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对吗(道可道非常道人不学)

身为地球人,应当「道」、「道」、「道」、「道」。得道不失,乃可“长存”。

中国是一个“道”的国度,自古『得道者昌,失道者亡』,大而言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谓之『大道无形』、『大道无名』、『大道无情』

究竟何为“道”,今天从实用的角度来讲讲这个“道”字的含义。

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对吗(道可道非常道人不学)(1)

《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恒)道。

《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道』。”

老子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的是“玄”,无形之“道”谓之“妙不可言”;

形而下“器”,是有形的,器用之物。

这是对“道”,以一分为二的方式来解读。

也就是说,研究抽象的道,是玄学的概念,“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法自然”,“妙不可言”,“玄”是形而上学。

​《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后因以比喻成为有用的人材。玉要经过一刀一刀的雕琢,才能成器,人需要积累点滴知识,才能获得能力发挥用处。大器是指大件的器具,容量也大,形容大才好比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就得说说随珠和璧的故事啦:

春秋战国时期,楚有和玮,随侯有珠,随珠和璧都是宝中之上宝。

随珠据说是用来弹了千里之雀。而楚王不识和璞,卞和两次献玉,被当成石头,砍了双腿,第三次献玉,哭干眼泪眼眶流出血泪来,楚文王命人剖开“石头”,得到美玉无瑕的至宝“和氏璧”,这块和氏璧经过几次流转,据说后来到了秦始皇那里,被改造成了『传国之玺』,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作为传国信物。

和氏璧和传国玉玺最后去了哪里,不得而知,但留给我们的是中国文明、文化的传承。随珠和璧均是无价之宝。

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故事,也有“有眼不识荆山玉”、“随珠弹雀”作玩资的高级玩家!

有“白壁三献”“珠联璧合”齐心协力,保家卫国的,也有“随珠弹雀”、“明珠暗投”的,或者也可能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可见,这无知者无畏是强大亦可怕!

形而下之器,如传国之器“和璧国玺”中多包涵的“道”,有“承天载物”之“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道法自然,道和德本为一体,互根互用。


此文浅谈国学文化的“道”“德”,有兴趣可以通过学习,增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掌握“道理”具备“道德”!或者说是“哲理”、“真理”!

“道”好比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

“道”与“器”是相应合一的,或许就是同谓之玄,玄之又玄,妙不可言之意。


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对吗(道可道非常道人不学)(2)

《道德经》是我国伟大的哲学思想,是不属于唯心主义、唯物范畴的。但研究形而上学的“玄、妙”,显而易见是唯心而论了。

显然,学以致用,是以人为本;学习知识,是要明白“道、德”,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发挥自我价值,也会得到回报的!

至于这是唯心还是唯物,显而易见,不言自明。

当下当然不是依靠看“鸡汤美文”吸收营养了,鸡汤文片名狭隘的引导消极理念,

国学易理佛经道藏儒典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凝聚的结晶,学习是取其精要集腋成裘,集大成,融汇贯通。

另外,“唯物辩证法”,也是应该掌握的哲理。而各种知识,专业技术,业务能力,传统文化历史伦理等等也就是“道”,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就是修“德”。而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即是“道”也是“德”,“道、德”是一体的两面的不同体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说到底还是要学习知识,学以致用。

无术之人无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不善之辈不德,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学习是求本、远志、厚德、弘毅、明法、笃行。

学习即是“问道”。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对吗(道可道非常道人不学)(3)

文字理论上说起来一大堆,各类解说纷纷,反正是知者多,解者少,在此就不重复赘述了。

老子《道德经》上说“道可道,非常道”,这个“常”字,本来是个“恒”字,“道可道,非恒道”,汉代因为避讳,改成了“常”字。到了宋代以前衍生出三层含义:

一、道若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常在之道。

二、道可以言说,但不是人间常俗之道。

三、道可以言说,但道非恒常不变之道。

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对吗(道可道非常道人不学)(4)

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对吗(道可道非常道人不学)(5)

​​

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对吗(道可道非常道人不学)(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