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

最近一部国产剧,刷爆了爸妈的朋友圈。

在鬼神怪力、傲娇有病的暑期荧屏档。

这才是接在地气上的一股清流

《小别离》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1)

初闻片名,鱼叔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张爱玲的小说《小团圆》

只是《小团圆》讲的是千回百转的爱情

《小别离》讲的则是千随百顺的亲情

小别离,指的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别离。

聚焦的是中国式教育

直指现在中国家庭的出国热

准确地讲,是低龄化出国热。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2)

而现在,流行的是中学生的出国热。

由于国内就业形势的严峻,父母都想送孩子出国念书。

一是为了镀金,拿个含金量高些的文凭,再是可以掌握一门外语。

这样有利于更好找到工作。

黄磊对于「小别离」,说过这样一句话:

这世上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之爱,最终指向别离。

简直不能更戳中鱼叔!

父母为了孩子,甘愿送他们去更远的地方。

但这一别,其实一点都不小。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3)

日本孝行委员会出版过一本书,叫《别以为还有20年, 你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其实只剩下55天》。

书中提到与父母分割两地的年轻人,一年当中,只有大约6天和父母见面。

尽管只有6天,但一天当中,和父母实际相处的时间又不到半天。

最后得出,余生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其实只剩下55天。

2个月都不到!

很多中国孩子,从初中开始就和父母分离。

如果异地念大学,再就业,真正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数。

在当下的环境里,悲伤的不是小别离。

而是小团圆。

余生大把时光,团圆如此之短,别离如此之长。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4)

《小别离》探讨的正是这种离别的爱。

但它刺中的正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围绕中国学生与家长的相爱相杀展开。

整部剧接地气,很有代入感。

很多情节就是现在中学生活生生经历过的!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5)

海清饰演的霸道虎妈,甚至让网友直呼:

我妈上电视了!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6)

黄磊饰演一位好脾气的猫爸

总能将家庭矛盾机智化解。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7)

这两个现实中的师徒,终于有机会合作了。

扮演他们女儿的是演技派小花张子枫。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8)

自从看了《唐人街探案》,鱼叔对张子枫最后那一抹温柔的抬头笑,至今挥之不去。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9)

她在剧中的名字叫朵朵,和黄磊现实中的女儿名字一样。

她在学校的成绩忽上忽下,中等水平。

海清对女儿贯彻「重点学校即是王道」的政策。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10)

她那句「上不了重点高中,就上不了重点大学,上不了重点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

浓缩了中国教育的现状。

也像一句咒语,伴随我们整个青春时代。

在海清的眼中,分数代表一切。

85分是优,84.5分是良。

差0.5分就不行!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11)

这让鱼叔想起韩国电影《4等》里的妈妈。

母亲对名次看的十分重。

她觉得孩子以后想过怎么样的人生,是名次决定的。

4等的意思,是第四名。

男孩很喜欢游泳,但每次比赛都只能得第四名。

而妈妈花钱让他学习游泳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名次。

如果拿不到名次,就失去了学习它的意义,也不能凭它在社会立足。

不拿第一名,就无法继续学习游泳了。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12)

男孩终于知道了成人世界的规则。

所以。

最终他选择了成为第一名。

他完成了母亲的夙愿,但他并不开心。

因为他只是单纯的喜欢游泳,而不想把它变成一种比赛。

可谁能说执拗于第一名的母亲,错呢?

因为这个社会,不就是喜欢精英嘛。

所以海清为了女儿,哪怕别离,也一定要将其送出国,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没想到,几乎拆散了这个家。

相比黄磊海清的中产阶级,另一个家庭是普通工薪阶级。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13)

他们家境一般,却有一个小学霸女儿琴琴。

琴琴本来不需要父母操心,是清华北大的料。

但妈妈却认为,女儿在国内拼不了爹妈,就只能靠自己,去国外闯荡。

但自己是社区医生,丈夫是出租车司机,家里没有条件。

她甚至想要变卖房子,支付国外高昂的学费。

因此,夫妻二人争吵不断。

孩子深受其害。

第三个是土豪家庭。

有一个成绩很差的混世魔王儿子。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14)

完全有出国条件,但父亲只是为了缓解儿子与继母的矛盾。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15)

这三个不同经济条件的小家,代表了当今中国社会的无数个家庭。

中国教育,是为了成材。

成材是为了在社会立足。

然而,仅在教育过程中,或者说在出生时,起跑线就已分明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16)

残酷的社会竞争制度,隔阂了富家子弟与贫寒子弟。

所以常言道:

寒门难出贵子。

虽然这不是绝对,却影响了当下无数个家庭。

普通家庭的父亲,有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

人有钱任性,咱没钱认命。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17)

这是该剧的一方面寓意。

三家人,各家有各家的烦恼。

三个小孩,各有各的痛苦。

但统一的都是,父母与子女相爱相杀的离别之爱。

一生中总想掐死对方几次的,除了夫妻,大概就是父母与孩子了。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18)

更年期的父母,总是很不可理喻。

而青春期的孩子,也对父母说尽了世界上最难听的话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19)

剧中的朵朵,在自己喜欢的英语家教被妈妈赶走后,甚至对妈妈说出了——

你就是嫉妒人家比你年轻,比你漂亮。

不过脑子又伤人,这是我们叛逆的常态。

而身为父母,他们以一颗可怜天下父母心,想要复制我们的人生道路。

争执在所难免。

剧中的海清就误会女儿早恋,甚至翻看女儿隐私。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20)

这让小绵羊女儿终于爆发。

然而,不可理喻的父母也许在狂骂你之后,都会背后暗自难过。

黄磊就和海清,在和女儿吵架后,相拥抱头痛哭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21)

黄磊哭着说,朵朵小时候很乖,我感觉每年都一样。

怎么今年就突然什么都变了呢。

全天下,能毫无原则原谅你所有错误;

能在你大发脾气后,还要哄着你吃饭的人

只有你的父母。

然而严苛刻板的中国教育,却隔阂了中国几代父母与子女。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22)

中国教育的弊端,,就是让家长和孩子饱尝离别之苦。

漫长又难熬。

由于地区之间的教育不公,社会对精英的攀附…家长不得不将孩子送到更远更好的地方接受教育。

这种人为的别离,是中国父母与子女的病痛。

《小别离》刺中的别离之痛,正是中国教育失败的表象。

鱼叔想到了伊朗电影《一次别离》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23)

妻子希望一家三口移居国外,因为她不想女儿在伊朗这样的环境中长大。

但丈夫坚决反对。

因此两人对薄公堂,准备离婚。

影片的最后是一个丈夫和妻子在法院长廊里等候判决的长镜头。

在鱼叔看来,如果是现实中的延续。

这一次的别离,可能是一辈子的别离。

那些年陪爸妈看的毁三观剧 这部良心国产剧(24)

《小别离》的温暖在于,终有大团圆。

但血淋淋的现实是,很多中国家庭得到的只是小团圆

独立鱼电影原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