捶打与揉捏(抚摩与抚摸)

抚摩与抚摸金童,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捶打与揉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捶打与揉捏(抚摩与抚摸)

捶打与揉捏

抚摩与抚摸

金童

抚摩和抚摸是两个不同的词语,但不少人经常把两个词混淆使用。我在百度上查了“抚摩”一词的解释,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抚摩,无目的的来回玩弄和移动”。而百度百科对抚摸的解释是:“抚摸,词语。指用手轻轻摩挲。”我觉得百度对这两个词的解释很不准确。

我认为,抚摩和抚摸,抚字的意思应该是一样的,“抚,轻轻地抚动,用手在物体上轻轻地抚动。”摸和摩却不同,摸是用手在物体上轻轻地缓缓地滑动。摩的基本释义却有摩擦、摩挲、切磋和研究的意思。

对于抚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切身的体验。小时候我们都受到过妈妈对自己的抚摸,那是最亲切最温暖最轻柔的爱抚,妈妈的抚摸会让我们消除痛苦和恐惧,解除疲劳和烦恼,进入甜美的梦乡。长大后我们也会抚摸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喜爱的人和物,这是希望通过抚摸把自己的爱传递给自己喜爱的人。

抚摩也应该是大多数人都有过的行为。比如,看见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我们会通过抚摩来识别衣服布料的质地。

因此,抚摸的含义应该是“通过有意识地用手指或者手掌在物体上轻轻地按抚和滑动,把自己的感情和关怀通过手传达给对象的行为。而抚摩的含义应该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用手指肚在物体表面轻轻地触摸和滑动,从而获得手指抚摩后带给自己对物体的体验和感受。”

分析到这里,是不是可以说,抚摸是对自己关心或者爱护的人和物的爱抚的行为。抚摩是对自己不太了解或者希望了解的物的探究或者尝试的行为。两者都是主体的行为表示,但是一个是主体对客体的表达,结果重在客体的感受。另一个的结果却重在主体的感受。

关于抚摩和抚摸有没有区别?网上有不少人提问,我看见搜狗问问上有一个问答:“抚摩”与“抚摸”的区别是什么?回答是“两者的力度不同,抚摸是比较轻的,仅仅轻微接触到对方;而抚摩则是比较用力的,会使对方产生疼痛的感觉。”看了我以上对抚摩和抚摸的解释,你会不会觉得搜狗的回答非常可笑呢?不仅可笑而且可悲。我们有这么多的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家学者,竟然回答不出抚摩和抚摸的含义和区别。

其实,古代也有不少人用抚摩或抚摸创作诗词,很多人也是分不清楚,经常混淆使用的。倒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有一首诗《蟾蜍砚滴》:

“铸出爬沙状,儿童竞抚摩。

背如千岁者,腹柰一轮何。

器蛟瓶罂小,功于几砚多。

所盛涓滴水,后世赖馀波。”

他的诗讲的就是儿童对瓷器的抚摩,用法是完全正确的。

从刘克庄的诗中可以看出,对抚摩最有体会的人必须是自己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而对之体会最深的,可能是收藏爱好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刘克庄的诗是一个例证。而我喜欢上收藏以后获得的体会也是一个例证。在收藏之前,我对抚摸和抚摩也搞不清楚。

众所周知,收藏最重要的是辩伪,也就是识别收藏品的真伪。鉴定的方法最基本的是“看和摸”,用眼睛看是眼的经验的积累,看得多了,时间长了,练就了火眼金睛就是眼力。用手摸是手感的经验积累,久而久之可以凭借手感来鉴别真伪和断代。不同的物体在手的抚摩过程中,带给你的感觉是不同的。抚摩产生“冷、热、温、润,粗、细、滑、涩,平、凹、凸、糙”等等感觉,从而带给你愉悦、温润、柔和、细腻、舒适、难受等体验。通过这些不同的感觉和体验,慢慢地就可以积累起对不同物体的认识,成为一个收藏的高手。

一个真正的收藏家不仅仅要学会辩假识真,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赏玩。只有在赏玩中深化对藏品的认识,从藏品中吸取文化和历史知识甚至灵感,使自己的心灵在赏玩中净化,修养在赏玩中提高,才算得真正悟到了收藏的真谛。而赏玩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抚摩。通过抚摩去了解藏品,认识藏品,感受藏品。

在我的收藏体验中,抚摩的最好对象是玉器、瓷器和木器。广义的玉包括了美石,寿山石、鸡血石、绿松石、宝石、钻石、翡翠等等。抚摩玉石一类物品,给我感觉最好的是和田玉籽料,如果是一颗和田籽料极品在手的抚摩下,会产生温润、细腻、柔软的感觉,好像玉石也有了生命,在对你述说,和你交流,让你的心情越来越愉悦和平静。田黄石也有这样的感觉,其他的玉石就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木器也是需要通过抚摩来鉴别和欣赏的,不同的木料带给你的感觉大大不同。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木抚摩的感觉最好。

谈到对瓷器的鉴赏,抚摩尤其重要。不同时期不同窑口的瓷器,在手的抚摩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在对众多瓷器的鉴赏中,能够让我在抚摩时产生心灵悸动的只有汝窑瓷器。因此,我在10年前,曾经在我的一篇博客中提出,汝瓷有三美:釉色美、形制美、手感美。我认为,如果手感不美的所谓汝瓷肯定不是汝瓷。我在该文中说:“瓷器的手感是鉴赏的重要方面,好的瓷器,如婴儿肌肤细腻光滑,但能把瓷器的手感誉为美的,恐只有汝瓷。有人说汝瓷抚摩的感觉是玉质感。其实,这个说法不准确。汝窑瓷器在手的抚摩下,不仅会感觉有如丝如绸的柔滑,如弦如琴的倾诉,更是能使人在抚摩中产生心灵的悸动,让人从心底升起极致的美感和无限的愉悦。”

从开始收藏以来,我抚摩过的东西多也,但是能够让我在抚摩中产生心灵悸动的,只有汝瓷。难怪,收藏界公认,历代瓷器,汝瓷为魁。李苦禅先生曾说,博物馆如果没有汝瓷,不能说是真正的博物馆。台湾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霖灿先生,曾经在其大作《中国美术史稿》中提及,1961年,英国达维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 )坐着轮椅,由伦敦飞到纽约,住了三个月花了上万美元,就为了赶在博物馆开馆上架陈列前抚摩一下“瓷器之花”的北宋汝窑古瓷。爵士在欣赏汝瓷后激动地说:“我一个鉴赏中国瓷器的专家,若生前没有在这里抚摩到一件中国汝窑瓷器,我死都不瞑目。”达维德先生在抚摩以后,会不会和我一样产生心灵悸动呢?应该会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