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美育网站(摄影是少儿最好的美育工具)

第二条:为什么说摄影最适合少儿美育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可以促进视知觉发育的过程。

先讲个小插曲。前一篇文章中提到“视知觉”三个字,头条的文章助手反复提示我修改成“视觉”二字,机器人不知道不足为奇,估计很多非专业人士也不知道。

视知觉是心理学的一个名词。人的眼睛看到物体以后,会把物体的信息传送到大脑,由大脑来分析和辨认,得到某个结论,才能进一步指导人的行动。这样一个过程,就叫“视知觉”。视知觉有多个层面,包括了视觉记忆。也就是我们初次看到的东西会储存在大脑中,再次看到时大脑会加以分类、整合、再储存。比如,小宝宝第一次看到小猫,记住了猫有四条腿,后来看到小狗也会当成猫,但是大人帮助宝宝仔细观察、比较后,宝宝就知道四条腿的还有狗,狗和猫会一些不同。再往后,看到猪、牛、马、羊、象等等四条腿的动物,也不会轻易当成猫狗了。

少儿美育网站(摄影是少儿最好的美育工具)(1)

(绘图 飞鱼)

常言说“见多识广”,观察到的东西越多,大脑里的知识点就越多,两点成一线,多条线延伸、交织就能组成一张网。这张网相当于孩子日后的认知体系。没有认知体系,就算拥有再多知识碎片也不能成才,只能成为眼高手低、夸夸其谈的人。

尽管人的一生都在长见识,重要的是:人类的视觉发育在7-8岁基本完成了,敏感期只持续到12岁。错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成年后的视知觉慢慢变得僵化、迟钝,很多事物司空见惯,不以为意,整天忙于具体事务,生活都少了很多乐趣。最记得一个摄影初学者,拍了不少天上的云彩,他感叹道:知道天上有云,不知道云有这么漂亮。反过来,小孩子可以在普普通通的环境中,发现各种不普通的现象。有一次某单位的夏令营活动时,我让孩子们到室外去寻找各种不同的颜色,大点的孩子都只报告蓝天白云、红墙绿树等大块的色彩,而最小的一个孩子,记得只有五岁左右,找到一片拇指头大小的心形红叶送给我。我在学校带教时也发现,四年级以上的孩子更关注大型目标。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正常发育的过程,如果这是对细致观察的开始淡漠,那我觉得非常可惜。

再举个例,从摄影的角度来看认知思维。成年人这样随手拍蓝天白云:

少儿美育网站(摄影是少儿最好的美育工具)(2)

百度搜索截屏

少儿拍的蓝天白云却是这样的:

少儿美育网站(摄影是少儿最好的美育工具)(3)

《中国地图》薛莉馨 5岁( 图片底部、右侧有裁剪)

少儿美育网站(摄影是少儿最好的美育工具)(4)

《字母云》刘雯萱(三年级)原图

少儿美育网站(摄影是少儿最好的美育工具)(5)

《云娃娃》龙诗(三年级) 原图

显然,孩子们看到的比成年人看到的更有趣,更有形象。我们常说小孩子眼尖,其实是他们对事物的表象特别敏感。在大多数成年人眼里,云就是云;而在孩子们眼里,云能让他们联想到曾经见过的各种相似物体。这种联想能力,搭建在他们的视觉经验上。

画一个圆给孩子们看,会得到五花八门的回答,从天上太阳到地上乌龟、从玩的球到吃的苹果……给成年人看,绝大多数会回答“圆形”,要么就是段子里说的:语言老师说是拼音音标,英语老师说是英文字母,数学老师说是数字……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背后的原因是:部分成年人少年时代缺少视觉经验,可以联想的内容不足,随着年龄增长,抽象思维建立,形象思维弱化,本来并不强大的认知功能会逐渐减弱,记忆里只留下实用的东西和固化的慨念。但如果你年少时有足够的视觉训练,建立了良好的认知系统,你一生的经历都在填充和壮大你的认知,那么,你如同少年一样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富有创造力,生活必定美好。

视觉经验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从学生们交来的作业可以看出, 长沙的小学生拍摄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的细致入微,有的粗放大胆,有的拍摄让人惊艳,也有的拍得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大家都乐意交流,而县城的小学生愿意交作业的很少,拍摄内容相对单调、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略逊一筹。

其实,生活环境之外,通过学习照样能收获视觉经验,激发联想功能。

下面这张图是实习课独一无二的现场作业:

少儿美育网站(摄影是少儿最好的美育工具)(6)

《光明》张智涵(四年级)原图

讲评后,另一个同学交来的作业也找到了类似的光衍射图像,并且取名为《恶魔之眼》,在一个视觉形象与另一个视觉形象之间建立了联想。

少儿美育网站(摄影是少儿最好的美育工具)(7)

《恶魔之眼》 茶元头小学学生(图片底部有裁剪)

可见,通过摄影图片交流可以开启新的观看方法,增加新的视觉经验,并由此促进联想思维。

去乡镇总能看到这样的广告牌,“乡”气俗艳,红艳艳的山花、绿油油的树、黄灿灿的稻田,加上一片蓝天,大自然的经典色彩如数展示,更别说造型如何了。但你能对那些年少时视觉训练不足、成长过程中没受过艺术熏陶的农民艺术家说三道四吗?

少儿美育网站(摄影是少儿最好的美育工具)(8)

所以,我们今天谈美育,离开视觉训练就是一句空话。而视觉训练就得在视知觉发育的敏感期之前,也就是小学阶段,甚至更早。孩子们看到的事物越多,越能积累视觉经验,提升联想能力,完善认知系统,奠定成为创新型人才的基础。

(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