957年,在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马寅初对毛泽东直言不讳道:“人口太多是我们的致命伤,如果再不加以控制,不实行计划生育,后果将不堪设想。”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12)

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的设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我国国情。

根据1953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中国人数已经超过6亿,而新中国刚成立之时,中国不过4亿同胞。

马寅初预测,如果按照净增率千分之二十计算,15年后中国人数将达到8亿,50年后将达到15亿。

事实证明,马寅初的预测是对的。

截止至2022年,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14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13)

但在当时,根据国内的形势,此时提倡“节育、避孕”的马寅初自然成为众矢之的。

从1959年开始,短短一个月之内,就先后有200多篇批判马寅初的文章被发表。

周恩来惜才,曾劝马寅初写一份检讨,但马寅初在系统地梳理了一遍《新人口论》后,并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有任何错误。

有心人又把马寅初娶妻纳妾,生养七个孩子的事情翻了出来,指责他说一套做一套。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14)

马寅初和家人

就这样,马寅初背着 “披着学术外衣”的污名,辞去了北大校长的职务。

此时,他已有78岁的高龄。

五、批判与争议

纵观马寅初的一生,有受人追捧的高光时刻,也有过被万人唾弃的黑暗经历。

声名鹊起之时,他受各方军阀争抢,也被邀请任职于各大名校的经济学教授。

他被人攻击最多的,便是娶了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并在提倡“节育”的前提下,与妻妾两人共同孕育了七个孩子。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15)

但结合当时整个社会环境和马寅初本人所做的贡献来看,这完全就是吹毛求疵。

首先,马寅初娶小老婆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明确规定不得纳妾,单从他的行为来看,马寅初的所作所为完全合法。

在旧社会,女子十三岁结婚并不罕见,当时国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女子早早嫁人也是社会环境影响下的结果,马寅初虽然接受过新式思想,但他所处的环境仍旧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文化,娶妻纳妾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并不稀奇。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16)

其次,计划生育的设想并非由马寅初一人提出,当时已经有学者看出了中国人口剧增这一现状,并主张应当实行计划生育。

只不过他们并没有马寅初那股“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不敢言”的劲头,加上马寅初的社会地位较高,正好被针对并拿来当典型案例。

最后,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理念的时候,几个孩子都已经出生。

据悉,最小的孩子出生于1925年,当时中国的人口问题并没有这么严重,马寅初又如何能够预料三十几年后的事情呢?

马寅初谈计划生育(50年代计生教父)(17)

马寅初家中读书旧照

所以,笔者认为,任何一种理论都要结合当时的国情去看,无论是马寅初提出的“计划生育”还是现在提倡的“三孩政策”,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历史的产物。

没有一种理论是一成不变的,对于马寅初身上产生的所有争论,我们都应该以辩证的思维去看待,而不是揪住他过往经历中的某一点不放。

须知,世上永恒不变的就是变化,摒除个人喜恶,结合国情,客观辩证才是看待历史的正确方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