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怎样定义一个人的优秀(心理学追求完美)

摘要:

1、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先完成,再完善,不求完美,先完整地做完,再去补充和完善,不必去追求完美,因为完美不符合客观规律。

2、完美主义,对自己很苛刻,对身边的人也会如此,特别是对于自己的家人、孩子,完美主义的父母,可能会让孩子出现很大的问题。

3、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是幻想着自己可以有强大的能力,更是一种自卑,是惧怕自己如果不完美,在一个不完美的环境状态下,就会受到伤害,这是人格虚弱的表现。

心理学是怎样定义一个人的优秀(心理学追求完美)(1)

我经常在说,改变一个人的最终途径,就是两条,一个人爱人,和他人建立关系,爱具体的人,一个人做事,投入到具体的事情中。

但是无论是和他人建立关系,还是做事情,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受挫,会不顺利,在结果上,肯定会有瑕疵,会有不完美,这对一个完美主义,或者对一个自恋的人而言,他接受不了。

1、完美主义,以及自恋者,往往活在自己的想象中

在我的很多学员和来访者中,有很多完美主义者,当然可以说有很多的自恋者,他们想的就是要么我就不做,要么我就要一出手就要做到最好,如果做不到最好,做不到完美,我就攻击自己,我就觉得自己很笨、很蠢,亦或者他们会去攻击别人。

他们做不到容纳自己,更不可能去容纳别人,他们对自己很苛刻,对别人亦如是,可是我们是一个普通人,并且可能是一个带着问题的普通人,我们势必会磕磕绊绊,会犯错,会做不到完美,这不就是一个现实吗?

我想任何时候,臣服于现实不会有错,我们会发现一些自恋的人,他们在头脑中幻想着自己有非凡的容貌、才华,自己能力强大,自己一出手就能搞定所有。

可是这些想象没有去触碰现实,没有在现实中去检验,这些想象是虚幻的,为了保持想象,于是他们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不愿意和他人打交道。

心理学是怎样定义一个人的优秀(心理学追求完美)(2)

2、完美主义,以及自恋者,为什么要拖延

想要把事情做到完美,可是真实世界是不存在完美的,完美只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中,这是一种自恋的想象,那做不到,又不承认,就只能拖延。

比如有一个来访者,他想满分通过一项高难度的职业资格考试,理性分析,动用智力判断,他知道那很难,于是他就拖延着不去报名,错过了报名日期,于是就自我安慰,不是自己没有满分考过,而是因为自己错过了报名时间,这更容易让他接受。

很多的拖延都有这样的逻辑在里面,拖延就是太想要一个完美的结果,而正常做事情的过程应该是先完成,再完善,不求完美。

先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情比什么都重要,先完整地做完,你就已经及格了,那如果有时间、经历,以及能力,就再完善一下,这样的过程符合大多数人。

当然你我都是普通人,都是大多数人,我们也要这样容纳自己,给自己一个宽松的环境氛围,这样做事情就会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滋养。

那如果我们对自己就是特别苛刻的话,做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损耗,我们就很难投入其中,很难做好这件事了。

心理学是怎样定义一个人的优秀(心理学追求完美)(3)

3、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甚至是一种自卑的做法

我们刚刚论述了,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是想象着自己能做到极致的状态,不接纳自己是一个带着问题的普通人,可是过度的自恋和过度的自卑,本质上是一样的。

一个人为什么凡事要做到最好呢?一定是有不得不的理由,对此精神分析心理学给出的解释是,在他的潜意识里,他认为如果做得不好,自己就“活不下去”。

这就好比一个物种,他很脆弱,他对环境的要求很苛刻,比如周围不能有细菌,比如要有特别苛刻的温度等。

那这样的分析,在我的很多来访者身上也被多次佐证了,比如下面这个心理咨询中的例子:

来访者张静(化名),她对自己很苛刻,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容易体验到焦虑,她有一个控制的母亲,有一个严厉的父亲。

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呵斥她、贬低她,父母重男轻女,对自己经常忽视,而对自己的弟弟集所有的宠爱于一身。

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与关注,张静就会把事情做到最好,引起父母的注意,引起父母的关注,大人对小孩子的爱与关注,就如同阳光之于植物,是特别重要的。

所以在张静小的时候,把事情做到完美,获得爱与关注,是自己“生存”的必要方法,从小她就形成了这样的心理习惯,长大了依然在延续。

可是事实上她已经长大了,不必再费尽心机做到完美了,追求完美的那个状态,是特别耗费心力的,即使她不完美,她现在的家人也能接纳她。

心理学是怎样定义一个人的优秀(心理学追求完美)(4)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今天论述的“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更是一种自卑”的内容,下面我们再简单总结一下。

追求完美,是一种自恋,更是一种自卑:

1、追求完美,是不承认自己是一个世俗的普通人,甚至是一个带着问题的普通人,是在头脑层面想象自己有非凡的能力,自己一出手就可以让事情呈现出完美的状态。

2、完美主义,会有明显的拖延行为,在做事,做选择的时候会犹豫不决,黏黏糊糊,在和他人的关系中,也会黏黏糊糊,做事情,建立和他人的关系,对于他而言是一种损耗。

3、完美主义,不仅是一种自恋,可能更是一种自卑,是惧怕在不完美的环境状态中,自己就“活不下去”,这是对自我虚弱的担心和焦虑。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本专栏《活出自己的心理学大课100讲》的其中一节,这是一个持续性更新的系列专栏,下一节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