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特种水产养殖(人工繁育开辟水产)

人工特种水产养殖(人工繁育开辟水产)(1)

人工特种水产养殖(人工繁育开辟水产)(2)

黄鳝鱼苗。

人工特种水产养殖(人工繁育开辟水产)(3)

李琴正在检查鱼苗。

□本报记者 朱梦蝶 文/图

6月7日,记者走进江安县四面山镇板栗村忠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一层层鳝鱼受精卵正在孵化筐内等待孵化。就在本月初,这里作为我省目前唯一一家规模化黄鳝人工繁养基地,已成功诞生出首批“鳝鱼宝宝”。

黄鳝是我国重要的名优淡水养殖经济鱼类。据201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年产量超过5万吨的18种淡水养殖鱼类中,黄鳝产量居于第13位,产值处于第5位。

“全人工规模化繁孵黄鳝苗种的成功,标志着我省拉开了鳝鱼产业化的序幕。”省水产局生产处处长曾开虎表示,“未来,对鳝鱼全产业链品牌的整体打造,不仅可以带领江安县、宜宾市乃至全川及西南片区水产养殖户提量提质,增产增收,同时也可为我省做强做大‘10 3’川鱼产业助力。”

市场前景

价格居高不下 苗种供不应求

“黄鳝属于名特高价鱼类,塘口价通常在60元/公斤以上,除了成鱼价格居高不下,四川每年苗种缺口就达10-30亿尾。”忠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琴告诉记者,如今她的基地除了正在孵化亲本苗的子一代外,已建设完成1期养殖池,共100亩6口鳝鱼网箱养殖基地,基础投资300万元,可实现年产鳝鱼500吨,产值3500万元。

国内黄鳝养殖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2016年产量达到顶峰38万吨,后随之下降,2018年产量31万吨,产业发展陷入衰退困境。对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忠博士分析了个中原因:“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黄鳝苗种都来源于野生捕捞苗,产地杂乱且跨省运输,生长、抗病、地域适应性等性能不一,难以有效保证苗种质量,严重限制了产业的扩大和健康发展。”

2019年6月,李忠研究的黄鳝苗种全人工规模化繁育技术通过了专家组现场验收,并在湖北、安徽等地开展了产业示范。同年,江安县引进了该技术并开展产业示范。

基础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 消费历史悠久

目前,黄鳝基础产值每年接近300亿元,养殖地区主要集中在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等地。那么,四川在发展黄鳝产业上有何优势?

“首先,气候地理条件适合黄鳝养殖。四川盆地(包括重庆)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年平均温度明显偏高,无霜期也较同纬度地区长。”李忠介绍,“其次,四川人民吃鳝鱼已经形成了悠久的历史传统,无论是爆炒还是火锅,消费量巨大,但因为市场供不应求,导致黄鳝价格偏高。如果有足够优良苗种进行规模人工养殖,可大幅降低销售端价格,让更多的消费者吃上便宜的鳝鱼。”

据2019年数据统计,全国黄鳝产量为31.8万吨,其中四川产量1.6万吨,但我省消费量达10万吨,目前消费端主要靠湖北调运,本地养殖缺口极大。江安县农业农村局畜牧水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朱富强告诉记者:“过去江安县主要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有一定的养殖基础,今后江安将走名优特色鱼类的路子,围绕‘三条鱼’展开,也就是鳗鱼、鳝鱼和稻渔,提高养殖效益,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鳝鱼养殖面积扩大到1万亩。”

发展关键

务实苗种繁育 注重提质增效

李忠表示,四川本地由于野生资源匮乏,且本地鳝鱼生长抗病优势均无法与湖北省江汉平原的大黄斑黄鳝抗衡,产业健康发展,优良苗种资源的引进和培育极其重要。

“如今,黄鳝的养殖模式,已从最初的‘捕捞 餐饮’模式,向着池塘网箱养殖,以及目前环保型的稻鱼综合种养方式转变。”李琴告诉记者,“在网箱养殖模式下,渔民养殖一个网箱(4平方)黄鳝,净收益500-1000元左右,每亩50-60个网箱,则每亩收益为25000-60000元。稻鳝共作或稻鳝虾共作下,每亩可以收获水稻1500斤,鳝鱼150斤,小龙虾100斤,每斤黄谷按照1.3元算,收益为1950元;鳝鱼为4500元;小龙虾为2000元。则每亩的收益为:稻鳝虾共作8500元左右,稻鳝共作6500元左右。”

李琴表示,未来将创新“贫困户 村集体 企业 政府”合作模式,提升养殖者经济收益,并建立专家工作站,进一步研究创新稻鳝、稻鳝虾种养结合的高效绿色生态平衡系统以及鳝食品餐饮开发及深加工,努力把鳝鱼产业做成西南区域第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