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周恩来的十条家规)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周恩来的十条家规)(1)

1959年,周恩来在外地疗养时,帮助服务员蹬三轮车运送毛毯

来源:“东方红啦”微信公众号

文/编 晨微

1963年5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属机关负责干部会议上,专门就《领导干部过好“五关”》作了报告,“五关”指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为了过好其中的“亲属关”“生活关”,周总理专门设立过十条“家规”。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在绍兴的亲戚故旧中,不断有人上京拜访或写信,要求予以照顾或安排工作。这使周恩来感到,需要制定一个让亲友人人皆知的准则,作为处理他和亲戚的规范。1956年,周恩来和邓颖超给家属定下家规,为此专门印了一页《告亲戚朋友书》。

《告亲戚朋友书》节录:

一、晚辈不能丢下自己的工作专程去看望他。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费,没有工作的代付伙食费。

四、看电影(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

五、不准请客送礼。

六、不准动用公家车子。

七、个人生活凡能自己做的事,不要找人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任何场合都不要讲出与周恩来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1957年,正好表弟王贶甫又赴京开会,周恩来将印好的《告亲戚朋友书》交给王贶甫说:“这是我的十条家规,你拿去看看,你要教育子女。我这么多亲戚,为啥同你们王家来往较多,因为我佩服子余先生,他比较开明。”并当面告诫王贶甫:不要宣扬宗族关系,也不要靠他沾光,而要各自去当地好好工作,为人民服务。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曾跟随伯父伯母共同生活了15年之久,周恩来没有子女,待她视同亲生。在工作安排上,周恩来一直要求周秉德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最边远、最基层的地方去接受锻炼,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普通劳动者。

1968年,周秉德到延安和内蒙古插队劳动。由于表现好,1970年经当地群众推荐,按照正常手续应征参军。当侄女穿着新军装,高兴地回到北京看望伯父伯母时,周恩来一见面就问道:“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儿也不能搞。”侄女脱下了军装,重新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周恩来的十条家规)(2)

周恩来唯一的养子王戍,在基层奉献50年,从没提起和总理的关系

“听消息后不到京,坚守各自的工作岗位”

孙辈周晓瑾曾在多年后这样记录下回忆:父母说在三年困难时期,爷爷奶奶节衣缩食,帮助家人渡过难关。但是,爷爷重感情更重党性,严格要求亲属不能搞特殊化。家规第一条是:“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1970年夏,父亲周保常从广州军区调到湖南一个基层武装部工作,爷爷奶奶知道后说:“好嘛,从大机关到基层,离老百姓越近越好,越能帮他们解决困难。”

可4年后,父亲却冲了“红线”。那是1974年秋,父亲得知爷爷病情后,坐卧不安!他没有按照家规请示爷爷奶奶,就从湖南匆匆赶去北京西花厅。当时,爷爷病情变化已住进医院。请假探望生病的亲人,这看来合情合理。但是,奶奶邓颖超认为不行!她神情严肃地说:“三保(父亲乳名)大小是个武装部领导,说走就走,革命工作放哪去了?再说来西花厅,总得打个招呼嘛!”从此,父亲引为鉴戒。

1976年1月8日下午4点,父亲和几兄妹分别收到奶奶从北京发来的电报:“听消息后不到京,坚守各自的工作岗位,化悲痛为力量。”父亲和我们关着门号啕大哭!一看“听消息后不到京”几个字铁板钉钉,只能坚守岗位,不越雷池一步。

周恩来在京的亲属不少,每年,他总要召集这些在京的亲属开一次会。开会不谈别的,汇报一下一年来的思想,再一个个检查一下,有没有借用他的名义搞什么名堂。来的这些亲属,既不管饭,也不管烟,只管茶水一杯。开完会了,都自己回家。对身边工作人员,周恩来也一样要求很严,外出开会或工作,只准带耳朵、眼睛,不准随便发表意见,以免人们误以为是他的指示精神。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周恩来的十条家规)(3)

1951年,周恩来三兄弟家人合影

“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在政府里任职”

邓颖超是早期中共党员,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凭她的能力、贡献和声望,完全可以胜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但周恩来说:“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在政府里任职。”1974年筹组四届全国人大领导班子时,毛泽东批准提名邓颖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却被周恩来给压了下来。

1984年4月,邓颖超曾对亲属们说:“解放初期成立政务委员会,人家要我上,你们的伯伯不同意;恢复妇联时,人家又要我上,他还是不同意;定工资时,蔡大姐是3级,我是5级,到他这儿就给划到6级,国庆十周年上主席台,他看到名单里有我,又划掉了。就因为我是他的妻子。现在我当副委员长,又是政治局委员、纪委书记,这些工作都是党分配的。但如果你们伯伯在,他一定不会让我担任。”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周恩来的十条家规)(4)

1962年7月,周恩来在北京冒雨为出席日内瓦会议的同志送行

“只要我在总理位置上一天,国务院的小礼堂就绝对不允许翻修”

周总理住的西花厅由于年久失修,墙面斑驳,地面返潮。1954年4月下旬,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有关部门借这段期间对西花厅进行简易修缮,截断了腐烂的柱子,粉刷了墙壁,改善了取暖及通风设施,换上了新的窗帘和桌椅。等回来时,总理火了,说什么也不进屋。经过大家苦劝,他才勉强进去,但是要求必须换回旧窗帘和旧桌椅。他说:“我住的房子修得这么好,有的百姓还是几代人挤在一间小房子里,我能心安吗?”

这件事,他在200多人参加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上做了三次检讨,并且反复告诫部长们:“你们不要重复我的错误。”他还多次郑重表态:“只要我在总理位置上一天,国务院的小礼堂就绝对不允许翻修。”周恩来经常提醒身边警卫人员:“你们不要只记得我是总理,还要知道我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一个普通劳动者。”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周恩来的十条家规)(5)

周恩来夫妇生活一直很节俭。陈列在中南海西花厅里的遗物便是最好的例证。在周恩来看来,领导不能养尊处优,领导的亲属更不能,越是条件优越,越要生活艰苦朴素,越要自己动手,不能贪图享受安逸

在1963年的那次报告中,周恩来讲到,“生活关”分两种:物质生活关和精神生活关。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

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这样,我们就会心情舒畅,才能在个人身上节约,给集体增加福利;为国家增加积累,才能把我们的国家更快地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

在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

参考文献

[1] 李洪峰 周恩来:永远的榜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

[2] 周晓瑾,周伟兵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J],湖南:新湘评论,2013年

[3] 周史真.关爱同志、先人后己的周总理[J].党史文汇,2016,(第1期).

图片来源:新华社

监制:方丹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