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中的人生观世界观 苏轼苦中作乐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观世界观 苏轼苦中作乐(1)

元丰三年(1080),“乌台诗案”之后的苏轼被贬谪到黄州。

苏轼在黄州担任的是团练副使一职,这仅仅是个虚衔,不但没有实权,连官俸也没有。实际上就是一个戴罪的囚犯,活动轨迹也不能出当地县城管辖的范围。

被贬伊始,苏轼对于自己的遭遇也感到戚然无助,但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纵观苏轼一生,贬谪不断,但都善于苦中寻乐,并不一直愀然忧虑,可谓:“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

元丰四年(1081),苏轼开始成为农夫子,开垦荒地建设农田。黄州在当时虽为一荒远僻壤,但亦算隐逸幽居之地。也正在这一年,他开始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观世界观 苏轼苦中作乐(2)

这里的他远离了官场斗争的漩涡,过上了庄子所描绘的简朴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朝则担水汲田,夕则添灯夜读。读至酣畅淋漓处挥毫泼墨一气呵成,笔翰如流未尝壅滞。此悠然兴致,好不快哉!

这一时期的苏轼算是归隐山林的状态,他感受到了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作之趣,也体会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般闲逸心境。还把《归去来兮辞》略作修改,教当地的农夫一起歌唱,在耕作之余亦是一大乐事。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观世界观 苏轼苦中作乐(3)

在这种自由的生活影响下,引起了他精神的变化,这一时期的苏轼留下了不少经典名作。元丰五年(1082),他写下这种极具清泠意境的词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也写下浩淼广阔,包举有力堪称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观世界观 苏轼苦中作乐(4)

同年仲夏七月十六日,苏轼与道人朋友杨世昌夜游赤壁。那个夜晚的月亮丰如玉盘,清亮莹白,似静影沉璧般涌入江流。此金白水清之象,人间之至景矣!

苏轼和友人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不一会白雾笼罩江面——“水天一色,顾影长啸,不知身之寄于旅。”

斯时只觉人如天上坐,船在雾中行,任其漂流,随意所致,二人开始歌唱,拍船舷为节拍。唱出了:“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传世名篇《前赤壁赋》就是再这样的环境中创作出来的,其文辞似汪洋大海般浩然纯粹,其意境夷旷,内体至仁。赋中展现了其广阔的宇宙意识和立体的时空思维,同时也臻入道家的神仙之境,苏轼体内的纯正气数在赋中展露无遗。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观世界观 苏轼苦中作乐(5)

此处摘录一小段《前赤壁赋》以供诸君欣赏——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观世界观 苏轼苦中作乐(6)

元丰六年(1083),一天夜晚苏轼夜不能寐,着披风至承天寺在月下敲门,与张怀民到夜中漫步。是夜明月皎洁,灿灿星光点缀于临皋亭,偶然间苏轼来了兴致,于是《记承天寺夜游》顷刻间便出世——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观世界观 苏轼苦中作乐(7)

在少有的知音面前,这瞬息间的快乐流露出苏轼宁静欣悦的精神。同样在月下“推敲”的贾岛曾写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但彼时的他没有苏轼这般幸运,毕竟知音亲临现场可遇不可求。

苏轼的宽阔胸怀总是能于贬谪之地创作文辞昭然意境旷达的诗词,他并不会无限感怀命运的跌宕和多舛。他的仕途之路虽然却充满艰险和苦涩,几起几落,但并不妨碍他创作出不世出的诗词,甚至于某种程度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

苏轼诗词中的人生观世界观 苏轼苦中作乐(8)

人生的境遇虽然无常,有时候顺势而为比完善自我的气数更为重要。于无常中苦中作乐,韬光养晦何尝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最后,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为结尾——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于壬寅年季春癸巳日戌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