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黄小厨菜做得有多好)

撰写:文娱编辑部

新媒体编辑:许乔洋

新京报开辟“烂片解剖室”栏目,定期评点最近上映的烂片,从各个角度揪出它的“烂点”,并赠予“大便”以示激励。

上期烂片为年度“烂王”种子选手《欢乐喜剧人》,而这一期,一位“烂度”不相上下的奇葩出现——《麻烦家族》,掌勺的是我们熟悉不过的黄小厨黄磊老师!

要知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一个想当厨子的大学老师肯定会是一个烂导演,《麻烦家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黄小厨菜做得有多好)(1)

↑ 镜头调度和布局都和原版差不多 ,但少了日式小房间的局促和温馨。

故事和原作是一模一样的……问题在于,山田洋次剧作的优点从来不在于激烈曲折的剧情,而在于丰富感人的细节和温暖醇厚的情怀。

情节全面照搬又怎样呢?只剩下了淡而无味的平铺直叙,又“本土化”了一些画蛇添足或削足适履的细节,比如兰花里弹烟灰、故意添加的墓葬推销者角色等,自以为是“生活”,是“当代幽默”,可放到大银幕上,都变成了与脱离生活、强行扭曲的结果。


主角: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黄小厨菜做得有多好)(2)

↑ 虽然张伟欣是李小璐的妈妈,但我觉得她演戏还不如她女儿呢,至少是我见过的表演最没魂儿的老年演员。

李立群老师真的用心演了,奈何改编后的剧本只起到了“原版中文字幕”的作用,深情的日语台词直译成汉语出奇的别扭虚伪。

而饰演老太太的张伟欣明显没有理解原版角色的精神内核,一味地高冷,讲起台词来冰冷而僵硬,表演上甚至可以说是全片最糟的部分。

由这两个不成功的角色引领,整个家庭明显没有“家”的气氛和感情关联,甚至黄磊和孙莉这两个生活中的两口子之间都一点火花欠奉。


配角: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黄小厨菜做得有多好)(3)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黄小厨菜做得有多好)(4)

↑ 下图是《家族之苦》里的妻夫木聪和苍井优。

与原版对照,魏大勋vs妻夫木聪,任容萱VS苍井优,这真是让人同情得快要哭出声来。

且不论演技的高低,他俩饰演的小儿子及女友,是影片矛盾的最终出口和润滑剂,是全片“正面观点”的核心,

而模仿原作的钢琴调音师职业,与为了配合演员的台湾媳妇身份,更显与老百姓无关的尴尬,让人无法想象这样的人能劝服老北京顽固的父母。

何炅、岳云鹏、孟非等的客串毫无亮点,尤其小岳岳,硬加一句“五环”的台词是什么鬼。


台词:

这么说吧,日文中俏皮的撒娇翻成中文就是无聊和猥琐。

这一切在最开始孙莉接到李立群电话那一幕就暴露无遗,黄磊的翻拍版还自作聪明地加上喘息声,增加媳妇听不出公公声音的可信度,立刻让本应戏谑的开场变得“低级趣味”起来。

黄磊特意为自己的角色加了中英文混杂的对白,这个梗太老太无聊了,基本是90年代小品里建立人物的方式,既不好笑又显得愚蠢。


造型: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黄小厨菜做得有多好)(5)

↑ 王迅的造型是有导演的巧思在里面的,你感受到了吗?

基本按照原版的风格设计,北京和东京的纬度也差不太多,以为季节差不多就可以瞒天过海。

有些发挥都在于创作者的巧思(或者说臆想),黄磊就称,片中女婿王迅花里胡哨的服装都是大女儿海清为他买的,为了表达海清强势的性格,希望弱势的丈夫和她更匹配。如此解释合情合理,但不解释之前是没人在乎这件事的,只觉得造型丑而已。

黄磊在微博上曾为自己的电影写了一篇长达5700字的长影评,来回应批评,这篇影评写得比电影好看多了。


音乐:

拍这片黄磊卖了不少多年的人情,比如主题曲《妇女之友》的作者黄舒骏,这位黄老师除了做评审之外,十几年只写了三首新歌,其中就有为老友黄磊量身打造的这一首(仔细想想,其实黄舒骏的很多老歌都可以拿来用的)。

原版中富有趣味性的音效都被删掉了,当然这些音效要是照搬了过来也不会加分,因为演员的表演根本配合不上。

值得一提的是插曲《莉莉玛莲》,黄磊说这首歌在二战期间鼓舞了无数将士,德军英军法军都在战后唱着同一首歌。黄磊借其表达家庭硝烟后仍要共同生活的意味……不晓得这是哪个年代的文青情结,北京老百姓家里毫无前兆地冒出一首德文歌,无论它多有意义,真的合理吗?观众听了会懂吗?


特效: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黄小厨菜做得有多好)(6)

嗯,并没有什么特效,只是把色调弄得和原版差不多而已。


价值观: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黄小厨菜做得有多好)(7)

↑ 写小说的老太太这个人设,至少要30年后才能在中国普及(那时看网络言情小说长大的女孩们该当奶奶了)

当今40岁以上的日本女性长期做专职家庭主妇很普遍,因此才会对多年来挣钱养家的男性种种容忍,老年后要求独立而寻找幸福才有了更广泛而合理的意义,这是原作真正表现社会价值的核心所在。

而中国同龄女性的家庭基本都是双职工出身,多数有自己的人际和事业圈子,她们具备日本女性没有的生活追求,比如广场舞,而不是学写作(原作中提到老太太的弟弟是作家,或受其影响,但中国版中删掉了这个理由)……

不解决这个落地问题,黄磊的翻拍从骨子里就无法成立。


人设:

黄小厨的美好日常(黄小厨菜做得有多好)(8)

↑ 闫妮变瘦之后,依然爱客串这种风情万种的老板娘角色,但怎么看和李立群都差着辈儿呢,暧昧起来忒假。

孙莉的角色太走过场,原作中有更多和老公的磕磕绊绊,而且买了烤鸭(原作是鳗鱼饭)和外卖员的互动也真够生疏的;

黄磊的角色太肤浅,中国家庭里的大哥不会这么轻佻,在弟妹晚辈面前不太可能那么主动露丑;

王迅的角色太延续综艺中的设定,出场时骑电动车追尾汽车是何用意,后续呢?

海清的表演方式也是电视剧设定的余波,那句“爹妈离婚我们就成孤儿了”真是太电视剧了;

至于英达的私家侦探要表达的层面太多,既有感情又有怀旧,就是没有现实的真实感,我是不相信在中国“私家侦探”这个职业会有前途,说他是卓伟还更现实点;

闫妮的角色更是原版的生搬硬套,爆肚店北京很多,估计很难找出一位老板娘是这样服务的。


类型(喜剧):

所有的笑话都不好笑,作为喜剧太致命了。

原版中老爷子和居酒屋老板娘的互动有点朋友之上的暧昧,但到了《麻烦家族》里全变成了性暗示,猥琐太多;

原版中救护人员进门脱鞋、吐槽鞋子多、清开出口、摆正第一位救护人员的鞋子方便出来时穿的这一连串细节,中国人生活中不会有,国产电影也自然做不到。

但正是这些细节体现了日本电影的性格。反观《麻烦家族》就是一部没有性格可言的电影,这很可怕,直接撼动了电影存在的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