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项羽之死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完美主义者的悲剧)

文/南方丑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这是李清照对项羽之死的高度评价。是对项羽一生的高度肯定。

成也英雄,败也英雄,死亦为英雄,这是我对项羽的一生的最真的评价。

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正如项羽自己所言: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正是自己的骁勇善战,打败秦军,杀死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定都于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大封灭秦功臣将领,拥立六国贵族后代为王。

然而四年的楚汉之争,也是屡屡打败刘邦,然而终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突围向东,最后在乌江自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以死相谢,让自己即使是死也要死得所值。项羽的英雄形象在这里更加体现得淋漓尽致。

成也英雄,败也英雄。他的死却依旧体现了他的英雄形象。

这是一种怎样的生与死,怪不得,项羽留在后人的心中,永不陨落。

结合项羽之死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完美主义者的悲剧)(1)

项羽最后的失败是因为太优秀

项羽是一个优秀的人,然而也正是他的优秀让他走向了最后的失败。

从吴中起义一路走来,项羽所向披靡。巨鹿之战是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这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项羽今后的各场战争打下了威名。

身经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这一路走来只有成功 没有失败,这是怎样的霸王形象。这一切,让这位霸王的心中不知道失败是什么滋味,以至于,在鸿门宴上,根本不把刘邦放在眼中,也根本不听范增的计谋,从而失去杀死刘邦的绝好时机。让楚汉形式发生极大的转机。自己的自负让自己失去了良机,这不能说不是极大的失策,更是最后自尝苦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优秀所以自负,因为自负,所以轻视,因为轻视,所以失策。

这一切的因果关系不能说不够密切。也正是这一切,我们在鸿门之宴后,就似乎看到了项羽最后会失败的征兆。从来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他,不知道失败的滋味,更不知道失败终有一天会来临。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让项羽无法承受失败面临的巨大压力!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面对失败,却依旧不愿向“优秀”低头,却把失败归咎于“时不利兮骓不逝”。这是怎样的自负,却又是怎样的面对失败的态度。

我就想,如果不是因为他一路走来的优秀,怎会有后来面对失败时的胡乱归咎?

优秀源于过程与性格

英国作家毛姆说过: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从巨鹿之战的胜利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的所向披靡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勇武无敌。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让他对于胜利失去了应有的审视。这种常胜的习惯形成了他高度自负的性格。他的眼里看不起任何人,尤其是刘邦。在现实与对比面前,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失败,直指最后的雄霸天下是他的最终目标,所以,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缺少了应有的忧患意识和成功后的正确审视。

正如有人说:一帆风顺的人,往往经受不住挫折。项羽即是如此。

项羽用一生的过程形成了自负的性格,让他无法在成功面前看到失败后的困苦。所以所向披靡的战争让他的性格变得过于固执,无法改变,让他只能看到胜利,只能追求完美。

一个优秀的英雄,一段优秀的历史,让他成为了一个完美主义者,成为了一个高度自负的成功者与优秀者。

结合项羽之死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完美主义者的悲剧)(2)

他的优秀源于对虞姬的儿女情长

项羽与虞姬,一段缠绵悱恻的千年爱情悲剧,一段演绎了千年的婚姻良缘,一段生死茫茫的爱情悲歌,一段绝唱千年的霸王别姬汉曲,一段穿越垓下的乱世情缘,一段向东流的乌江情愁。一个盖世英雄,一个楚汉美女,穿越历史的时空,成为二千年多年里千古绝唱的古典爱情。

项羽和虞姬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后来从吴中起义一直到垓下之围,一直都跟随着项羽南征北战。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于是分封王侯,而虞姬被封为美人!自此,虞美人传开了去。项羽性情暴躁却用情专一,始终爱着虞美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以至于后来火烧阿房宫也认为是讨好虞美人。

在垓下之围的情形下,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可见虞姬在项羽心目中的位置之重。

这一段千古绝唱的缠绵爱情,幸福了虞姬,也成全可项羽的儿女情长,体现了项羽的侠骨柔情!让项羽的形象超脱与普通的英雄形象,而更显他的优秀!

他的优秀源于他的知耻重义

垓下突围,自己本可全身而退,直达江东,重整旗鼓,然而,在乌江岸边,回想起自己当年与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向西,为一统大业而南征北战,只为给江东父老一个和平安定的统一的天下,但今天,八千江东子弟无一生还,颜面何在?

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知耻之心,重义之情,让这个本可全身而退的英雄在最后选择了自刎。

临死前的内心对江东父老的深刻愧疚,对乌江亭长的深情感激,对吕马童的鄙弃的关照,无不体现出这个英雄即使在最后时刻也不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他用自己独有的情怀,换得了人间大义,这是怎样的英雄气慨。成也英雄,败也英雄,死亦是英雄。着或许是对他的最好的评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

他的死,虽是失败后的自刎,却让我们看到了死的背后的知耻重义,让我们更加为这个英雄点赞!

结合项羽之死分析项羽的性格特点(完美主义者的悲剧)(3)

项羽太优秀,所以她终将失败

很多人,其实并不是败给了敌人,而是败给了自己。

很多人,其实并不是败给了失败,而是败给了优秀。

项羽就是这样,他的完美主义的追求与执着让他最后慷慨的面对失败。他无法改变自己的性格,无法放弃自己的儿女情长的牵挂,他无法丢弃知耻重义的品格,所以他唯有自刎能成就其完美的一生。这是最美的结局,也是最美的悲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