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加生涯规划讲座(活动回顾职业规划)

学生参加生涯规划讲座(活动回顾职业规划)(1)

职业规划早知道

是SME-CDC精心策划的职业发展栏目,将紧密围绕“职业规划”这一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系列职业规划活动和文章,旨在呼吁同学们主动培养自我认知,探索职业兴趣,为本科阶段的职业发展道路做好前期规划。

学生参加生涯规划讲座(活动回顾职业规划)(2)

为了帮助同学们尽早做职业规划,经管学院现推出职业规划校友咨询项目。邀请校友以自身经历为视角,通过不同的互动形式,为在校同学的大学四年职业规划提供建议。

职业规划·校友有约是面向经管学生的职业规划分享论坛,为解答同学们所关心的普遍问题,目前已成功举办三场,话题分别为:

  • 商科生的职业兴趣探索之路
  • 升学VS就业 你Pick哪一个
  • 打开实习大门

现分享论坛中讨论的重点,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更多关于自我认知及职业兴趣的灵感与启发。

01

商科生的职业兴趣探索之路

Q:通过哪些途径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

陈浩男、甘晗磊校友都阐述了社团活动对于职业兴趣发现的作用:例如你善于做宣传组负责的微信推送、文案梳理等内容,那么相关突出的能力也可以运用到实习时的产品推广、制作上。

杨丹竹校友认为学校的自由选课可以帮助同学们涉猎更多,从更多选择中择出喜好。同时,交换项目也可以开阔视野,通过学习与本校不同的课程帮助深入了解所学,明晰对于专业的兴趣程度。

Q:有没有过迷茫期呢?在这个时候都进行了什么尝试?

不同的实习经历帮助你找寻真正热爱的工作。甘晗磊校友说:“其实找到更多不合适你的事物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吴瀚文校友现身说法,认为基于现状 个人兴趣逐渐职业化的这条道路可以尝试:他从专业选择开始没有明确规划,到实习时发现工作状态与自己想象中相差甚远,再到尝试不同领域的实习,不断试错;最后将个人的游戏爱好与专业知识职业化运用到手游项目组中。

而吕雪峰、陈浩男校友则认为在迷茫期多与倾向专业的老师对话能帮助你更加清楚专业内容、了解专业所需的显著特征,走出迷茫。

Q:所选专业和所选职业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

联系并不必然。但喜爱首先第一,它会促使你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以达到职业要求。所以兴趣和其促使的你从事的相关实习才更为重要。

Q:如何看待职业兴趣和现在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关联度呢?

甘晗磊学长说:“主观层面上讲,就算已经找到了喜爱的领域,由于互联网普遍存在的信息壁垒和消息几经周转而出现的变形都可能使得你向往的职位变得和你想象中不同;客观层面上讲,到了职业发展后期,现实的问题很有可能被摆在了第一位,让你不得不接受一些不喜欢的工作。”有些时候兴趣和职业之间的博弈会让人最终向现实低头:比如对于第一份实习的要求不能过高,也许是做着杂活,那么这个时候向正职人员、同事前辈的交流询问就显得尤其重要。

陈浩男校友说:“先进入大圈子之后再不断缩小范围。”也许第一份工作的内容会有百分之八十不喜欢,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内容是你喜欢的;接着通过不断的提升技能,后来的工作中喜爱与擅长的比重将逐渐上升。“而现在的工作百分之百是我所满意的。”

02

升学VS就业 你Pick哪一个

Q:你是在大学什么时候开始明确自己是升学还是就业方向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

罗佳薇校友说:做选择前可以评估本科后就业还是升学,哪个的ROI更高,职场需要的skill是需要本科还是研究生的学习经历才能具备,如果是通过实习经验的积累就可以获得,就可以的考虑先就业。同时有两个参考资源。

一个是找出target 公司最想做的工作岗位,看一下hard skills& soft skills是否具备,要具备这种能力是否一定要通过留学申研才能具备。Soft skills是否可以通过大学小组作业能实现,如果能达到80%的水平,就可以去投递。

二是参考role model,通过查看role model的LinkedIn profile,大学和工作后的路径,作为参考资源。

钟佳林校友说:研究生也是就业导向,研究生的学习对自己的帮助不会特别大,所以最终选择了直接就业,而且目前就职的公司是大二实习后拿到的return offer,计划申请MBA。

席高进校友提到:最初计划读研,但通过大二大三的实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兴趣,通过在海外交换项目也体验了海外留学生活,考虑到疫情的因素,以及出国留学的不确定性因素。最终决定先就业,于是全力准备秋招,拿到了心仪的offer,计划工作3年后再读MBA.

Q:明确就业方向后做了哪些准备?

席高进校友认为:首先就是线下实习,它能够提供真实的工作情景,切身感受工作氛围;同时参加校内行业俱乐部也能够结实相关领域的学长学姐,了解相关行业资讯。

钟佳林和罗佳薇两位校友也补充:多与前辈和学长学姐交流也能够从多视角提供适合的参考;去领英等平台搜索相关人员的经历与技能也能够帮助点对点攻破必备技能。

Q:秋招/实习笔试和面试的tips:

罗佳薇校友分享到:第一就是研究目标公司公众号,了解秋招的咨询线;第二就是根据目标岗位的不同及时更新简历;最后就是调整心态,寻找失败的原因,逐一解决。

席高进校友在建议对实习的笔试题目与性格测试等提前练习与准备的同时,也提出了变换视角这一概念:可以站在面试官的角度准备面试。

Q:怎么选择升学的院校?

吴晓峰校友分享到首先先确定读什么专业,接着确定这个专业有什么院校会开项目;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多申请,提升拿offer的概率 。

同时可以建立excel做批注ps location,成绩要求,学费,highlight等。

Q:研究生需要如何申请?

陈浩男校友分享到:首先应当注意时间线,提前1-2年选学校,同时准备 GMAT/GRE、实习、讲座等。其次最好提前半年准备好推荐信、成绩单认证等。

吴晓鹏校友以个人经验给出建议:标化考试建议先考GRE再考语言,GRE有效期更长且准备完后语言备考更容易。不一定要硬刷分数,尽量在大三下之前全部结束。写文书时可以选择中介,但不管怎样一定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复修改。Personal Statement更是需要捋清楚timeline,事件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Q:是否要读博:

吴晓鹏校友分享到:判断自己是否对课本上的知识本身感兴趣,判断自己是否想要去延伸知识,是否想要做原创的知识。如果对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可以考虑继续读下去。

03

打开实习大门

Q:第一份实习前做哪些准备?

首先在校内:可以扩充自己的活动经历,包括但不限于社团活动,学助,志愿活动等。另外,通过跟学长学姐及教授交流,可以明确自己实习的意义再为之准备。在明确自己感兴趣的具体发方向后,还可以在校内多学习相关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

其次在校外证书与考试是学习能力的证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选择性的考取ACCA等证书。也可以多多尝试,给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商赛与校内课程中的case study与project也是对自己商业研究等hard skills的证明。

Q:面对第一份实习你面对的挑战以及应有的应对方式是什么?

常遇见的问题就是会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在遇到不懂的一定要问,不要只知道蒙着头做。第二大的挑战在于没办法向面试官证明自己有能力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尽量networking一下,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避开非常激烈的竞争。也有认为自己的第一份实习并没有实现意义最大化的情况出现,在实习前没有对工作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不要觉得第一份实习只是一个被挑选的过程,应该珍惜自己的每一份实习。

Q:实习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首先通过跟同事的相处与沟通交流,了解实际的工作氛围,判断自己适不适合这个岗位,以及喜不喜欢这份工作。其次

能够不断地校正和验证自己的发展方向。真实的工作内容往往与我们在校内所学以及我们的想象有所出入。我们应当通过亲身的体验来感受与判断。

Q:实习为你之后的升学与就业带去了哪些帮助?

方泽宇校友分享到:海外许多一年制的研究生非常看重学生的实习经历,这对于申请研究生带来了许多帮助。另外,因为自己去中金工作之前已经在中金有了半年多的经历,这对最后收到正式工作的offer有很大帮助。

Q: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第一就是沟通能力,以及做PPT的能力非常重要,它可以让你有机会接触岗位中更加核心的信息。向上管理同样重要,应分清楚上下级与朋友关系,有时在不同的场合应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次就是责任感。实习也是对我们工作习惯与工作方式的锻炼与培养,应该认真且负责的对待。同时做好time management,自己判断好优先级。

至此,职业规划·校友有约系列论坛已经圆满结束。但职业规划·校友咨询项目还在继续开展。

线上面对面·校友咨询

为了让优秀的校友们能更深入地支持同学们的职业发展之路,校友顾问会持续提供线上一对一个性化职业规划咨询。

同学们可通过此链接,预约校友进行20分钟线上沟通。

https://apply.cuhk.edu.cn/matrix-base/rs/plan/SMEAC

学生参加生涯规划讲座(活动回顾职业规划)(3)

-校友顾问大合照-

结语

真诚感谢校友的大力支持,用宝贵的业余时间与同学们深度交流,指导同学们的职业发展。

最后,我们真诚希望这个项目能启发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主动培养自我认知及职业兴趣,为未来职业道路的选择做好前期规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