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全面展示高质量发展突破口:昆明从高原向开放新高地挺进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掌上春城讯鲁进京日前从昆明市科技局领取了“昆明市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东南亚国际科技项目与人才培养合作孵化器”牌匾,意味着未来3年(2023年—2025年),他所在机构将以“人才 ”创新模式,助力昆明全域产业合作和科技创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昆明全面展示高质量发展突破口:昆明从高原向开放新高地挺进?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昆明全面展示高质量发展突破口:昆明从高原向开放新高地挺进

昆明全面展示高质量发展突破口:昆明从高原向开放新高地挺进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讯鲁进京日前从昆明市科技局领取了“昆明市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东南亚国际科技项目与人才培养合作孵化器”牌匾,意味着未来3年(2023年—2025年),他所在机构将以“人才 ”创新模式,助力昆明全域产业合作和科技创新。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指出,要加快推动改革开放创新,着力打造包容并蓄的“辐射中心、开放春城”。沿着这一发展路径,昆明通过构筑以人才为核心的科创平台,以服务贸易为依托,以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等为重点的开放平台,深入实施动能转换工程,建设“辐射中心,开放春城”,推动昆明从地理上的高原向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创新策源地和开放新高地挺进。

创新策源地

科创“朋友圈”不断扩大

鲁进京是云南融智跨境人才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与他的公司一同被认定为昆明市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的机构共有29个,其中云南(昆明)院士专家工作站18个、昆明市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11个,建站单位包括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学院、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际科技合作建设单位包括省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云南财经大学、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融智跨境人才服务有限公司等。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科技合作基地旨在建设提升一批国际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培养一批国际科技创新人才、推进实施一批国际科技计划项目、形成转化一批国际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壮大一批外向型国际化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昆明市不断加大科技合作交流力度,建立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机制,国内国际科创“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昆明有市级院士站50个、市级专家工作站40个、省级院士工作站172个、省级专家工作站221个;昆明市国际(对外)科技合作基地33家、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家、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4家。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未来昆明将深入实施“春城计划”“每年10万大学生留(回)昆计划”“春城产业导师”,打造科技人才入昆升级版。到2025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分别达到45万人、50万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达到2500人。提升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辐射能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数量达到130个。规划建设滇中科学城,全力打造昆明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加快建设贵金属、特色植物提取等云南特色实验室。

除全面构筑高能级科创平台外,昆明还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统计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昆明市已经培育形成省级专精特新“成长型”企业371户,占全省总户数的37.1%;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户,占全省总户数的47.6%;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户,占全省总户数的52.2%。

强者恒强。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将继续加快推进昆明科技创新主体量质“双提升”工程,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到2025年,分别达到60家、5000家、3000家。

服贸高地

打造班列和货源“双中心”

在推动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下,昆明通过举办“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实施“春城大学生创业行动”等活动,不断推动区域动能转换,加大创新开放力度。在第六届“春城创业荟”创业创新大赛中,830个项目脱颖而出,其中爱牧瑞跨境电商平台获得“国际组”冠军。该平台主要负责人郭倍宁表示,在区位优势以及中老铁路开通、自贸试验区系列利好政策的影响下,昆明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点,“2021年,爱牧瑞跨境电商平台完成了109万元的进口贸易额,2022年预计达到1000万元。”

目前,昆明已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122项试点任务中111项已开展实施,其中已完成48项,已启动并持续推进63项。同时,昆明还获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蔬菜花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定3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及项目居西部城市前列。

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将实施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三年行动,加快发展跨境物流、跨境旅游、服务外包、对外工程承包、文化和中医药服务出口,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服务贸易聚集区。到2025年,昆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50亿元,国际贸易市场主体达到1万户。

大贸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发展。昆明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昆明正深入实施中老铁路沿线开发三年行动,推进王家营铁路枢纽、安宁桃花村铁路场站、磨憨铁路场站改造升级,形成以昆明为中心的中老班列集结中心和货源组织中心。同时加快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航空枢纽;推进昆明商贸服务型、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力争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东川港、福宜高速等综合交通项目建设,构建承内启外的公铁、公铁水、公铁海等跨境多式联运体系,创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在全市打造5个物流聚集区、20个重点物流中心,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枢纽 集聚区 中心 通道”的现代物流体系。

开放新高地

“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

大通道带动大开放。在大力推进通道经济建设的同时,昆明也在大力实施开放平台能级提升。在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核心位置,一座围绕“产、城、人、科、创、投”核心发展要素的科技城——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拔地而起。“2022年8月,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正式开工,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竣工交付。”上海临港控股集团总裁丁桂康表示,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成熟运营后,园区将聚集相关高科技企业、知名企业达200家以上,年税收贡献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园区内企业产值和营业收入将达100亿元。

从“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昆明市还通过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在全国首创“四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昆明综合保税区、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政策叠加优势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将政策效应转化为发展优势,最大程度将要素保障、政策支撑和制度创新效益最大化,有效打破体制、机制、政策壁垒,合力推动从省会到边地的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转型跨越。

短短半年时间,托管下的磨憨迎来了一个个合约签订、一个个项目落地、一个个工程推进,磨憨国际口岸建设快速推进,城市生机勃发。截至2022年11月底,合作区新增市场主体135家,累计接待优质企业150余家500多人次,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成为全省唯一入围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物流枢纽建设项目。磨憨口岸新边民互市场投入运营,磨憨城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正在高质量规划。

高质量发展,大踏步前进。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了新的计划目标——加快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制定实施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磨憨口岸货场改扩建、磨憨至磨丁跨境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解决口岸基础设施薄弱、通关能不足等“卡脖子”问题。加快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推进磨憨口岸智慧改造升级。

未来,昆明将继续全面贯彻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夯实产业支撑、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六个春城”,为推动云南实现“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作出省会城市的贡献。

昆明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廖兴阳

责编:李佳怡

编审:刘莹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