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君子不重则不威(不患人之不己知)

《老子》里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与知人一直被认为是人生最难的两件事情。人生自知才能有分寸,有审度,才能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知人才能有进退,有分辨,才能区分正邪,亲贤远佞。

所以,从避祸这个角度上来说,知人比自知要更加紧迫,更加重要。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是说: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之君子不重则不威(不患人之不己知)(1)

这一则是《论语▪学而》的最后一则,在第一则里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可见对于被外界了解,被外界接受这一点,孔子一直都认为不必过于强求,能被人知固然可喜,不被人知,也不必过于的担心。毕竟,不被人知才是生活的常态,在这一点上过于的执着,反而说明你自身的道德修养不够,落入下乘。

我们都渴望被别人理解,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在寻找伴侣时,我们对“善解人意”的追求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人人生而不同,要想让别人对你的感受有切身的体会,是非常难的,因此才有了人们对“读心术”和“他心通”的幻想。

论语之君子不重则不威(不患人之不己知)(2)

鲁迅就曾经说过“人类的悲喜是不相通的”,你自己的感受只有“征于声,发于色”之后,外人才能了解一二。

所以,对于被人知这一点,我们不必要求过多。

这一生,我们能够找到一个与自己一起痛苦,一起欢笑,一起分享的人,就足够了。

而知人则是我们处于社会之间,与人交往时的必备技能。

所谓“人心隔肚皮”,单看表象,人人都是一副笑脸,处处都是以礼相待。但在那一张张礼数周全的笑脸背后,藏着的是质朴纯真还是鬼蜮心肠,需要我们仔细去判断,去思考。

我们要懂得区分,哪些人是可信任的,哪些人是要防备的。

身处职场社交圈,我们难免与他人有利益纷争,而有利益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就要分个上下高低。

我们虽然不害人,但也要有个防人之心。我们要对身边的人有个大致的判断,知道哪些人可以深交,哪些人只能客套,哪些人适合欢聚,哪些人可以分享悲伤。

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穿梭,我们会与其中的一些相交,甚至缠绕,更多只是无关的路过。

论语之君子不重则不威(不患人之不己知)(3)

懂得识人,能够知人,我们才能管理好人际关系的大门,让那些有益的朋友通过,把那些叵测的心思关在门外。

这是知人的第一个层面,对人性进行最粗浅的判断,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必修课。

从更高一个层次上来说,知人要求我们有强烈的同理心,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分析力,能够通过观察他人外在的表现,发现他人内在的心理。

这种人往往会成为社交场上的常胜将军,名利场上的人上人,他们的“超能力”得益于他们丰富的经历和缜密敏锐的头脑。

对于这个层面,我只能向往,从未奢望自己能够达到。

我们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能做到择友辨人,也就足够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