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味道手擀面(家乡的味道手擀面)

手 擀 面

家乡人制作手擀面时,先将擀面杖、面盆、方桌清理干净,再将面粉盛入面盆中,加水适量和成面团,而后用“捣拳”反复挤压糅合成“熟面团”,搬至方桌上,再用擀面杖使劲挤压使之筋道柔韧,然后再用擀面杖卷起,反复更换方向滾压,使之达到合适的厚度,最后来回折叠,菜刀切成宽度适宜的面条。

面条做成后与青菜及少许芋头一起做成糊糊面。口感好,易消化。

外婆味道手擀面(家乡的味道手擀面)(1)

外婆味道手擀面(家乡的味道手擀面)(2)

锅 塌 汤 村内百姓制作锅塌汤的食材主要是面粉、粯子、螺丝头、蚬子肉、丝瓜、韭菜等,辅料有食用油、食盐、味精、生姜、及大蒜头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村民粮食紧张,大米不充足,村民常以面食为补充。每年夏秋两季,锅塌汤便是村民经常食用的汤品之一。制作时清水和面搅拌至糊状待用,中火烧热铁锅,倒入食用油少许,铁铲涂抹锅壁,铁锅微冒油烟之时,用勺子舀糊状面沿锅壁上端四周慢慢倒下,再用铲子将其摊匀,待锅中摊饼半熟时,用铲子将摊饼铲离锅壁,沿锅壁四周再加油少许,继续文火加热。当锅中摊饼八、九分熟时,即将摊饼铲起出锅。冷却后将摊饼改刀切成“阔面条”待用。油锅将洗净的螺丝头、蚬子、丝瓜加食盐、料酒、姜片、蒜片少许焙至七、八成熟,及时加水煮沸,再将改刀的“阔面条”下锅,扬粯子少许使汤粘稠,然后放入韭菜少许煮沸即可。

此汤谓之“锅塌汤”。其味鲜美,清爽可口。

馄 饨 家乡人所说的馄饨不同于饭店或小卖部出售的馄饨。

包馄饨前首先要制作馄饨面皮和馄饨馅。将面粉和水在面盆中揉成面团移至方桌之上,擀面杖卷起反复挤压,使之柔和且富有韧性,再反复更换方向使用擀面杖滾压,待面皮如同纸张厚薄之时,来回折叠成10公分左右宽度的“条状面”,用菜刀等分“条状面”切改为方块,方块宽度每份8公分左右,接着将等分好的方块逐一散开重叠抹平,再次组成“面条”,菜刀迂回斜切“面条”成小“梯形”状,底边宽度8公分左右。一张张馄饨面皮最终形成后,微湿毛巾覆盖面皮之上防止干裂。

外婆味道手擀面(家乡的味道手擀面)(3)

图为元宝式生肉馅馄饨

馄饨馅制作更为讲究。纯肉馅食材均为人工剁碎的上等猪肉(精肉、五花肉)或牛肉,加葱花、姜末、食盐、味精等佐料调拌油焙而成;纯素馅食材为韭菜、冬菜、青菜、菠菜、芹菜等,亦可一两种素菜混搭,辅以鸡蛋、虾米、虾仁、油渣或捣碎的油炸面皮;荤素搭配的馄饨馅食材为猪牛肉末加少许蔬菜。馄饨馅所用蔬菜一概捡净、洗净、开水焯后挤干拧净,肉切成小块放置砧板菜刀切碎剁细,剁细的肉放入锅中加油料、食盐、葱花、姜末、鸡精等佐料少许,油炸焙至四五成熟时将素菜投入,铁铲搅拌均匀装盆待用。也有不焙炒直接用生肉做馅的,所有馄饨馅咸淡适中,偏淡为主。

家乡馄饨包法多样:有“簸箕式”、“卷式”、“捏式”等,个头较大。吃馄饨还得做“汤”,汤以鸡汤为上品,骨汤为其次,素汤为一般。汤讲究色香味及口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