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多久心肌受损(冠心病的心肌康复)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心脏冠状动脉因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因素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粥样斑块,一旦斑块脱落或破裂激活机体的凝血机制,冠状动脉便发生堵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受损或坏死,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冠心病多久心肌受损?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冠心病多久心肌受损(冠心病的心肌康复)

冠心病多久心肌受损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心脏冠状动脉因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因素的长期作用而产生粥样斑块,一旦斑块脱落或破裂激活机体的凝血机制,冠状动脉便发生堵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受损或坏死。

心肌梗死这一病名中虽有一个“死”字,但病灶处的心肌细胞并非全部坏死,真正完全丧失生机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余细胞处于受损状态。通常情况下,已坏死的心肌细胞无法再生,而受损的心肌则有挽救的希望,因此,要想降低支架植入术后冠脉再次梗阻的几率、延缓心功能减退,必须先对病情作全面评估。

人们熟知的心脏诊断方法主要有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酶谱等。心电图(包括24小时长程心电图,即HOLTER)可以探知心脏跳动的节律、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心脏超声则长于观察心房、心室、心脏瓣膜等结构与功能有否异常;心肌酶谱则是心肌梗死的灵敏信号。上述方法尽管灵敏性和特异性都有所保证,但仍不能明确分辨病灶处的心肌到底是只是缺血受损还是已经彻底坏死,这对于后续开展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为此,十院心脏中心此番设立的葛均波院士现代心脏康复中心携手核医学科,引入了心肌功能评估的“利器”——心脏D-SPECT。通过功能成像的方式,医生可明确判断何处的心肌缺血受损(但生机尚存),何处的心肌已完全坏死(已无挽救与康复的可能),从而以此为基础制订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体外震波辅助循环治疗,促进心肌侧支血管再生

已坏死的心肌无力回天,但受损的心肌一息尚存,通过特定的方法可以重新唤醒其活力,体外震波法就得到国际医学界的瞩目。从原理与结构上来看,心脏体外震波康复仪与震波碎石仪有些许相似之处,但前者的构造与功能更为精密。

根据D-SPECT的精准诊断,震波仪针对受损心肌开展康复治疗,机械震荡透过胸部皮肤、筋膜、肌肉、胸膜、心包等组织传递到受损心肌,在其刺激下,局部侧支血管开始再生。经过规范疗程的康复治疗,病灶处的血液循环可得到有效改善,有了充足的血液与氧气供应,受损心肌的功能便可逐步改善。

体外反搏辅助心脏做功,改善重要脏器缺血缺氧

除了体外震波,体外反搏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心脏康复手段。但从外观来看,体外反搏仪有点像一台按摩仪——包绕于患者四肢和臀部的气囊在电脑的严格指令下,于心脏的舒张期充气,促进外周血液向心脏的回流、提高舒张压、降低心脏的后负荷;而在心脏的收缩泵血期,气囊则迅速排气、解除对四肢和臀部的压迫,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脏射血的阻力,使血液加速流向身体外周远端的血管。

体外反搏治疗除产生即时血流动力学变化之外,还能加快动脉血流速度,提高血管内皮的血流切应力刺激,其长期的效果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来实现的,可促进血管张力调节与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抑制炎性物质的释放;抑制动脉内膜增殖与动脉粥样硬化损害;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改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减轻外周动脉血管的僵硬度,

增加血管的顺应性等。

根据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国际体外反搏病人注册研究结果,结合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其临床疗效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缓解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症状,改善心功能级别;定量心肌灌注显像提示缺血灶缩小或消失;延长心绞痛患者的运动时间及运动诱发心肌缺血发作的时间;延长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运动时间;减少或消除抗心绞痛药物的使用;改善生活质量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