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的十大未解之谜攻略(嘴上说着不好玩)

阴阳师的十大未解之谜攻略(嘴上说着不好玩)(1)

题图 / 阴阳师

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那些海量的同人,成为了入坑的新姿势

说到近期最火的手游作品,莫过于网易出品的二次元手游《阴阳师》了。这款在9月2日正式在IOS上架的游戏,题材冷门且没有大IP加持,却一举突破了App Store畅销榜前十,顺理成章地刷爆了不少二次元的朋友圈和微博主页。

当然,关于这个游戏本体的讨论,在网络上已经有很多了,无论是媒体还是玩家,都纷纷表示这个游戏什么都好,就是特别地“肝”。但从社交网络上的粉丝反应来看,即使这个游戏玩起来确实非常地累,也仍然阻止不了宅宅们通过同人创作这一形势来表达自己对这款游戏的爱。

实际上在游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网易运营团队正有意地引导粉丝进行同人创作,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

《百鬼阴阳抄》获得了粉丝们的喜爱

这些同人创作的最大特征在于,粉丝们并没有将主角作为同人创作的唯一素材,而是将游戏中各种各样的式神们同样作为了创作对象。更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同人插画还是同人音乐,粉丝们的留言或者弹幕几乎都是跪求游戏中某位式神的SSR卡牌,而通过评论许愿,则成为了在游戏中抽SSR的新“玄学”,也是“脱非入欧”的新姿势。

可以说,在网络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与《阴阳师》手游相关的亚文化圈。如果说同人社区提供了粉丝交流的一个场所,那么角色形象的成功塑造则是这些同人内容诞生的基础。

同人来自于形象的成功塑造

诚然,《阴阳师》有着近乎完美的华丽外表,整体的风格、立绘、剧情、CV都堪称优秀。就仅以声优配音来说,看到了在手游中很少见的全语音设定,并且绝大多数式神都是由日本知名CV配音,甚至是这些式神在觉醒之后开启的“传记”,都是由相应的CV来配音。

然而在游戏玩法上,这款游戏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期待接下来更丰富的玩法。有不少人指出,《阴阳师》有借鉴《魔灵召唤》,并且在数值、系统等方面还存在非常明显的“退化”,导致在玩家在玩这款游戏的时候,也纷纷表示太“肝”了。

阴阳师的十大未解之谜攻略(嘴上说着不好玩)(2)

《阴阳师》中的式神也有自己独立的故事

但是我们看到,像音乐、配音这些看似无关“游戏性”的大量投入,在吸引了一大群二次元跳坑的同时,还成功地将这些游戏形象进一步地“立体化”。一方面,日本CV的参与,让本来不熟悉日本妖怪文化的中国玩家更容易将形象与CV本人联系起来,比如“灯笼鬼”等于子安武人,“雪女”则是诹访彩花。而另一方面,这些CV出色的声音演出,加上独有的式神传记,让这些虚拟的游戏形象拥有了独有的“灵魂”,这些形形色色的式神从而也有了一定的辨识度。

于是,即使是玩《阴阳师》实在是太“肝”了,也会有不少粉丝因为对这些“式神”的爱来创作并关注这些同人作品。对于他们来说,玩法并不是第一位的,这个发生在日本平安时代的奇妙世界才是最有趣,最容易让人沉迷的地方。

消费“世界观”

实际上,同人创作是粉丝基于对游戏世界观的认可,从而对IP内容消费的一个手段。那么,有没有什么二次元游戏作品是依靠受众消费“世界观”从而获得成功的呢?

当然有。

比如日本同人领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东方project》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本来是日本同人游戏社团上海爱丽丝幻乐团所制作的一系列游戏,但借助无数的同人创作,《东方project》最终覆盖了游戏、动漫、音乐、文学等诸多方面的领域。

而《东方project》之所以能在日本同人界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力,主要是由于创造者ZUN在创造的时候,使用了一种特立独行的创作逻辑。无论是游戏本身也好,还是音乐及人设,ZUN都是将自己心中最有灵感的细节部分创作出来,比如在游戏方面,他是先创造音乐,然后再依据音乐的风格来设计故事、游戏背景,最后才是那些美丽的弹幕;再比如人物设定,他也是先画出这个角色的最大特征,比如魔理沙的帽子与巨大的蝴蝶结,然后再根据这些设定反向设计人物。

阴阳师的十大未解之谜攻略(嘴上说着不好玩)(3)

即使是像《Bad Apple》中只出现角色剪影,东方众也能快速分辨这些角色到底是谁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得《东方project》无论是游戏本体,还是人物设定,都极具个性化,而这个作品的吸引力也正是来源于此。在一个非常模糊的故事背景下,一群个性鲜明的角色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这也激发了大家的创作热情,二次创作者们通过用不同形态的作品,让这些角色越来越丰满,幻想乡的世界也随着这些二次创作变得越来越充实。

于是,《东方project》最终成为了一个宅宅们心中的世界,最终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而支撑这个文化圈运转的,则是粉丝们对“世界观”的不断地消费、创造。

当然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直接复制《东方project》的模式恐怕已经难以获得成功了。但是,像《舰队Collection》、《Love Live!》、《刀剑乱舞》这些成功的二次元游戏作品,其大热的背后也能找到如同《东方project》那样类似的逻辑。

阴阳师的十大未解之谜攻略(嘴上说着不好玩)(4)

《舰队Collection》的同人作品

最明显的就是,这些游戏作品都是首先吸引了一批核心的“dalao”们入坑,然后通过海量、不同形态的二次创作产出,从而吸引更多的路人。这些二次元游戏可能在玩法上并不是同类产品中最优秀的,但一定是在“世界观”及“角色特性”塑造上最下功夫,也是最成功的。

所以对于一款二次元游戏来说,对“世界观”的不断消费,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亚文化圈,才能真正被二次元们所认可。

中国的“二次元”游戏氛围

人民日报曾经在2015年6月26日,发布了一条“你学的是什么专业,现在从事什么职业?”的微博,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宅宅在这条微博上留言。大家的职业,也从最初来源于《魔兽世界》的“牧师”、“法师”、“圣骑士”,变成了现在通篇的“阴阳师”。二次元在讨论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将自己代入到那个游戏世界中,而这种现象,就是他们对游戏世界观接纳的最好证明。

阴阳师的十大未解之谜攻略(嘴上说着不好玩)(5)

“阴阳师”成为了近期不少人的共同职业

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只披着一个二次元IP的外壳,把画风、立绘做得非常日本化,仿佛这就是所谓的“二次元”游戏。但是,这些游戏却往往只关注到了表面,而忽视了宅宅们对于“世界观”的热爱,结果最后搞得玩家无视,厂商傻眼。

缺失了文化氛围的游戏,还能叫“二次元”游戏么?

现如今在国产游戏中,也就只有《剑网三》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且相对稳定的亚文化圈子。基于对游戏的爱,他们不仅仅成群结对地COS游戏中的人物,也在通过同人创作的形式,来填补游戏剧情及人设留下的空白。所以对于《剑网三》的粉丝而言,虽然这款游戏在架构上与《魔兽世界》十分相似,但他们也能说出1000个热爱剑网三的理由,这就是对“世界观”高度认同的力量。

此前,B站副总裁张峰曾公开表示,二次元对游戏的关注点在于40%的人设,25%的玩法,20%的声优,以及15%的剧情,这些正是构成一个游戏作品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人创作,说到底仍然只是一个表象,而粉丝对于游戏世界观的消费,才是这些二次元游戏IP最终能够成功的原因。

如此看来,《阴阳师》如果还想继续保持目前的高人气,恐怕不仅仅只是不断优化游戏本体的问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